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善勇
目的 探讨一种能减少回肠原位膀胱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新的膀胱冲洗方法.方法 对56例回肠原位膀胱术后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持续膀胱冲洗方法和改良的膀胱冲洗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采用新的膀胱冲洗方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膀胱冲洗方法.结论 新的膀胱冲洗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回肠原位膀胱术后早期并发症.
作者:朱继萍;杜涛;越丽霞;单磊 刊期: 2007年第24期
门诊注射输液室是医院服务的窗口前哨.每天接待量大、流动性大、病种复杂.患者年龄跨度大,病情具有阶段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要做好窗口服务工作,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任务.按需宣教、心理干预,能减轻穿刺时的负面情绪,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不同疾病、不同阶段、不同用药,成人小儿个性化宣教,特殊用药特别指导,可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利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服务满意度和医院信誉度.
作者:曲丽莉;马爱萍;李继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氨茶碱用于哮喘治疗已有七十多年历史了,至今仍为我国及世界大多数国家中应用广泛的平喘药物之一.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
作者:许家本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过敏性紫癜是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变态反应,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和小动静脉,临床上有皮肤紫斑及肾、关节等受累的表现.中医常属葡萄疫或肌衄范畴.现以笔者的临床浅识总结如下,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作者:江汉庭;江秀娘 刊期: 2007年第24期
1 临床资料王金山,男,29岁,呕血、便血5天,加重一天,柏油便约1500ml,BP 80/40mmHg,P 94次/分,贫血貌,化验血色素6g,经常休克,补充血容量,输血800ml,血压回升90/60mmHg,经胃肠减压,吸出新鲜血约200ml,向家属交待病情,经家属同意,签手术知情书,立即行剖腹探查术.
作者:梁荣;欧非;梁永华;梁静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论述网络环境下专业图书馆在信息综合服务方面如何审时度势、求实创新、拓展文献信息服务的范围,更好地发挥其固有的社会职能等问题.方法 根据个案分析,讨论专业图书馆实行智能化信息服务的措施.结果 大限度地获取、挖掘、利用和传播知识,为读者提供获取知识的窗口、提供有效的知识共享平台.
作者:刘秀娟;田文英;文丽;宁淑华;吴月新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心绞痛伴发抑郁的发生率,并探讨其诱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195例心绞痛患者进行现状调查.结果 74例心绞痛患者有抑郁表现,发生率为37.95%,经多元回归分析,心绞痛伴发抑郁的相关因素呈多元化,主要为负性生活事件,房性、室性早搏史,焦虑症史,心绞痛发生次数和日发作频度.结论 心绞痛伴发抑郁与负性生活事件、早搏史、焦虑症史、心绞痛发生的次数和日发作频度密切相关.该抑郁可能为躯体应激与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作者:范大庆;栾琴;王红霞;彭勇 刊期: 2007年第24期
随社会文明程度的需求,健康的观念在每个人的意识中发生转变.根据健康教育在临床的普及实施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精髓的更深一步渗透,疾病健康教育已整个贯穿在医院的护理体系中,成为护理工作非常的重要部分.2004年曾对我院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性改进.通过采用护理程序的方法针对病人进行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和多元化的效果评价方法,终将健康教育的精华和效果具体反映在患者身上.
作者:王淑菊;胡静杰;阎英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笔者主要阐述了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体会,提到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应从病情稳定后,宜尽早开始,越早实施康复,功能恢复效果越好.早期康复治疗是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心理护理、治疗各阶段的护理和康复指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地防止残疾的形成和加重.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对防止关节挛缩、预防压疮的发生,纠正异常运动模式及废用综合征发生效果良好.
作者:黄宝玲;郑建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85岁,休干.因右上腹部持续性疼痛3天于2007年3月27日到401医院住院检查治疗.入院后持续性疼痛不减轻,服用止痛药可缓解.病程中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寒战,无胸闷、胸痛,大小便正常.
作者:田剑;康雪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近年来,我院利用医院信息系统的统计数据信息,为医院的医保质量指标的预测和制定、医保服务质量的监控、医保服务质量的评价及为医保机构医疗费用的结算等管理提供依据,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刘玉英;李维峰;赵荣合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等效剂量的曲马多、芬太尼、舒芬太尼用于老年病人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65~75岁老年病人,ASAⅠ~Ⅱ级,在全麻下完成手术,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当病人感到疼痛时给予等效剂量的负荷量,并连接PCA止痛泵,持续静脉输注等效剂量曲马多10mg·2ml-1·h-1、芬太尼10μg·2ml-1·h-1、舒芬太尼1.0μg·2ml-1·h-1.记录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HR、VAS、BCS及副作用情况.结果 三组病人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F、S组SPO2较给药前及T组有明显降低(P<0.05);F组的RR较T组及给药前明显减慢(P<0.05);T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F、S组(P<0.05).结论 三种给药方式均能取得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但应注意呼吸抑制的发生.
作者:于占强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m rection,PCR)作为一项较新的科学技术检测方法,在检验医学领域中的发展及临床应用是有广阔前景的.为适应不同项目研究开发目的、不同的临床诊断对象需求,通过改变组成和反应条件及与其它先进技术相结合,PCR技术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
作者:王霞;兰信国;吴秀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近研究指出:丙泊酚可用于3岁以下的小儿,我院把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应用于小儿外科短小手术,取得了良好麻醉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亮群 刊期: 2007年第24期
人的出生、成长、死亡是人生的自然发展过程.如何做好临终病人的护理工作,减轻病人临终前身体和精神心理方面的痛苦,这是护士应尽的职责,也是临终护理所要实现的目标.
作者:刘再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透析导管内输入抗生素治疗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操作及护理要点.方法 收集2005年以来导管相关性感染32例管内输注抗生素治疗患者的资料,管内输液的具体操作及护理中注意事项.结果 管内输注抗生素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治疗管内相关性感染的重要措施,避免拔管和再次插管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结论 管内输注抗生素治疗管内相关性感染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瑞;李小红;张梅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正确认识预防接种反应.方法 以我院513例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处理,调查预后.结果 在2万剂次的各类疫苗使用过程中,报告AEFI病例局部反应326例,发热及全身反应184例,血管神经性水肿1例,过敏性休克2例,共513例,AEFI发生率为2.55%.结论 改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做好禁忌证筛查,严格安全接种原则,是降低AEFT发生的基本保证.
作者:赵荷苹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降纤酶与维脑路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静滴降纤酶1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连用3天,然后隔日一次静点,剂量相同,7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30例静滴维脑路通注射液0.6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连用14天,用药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结果 降纤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降纤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结果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降纤酶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刘晖;韩兴国;吴晓杰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探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治疗.方法 对从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56例HIE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56例中,治愈34例(60.7%)、好转12例(21.4%)、自动出院4例、转院3例、死亡3例.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多发生于围产儿,尤其易发生于窒息的足月儿,脑组织以水肿、软化、坏死和出血为主要病变,是新生儿窒息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因此,治疗不能只针对某一方面、只采用一种药物,必须全面考虑.可采用药物综合治疗.
作者:王玉玲 刊期: 2007年第24期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0年6月~2006年12月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54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玉良;毕于鹏;许金芹;刘静 刊期: 200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