学术投稿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贾利敏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护理
摘要:目的 防护性护理措施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方法 43例病人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术前给予健康评估,积极控制并发症,加强心理护理和术前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患肢状况.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给予抬高患肢,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卧床时间,机械、药物预防.结果 43例病人4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经过治疗全部恢复出院.结论 术前、术后积极主动的防治性护理可明显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降纤酶与维脑路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静滴降纤酶1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连用3天,然后隔日一次静点,剂量相同,7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30例静滴维脑路通注射液0.6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连用14天,用药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结果 降纤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降纤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结果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降纤酶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刘晖;韩兴国;吴晓杰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妊娠对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均有复杂的相互影响,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危害很大,属高危妊娠,应重视做好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作者:肖苹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中医治疗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70例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性传播性疾病的新途径和方法.方法 淋病分为湿热下注、脾肾两虚二型,非淋菌性尿道炎分为湿热下注、肝肾亏虚二型,分别进行中医辨证并结合西医治疗.结果 淋病治愈39例,好转5例,未愈3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治愈17例,好转2例,未愈4例.结论 中西医结合及早治疗,多数可以根治.

    作者:任新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替硝唑和甲硝唑在临床应用方面的比较与分析

    目的 探讨替硝唑和甲硝唑在临床上的运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临床病例60例,分成二组分别用替硝唑和甲硝唑进行治疗.结果 替硝唑治愈25例,有效5例;甲硝唑治愈16例,有效6例,无效8例.结论 替硝唑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甲硝唑.

    作者:宋燕萍;刘萍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左室假腱索21例临床误诊分析

    左室假腱索是一种心脏先天性解剖变异,临床往往误诊为其他心脏器质性疾病.2000~2006年我院门诊误诊21例左室假腱索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旭光;扬乐文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目的 防护性护理措施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方法 43例病人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术前给予健康评估,积极控制并发症,加强心理护理和术前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患肢状况.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给予抬高患肢,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卧床时间,机械、药物预防.结果 43例病人4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经过治疗全部恢复出院.结论 术前、术后积极主动的防治性护理可明显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作者:贾利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一起疥疮流行的调查分析及防治措施

    目的 通过对某部2005年度接收的新兵中发生的一起疥疮流行的调查分析,以及为控制此起疥疮在新兵营的流行所采取的相应防治措施的经验总结,为部队开展新兵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借鉴,以防类似传染病在新兵营中的发生.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方法,收集9例患病新兵的临床发病特点、居住环境、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等方面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寻找传染源及传播途径;对患者采取药物治疗、隔离居住、住所消毒等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疥疮在新兵营的传染和流行;开展专题健康教育,下发疥疮防治宣传资料,进行卫生防病知识普及,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及纠正不良卫生习惯,以提高新兵营带兵干部及新兵的卫生防病主动意识.结果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找到了此起疥疮流行的首发病例为湖南籍新兵,此起传染病的发生是一起由外源性感染疥疮患者进入部队而引起的新兵营疥疮流行,其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在此起疥疮流行中该所属部队及卫生防疫部门所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扩散、传播.通过专题健康教育及下发疥疮防治宣传资料,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及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使此批新兵营带兵干部及新兵学到了防治疥疮等传染病的卫生防病知识,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提高了新兵营带兵干部及新兵的卫生防病主动意识.结论 在此起疥疮流行中该所属部队及卫生防疫部门所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是积极有效的,通过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的实施,使此起疥疮在新兵营的流行得到了有效遏制,迅速地控制了疫情的扩散传播,从而稳定了新兵的情绪,保障了新兵营正常的生活、工作、训练秩序.

    作者:王晋蜀;尹莉;周丽娜;高北星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食道骨软骨瘤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1. 1 患者,男,77岁,自觉剑突下上腹部闷痛不适半年,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明显吞咽困难.体检:一般情况尚好,剑突下轻度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电子胃镜示:食道距门齿约30cm处可见半月状肿物隆起,管腔明显变窄,表面尚光滑、质硬.胃窦部粘膜充血水肿,可见10多处出血点.

    作者:黎善勇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以右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为表现带状疱疹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85岁,休干.因右上腹部持续性疼痛3天于2007年3月27日到401医院住院检查治疗.入院后持续性疼痛不减轻,服用止痛药可缓解.病程中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寒战,无胸闷、胸痛,大小便正常.

    作者:田剑;康雪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老年病人术后等效剂量曲马多、芬太尼、舒芬太尼用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等效剂量的曲马多、芬太尼、舒芬太尼用于老年病人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65~75岁老年病人,ASAⅠ~Ⅱ级,在全麻下完成手术,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当病人感到疼痛时给予等效剂量的负荷量,并连接PCA止痛泵,持续静脉输注等效剂量曲马多10mg·2ml-1·h-1、芬太尼10μg·2ml-1·h-1、舒芬太尼1.0μg·2ml-1·h-1.记录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HR、VAS、BCS及副作用情况.结果 三组病人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F、S组SPO2较给药前及T组有明显降低(P<0.05);F组的RR较T组及给药前明显减慢(P<0.05);T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F、S组(P<0.05).结论 三种给药方式均能取得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但应注意呼吸抑制的发生.

