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室假腱索21例临床误诊分析

熊旭光;扬乐文

关键词:左室假腱索, 临床, 现报告如下, 器质性疾病, 心脏, 误诊, 解剖变异, 先天性, 门诊, 病例
摘要:左室假腱索是一种心脏先天性解剖变异,临床往往误诊为其他心脏器质性疾病.2000~2006年我院门诊误诊21例左室假腱索病例,现报告如下.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心衰病人静滴心血通后心电图PTFV1的变化

    心血通含有多种心血管活性物质,具有扩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改善肾血流等作用.PTFV1即心电图中V1导联P波的终末电势,可作为左心功能评价指标之一.我们观察50例患者用心血通后PTFV1变化,旨在探讨心血通对心泵功能影响.

    作者:李新;张晶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齐齐哈尔医学院图书馆网上资源智能化信息服务研究

    目的 论述网络环境下专业图书馆在信息综合服务方面如何审时度势、求实创新、拓展文献信息服务的范围,更好地发挥其固有的社会职能等问题.方法 根据个案分析,讨论专业图书馆实行智能化信息服务的措施.结果 大限度地获取、挖掘、利用和传播知识,为读者提供获取知识的窗口、提供有效的知识共享平台.

    作者:刘秀娟;田文英;文丽;宁淑华;吴月新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术后观察与护理

    我院收治了多例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患者,在生命垂危之际,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成功地行总胆管切开取石术,使病人安然度过危险期,直至伤口愈合而康复出院.

    作者:秦心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佩尔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病人的护理管理路径

    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路径在应用佩尔地平治疗的重度子痫前期病人的效果,以期达到佳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用佩尔地平针治疗的重度子痫前期的病人486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按常规护理,另一组按制定的护理管理路径护理.结果 患者依从性对照组为168例,占70%;观察组为228例,占92.68%,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胎死宫内发生率对照组为9.16%,观察组为0.81%,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压的稳定性对照组为36.3%,观察组为97.6%,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管理路径可以提高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何真;贺新芳;魏亚娟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腹部立体平片投照体会

    腹部平片摄片位置,通常是采用立位,前后卧位,必要时可摄侧卧或仰卧水平投照片,腹部平片在诊断疑有肠梗阻、胃肠穿孔及某些泌尿系统疾病等方面有很重要价值,故临床上应用较广,传统的投照方法是使用立位投照架用滤线器投照,焦片距一般为75~100cm,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以上方法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作者:翟言武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

    目前,我市临床用血和单采成分血100%来自公民自愿无偿捐献.为扩大和巩固自愿无偿献血队伍,不仅要提高服务质量,为献血者提供方便、舒适的献血环境,更要加强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使献血者在无私奉献爱心的同时得到更加人性化的优质服务.

    作者:孔珂;王春梅;高丽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冬病夏治的护理

    穴位贴敷是祖国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冬病夏治更是穴位贴敷林中的一大奇葩,方法简便且疗效显著.我科于1987~2006年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尤其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并在工作中对冬病夏治的护理累积了一定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大鸣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无创伤止痛措施对普外科术后患者护理的体会

    疼痛是个体在对一个有害刺激的反应中所经受的不舒适感[1],是外科患者常见护理问题之一.尤其术后由于手术切口及内脏牵拉引起的疼痛,使患者焦虑、恐惧,限制咳嗽、肢体活动,易致肠粘连、肺不张、肺炎、褥疮等并发症,故术后镇痛意义重大.传统上我们习惯肌注一些镇痛药物(强痛定、杜冷丁),但止痛时间短,疼痛反复且副作用较多.近年来,我们在配合药物止痛的同时,运用了无创止痛措施,使患者增强对疼痛的控制感,减少应激和焦虑,提高了疼痛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何玉兰;张志达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止咳定喘汤治疗痰热雍肺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目的 在安全范围内观察止咳定喘汤对痰热雍肺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为新药研发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3天及治疗7天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停药后2个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且无男女差别.结论 针对痰热雍肺型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组能明显缩短哮喘病的治疗周期,并能显著延长哮喘病的缓解期.