    作者:于占强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低分子肝素加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致病因素及治疗.方法 总结和分析我院2003~2006年收治的68例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加华法林治疗的DVT病例.结果 68例DVT病例中,21例临床治愈,占30.88%;显效30例,占44.12%;有效17例,25.00%;无无效病例.达到临床治愈时间平均为(11±2)天.结论 应用LMWH加华法林治疗的DVT安全有效.

    作者:史树银;梁少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氨茶碱对哮喘病人的作用及药代学特点的探讨

    氨茶碱用于哮喘治疗已有七十多年历史了,至今仍为我国及世界大多数国家中应用广泛的平喘药物之一.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

    作者:许家本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无创伤止痛措施对普外科术后患者护理的体会

    疼痛是个体在对一个有害刺激的反应中所经受的不舒适感[1],是外科患者常见护理问题之一.尤其术后由于手术切口及内脏牵拉引起的疼痛,使患者焦虑、恐惧,限制咳嗽、肢体活动,易致肠粘连、肺不张、肺炎、褥疮等并发症,故术后镇痛意义重大.传统上我们习惯肌注一些镇痛药物(强痛定、杜冷丁),但止痛时间短,疼痛反复且副作用较多.近年来,我们在配合药物止痛的同时,运用了无创止痛措施,使患者增强对疼痛的控制感,减少应激和焦虑,提高了疼痛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何玉兰;张志达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AF钉治疗胸腰椎骨折

    AF钉是在RP钉基础上改良、发展的新型脊柱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系统.我科自1999年来应用AF钉治疗下胸及腰段椎体骨折157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丁敬;赵终;黄元坤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心理干预对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不孕症患者提供佳的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2004年2月1日~2006年7月1日在我院生殖内分泌门诊就诊的不孕症患者,符合入组条件且表示能够坚持随访的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病人均按要求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并进行心理状态评分.观察组40例(失访4例),在其诊治过程中对其进行全程、系统的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40例(失访2例),则顺其自然不进行心理干预,仅给于一般性指导.对干预前及干预三个月后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障碍,经全程系统心理干预的观察组其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系统的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

    作者:郝秋云;唐乃富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肺部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认识

    肺炎性假瘤是非特异性炎性细胞集聚,导致的肺内肿瘤样病变,但并非是真正的肿瘤,也不是另一些特异性炎症所引起的肿瘤样病变,例如肺结核,因此称为炎性假瘤[1].肺部炎性假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样炎性增生病变,在肺良性肿块中次于结核球居第二[2],发病大多为中年人,其临床表现不具备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易与结核球、腺瘤及周围型肺癌等病变混淆,正确认识本病可提高对本病的检出与诊断的可能性.

    作者:李良山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调动护士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当今时代是科学、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对护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机械性、任务性的工作态度,要充分发挥出每一个人的才能和潜力,要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观察了解病情及病者的心理状态,掌握病人病情和治疗,知道病人需要什么,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真正作好病人的身心整体护理,而这均要靠护理管理工作者去引导.调动护士积极性应从以下几方面革新.

    作者:谢琳瑛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止咳定喘汤治疗痰热雍肺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目的 在安全范围内观察止咳定喘汤对痰热雍肺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为新药研发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3天及治疗7天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停药后2个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且无男女差别.结论 针对痰热雍肺型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组能明显缩短哮喘病的治疗周期,并能显著延长哮喘病的缓解期.

    作者:杨艳华;陆尹平;郭建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系由窦房结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障碍造成的起搏和传导功能失常以致产生一系列的心律紊乱和血流动力学障碍,严重者可发生阿-斯综合征或猝死,临床已引起普遍重视.动态心电图(DCG)是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较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现将我科室动态心电图检查的56例SSS分析如下.

    作者:刘悦香;张骞;崔兰凤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酶标仪单、双波长检测的比较

    在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抗原或抗体时,不论是定量试验还是定性试验都要求使用酶标仪进行测定.一般的酶标仪在测定中均有单波长和双波长的模式,并且采用的都是垂直光路.但在日常工作中有时会不太重视单波长和双波长的选择,对使用单、双波长给测定结果的差异也不很了解,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使用单波长检测导致部分项目(T3、T4、AFP、HCG等)吸光度值过高无法计算的问题.因此,笔者以β-HCG为例就酶标仪在选择单、双波长使用方面谈谈个人的体会,供同道参考.

    作者:梁荣伟;吴福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