    作者:杨艳华;陆尹平;郭建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1例阴式子宫切除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的抢救与护理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的抢救与护理.方法 对1例阴式子宫切除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成功救护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 经过畅通呼吸道、电击除颤、心肺复苏、静脉给药等快速而紧急的抢救与护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结论 基层护理人员敏锐的观察力、高素质的专业技能水平、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抢救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程彩云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临床护士职业损伤相关因素防护研究进展

    介绍临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造成临床护士职业损伤的相关因素及可能对护士产生的健康危害和防护现状.旨在呼吁社会各界,特别是医院管理部门重视职业损伤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积极改进工作环境、加强防护知识教育、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损伤报告制度,减少危害的发生.

    作者:王莉玲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门诊注射输液患者健康教育

    门诊注射输液室是医院服务的窗口前哨.每天接待量大、流动性大、病种复杂.患者年龄跨度大,病情具有阶段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要做好窗口服务工作,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任务.按需宣教、心理干预,能减轻穿刺时的负面情绪,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不同疾病、不同阶段、不同用药,成人小儿个性化宣教,特殊用药特别指导,可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利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服务满意度和医院信誉度.

    作者:曲丽莉;马爱萍;李继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目的 应用钻孔置管注射尿激酶治疗中、小量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方法 根据CT定位在血肿中心处钻孔并放置引流管,分次向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引流血肿.结果 32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上述方法对治疗无昏迷、病情无进行性加重的幕上中小量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效果较好.

    作者:刘明昌;殷风兰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单纯下肢静脉曲张23例

    祖国医学把下肢静脉曲张称为筋瘤,合并湿疹时称为湿疮,合并溃疡时称为臁疮,主要由于经久站立或担负重物耗伤气血,气滞血瘀,不能濡养皮肤肌肉而致.通过对23例单纯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临床诊治,认为本病的病机是气虚血瘀,运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本病,效果满意.

    作者:丁为国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既往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既往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193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既往有无心绞痛病史分为A(52例),B(141例)二组,比较二组间院内死亡率、死亡原因的差异.结果 (1)B组院内死亡率显著低于A组(16.31%vs 28.85%);(2)B组因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而死亡的比例显著低于A组(10.64%vs 23.08%).结论 既往有心绞痛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率相对较低,其原因可能与既往心绞痛促进冠脉侧枝循环形成及缺血预适应机制有关.

    作者:熊旭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导管相关性感染管内抗生素治疗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透析导管内输入抗生素治疗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操作及护理要点.方法 收集2005年以来导管相关性感染32例管内输注抗生素治疗患者的资料,管内输液的具体操作及护理中注意事项.结果 管内输注抗生素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治疗管内相关性感染的重要措施,避免拔管和再次插管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结论 管内输注抗生素治疗管内相关性感染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瑞;李小红;张梅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近研究指出:丙泊酚可用于3岁以下的小儿,我院把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应用于小儿外科短小手术,取得了良好麻醉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亮群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肝素钙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钙注射液的疗效.方法 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股份公司生产的博璞青)6150u,每12小时1次,连用7日为1个疗程.结果 心绞痛缓解率达88.9%,心电图改善率达86.1%,无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2例在腹壁注射部位出现淤斑.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钙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作者:刘秋英;王斌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人造血管的应用与护理

    上肢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治疗常用的通路.但是临床上常常遇到头静脉闭塞或口径太细,多次行内瘘手术均失败,又需要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时,可采用人造血管移植.我科自2005年起填补了昆山市血透病人中无人造瘘管的空白,使那些遭受多次穿刺痛苦的病人从此可以减少疼痛,从而获得很好的透析效果,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英;吴红卫;朱丽;丁晓仙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4例临床分析

    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或称冠心病,是内科常见、多发疾病之一.死亡率高,是当今世界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院二年来收治的冠心病134例患者,经心电图、心电负荷试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血清心肌酶、X线等检查总结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艳杰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