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光武
目的 了解腹部B超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了我院2001~2004年125例急性阑尾炎住院的诊治经过.结果 125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其中漏诊8例,漏诊患者中单纯性阑尾炎6例,化脓性阑尾炎2例,误诊2例,肠梗阻1例,肠套叠1例.结论 B超检查显示明确、诊断率高.
作者:廖丽娟;黄文武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30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4例,对照组136例.在抗感染基础上加服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对照组在抗感染同时加服川贝枇杷止咳糖浆.结果 应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的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好.结论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抗感染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优于川贝枇杷止咳糖浆.
作者:张春林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胎膜早破难产发生率升高的原因.方法 分析120例胎膜早破孕妇中发生难产的原因和类型,随机抽取同期无胎膜早破的健康孕妇120例做对照.结果 早破组120例胎膜早破孕妇发生难产49例,发生率为40.8%.对照组120例孕妇中难产25例,难产发生率20.8%.结论 对胎膜早破孕妇加强临床观察,并给予相应处理,以减少母儿并发症,使母儿安全.
作者:吴凤梅;陈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报告7例幼儿急疹合并前囟膨隆病例,并进行讨论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7例幼儿急疹并前囟膨隆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结果及随访结果,分析其发生机理、临床特点及处理.结果 7例幼儿急疹患儿于发热后第1~2天出现前囟膨隆,持续3~5天消失,其间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也无颅内高压表现.脑脊液检查3例,其压力、常规及生化均正常,2例做头颅CT正常.均按幼儿急疹常规治疗,包括退热、补液、适当应用抗生素,未用降颅内压药物,均痊愈,随访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幼儿急疹可合并前囟膨隆,而不伴发其他神经症状,无须特殊处理,预后良好.
作者:范成立;王淑文;王兰英;杨静 刊期: 2007年第23期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导致恶性颅高压的病人仍是导致死残的主要原因.重型颅脑损伤不仅原发性损伤严重,继发性损伤也很严重.开颅减压在减轻脑损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得到广泛的认可与开展.我科自2000年3月~2006年5月间采用此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141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鹏飞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米力农与洋地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米力农组(n=30)、洋地黄组(n=30)、对照组(n=20).分别用米力农(10mg+生理盐水250ml以0.375~0.75μg.Kg-1.min-1速度静滴)、地高辛(0.125~0.25mg口服)以及口服和静注利尿剂和安慰剂(对照组),疗程均为7天.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心功能级别并作心脏超声心功能指数测定.结果 米力农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0%,洋地黄组86.7%,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35%),P《0.05.两组治疗后心脏超声心功能指数有明显改善.结论 米力农与洋地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明显疗效.
作者:王金华;刘正东;李晓东;王永东 刊期: 2007年第23期
脑膜血管周细胞瘤与其他软组织血管周细胞瘤的组织学特点相似,具有高复发及转移率,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肿瘤,约占所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4%.1954年Begg和Garret报道了第一例原发性脑膜血管周细胞瘤,但多年以来,临床病理一直将其作为脑膜瘤的一个亚型(血管母细胞瘤型脑膜瘤)认识.本文阐述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改变,以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王健;付娆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数字化摄影(CR、DR)对乳腺疾病诊断的特征表现和早期表现,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对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乳腺增生5例、纤维腺瘤3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0例、乳腺癌21例,全部进行双侧乳腺的头尾位及内外斜位CR检查,并与经手术证实的31例乳腺癌普通钼靶摄影片对照.结果 在5例乳腺增生中小叶和囊性增生各2例,1例为硬化性乳腺病.34例纤维腺瘤有23例出现lmm宽的细窄透明晕圈征.在2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有17例是靠CR和乳腺导管造影确诊的.21例乳腺癌患者1例诊断为可疑,1例诊断为不排除乳腺癌,建议进一步检查或定期复查,其余19例均为肯定诊断.结论 目前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先进,也敏感,确诊率达到80%以上,为乳腺癌的早期手术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徐安波;李健;卢鹏亮;裴东方;李晓松;李兵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对诊断为CAP的60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通过中药+体外冲击波+微波连续治疗3个月,每个月随访1次,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痊愈者196例,占65.33%,好转者102例,占34.00%,无效者2例,占0.67%;对照组痊愈者125例,占41.67%,好转者167例,占55.67%,无效者8例,占2.66%.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是一种非介入、无损伤、无痛苦、无副作用的疗法,可以用于临床.
作者:梁小勤;朱惠芬;姜丹;王晓军;施问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低血糖时由于脑部能量供应降低及干扰了能量代谢,可导致低血糖昏迷,这在临床上常见,但低血糖所致一过性偏瘫临床报导较少,我科仅遇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思军;高峰岚 刊期: 2007年第23期
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共收治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49例,笔者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旭光;扬乐文 刊期: 2007年第23期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较常见的一种外伤,约占全身骨折的2.2%~6%,如治疗不及时和护理不当,将有脊柱后凸畸形和慢性腰腿疼的后遗症.我院自2001年~2006年共收治胸腰椎压缩性骨折30例,经采用自身功能恢复,并在康复护理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康复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才香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纤支镜检查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就诊次序,应用随机数字表,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检查,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融入人文关怀护理.结果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焦虑明显减少,有效提高检查成功率和缩短检查所需时间,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在纤支镜检查过程中,可调整病人的身心状态、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韦翠萍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前列腺增生症是男性老年患者常见疾病,理想的治疗方案是手术摘除前列腺增生部分,多数病人年老体衰,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肺障碍,从而增加了手术和护理的难度,我科对36例高危前列腺摘除患者通过严密观察膀胱冲洗液、生命体征、药物的治疗、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淑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评价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药物利用研究和评价单位,统计我院2004年~2006年麻醉药品的应用数据.结果 常用麻醉药品6种,2种剂型,用药患者集中在25a~55a,所用药品的药物利用指数(DUI)均小于1,基本上大于0.5,6种药物中有5种用量呈增长趋势,盐酸布桂嗪注射液逐年减少.结论 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管理符合有关规定.
作者:耿旦;黄祖贵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我市餐饮业食(饮)具的消毒效果,为今后的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年~2006年我市部分餐饮单位非一次性食(饮)具碗、盘、茶杯、酒杯等样品,检测大肠菌群.结果 2004年~2006年总合格率为71.4%,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型餐饮单位合格率高、小型餐饮单位合格率低;第四季度高,第三季度低;酒杯高,碗低.结论 食(饮)具合格率低,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韦光武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脊椎转移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55例脊椎转移癌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 目前脊椎转移癌临床疗效不够满意,通过积极治疗,仍未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综合治疗寿命平均28个月,对症治疗平均18个月,放弃治疗平均8个月.结论 脊椎转移癌严重危及人的生命,通过临床治疗如何延长人的寿命,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人体的基本功能,值得进一步探索.
作者:吴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2005年3月1日8时,会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报告,3人于2月28晚24时左右进食油炸酥肉后,于3月1日零晨3时左右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四肢无力等症状.接到报告后,县疾控中心立即组织卫生监督员、流病技术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学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胡吉友;刘惠虹;丁培林;严从友;陈玲;王文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受精卵在子宫以外着床称为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近年来宫外孕在临床上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随着先进仪器设备引进,诊疗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以往宫外孕一般采取手术治疗,自2004年3月以来,我站开展宫外孕患者的保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邓修剑;李娅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总结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舌体缺损的经验.方法 对16例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舌体缺损16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舌体缺损15例皮瓣成活,成功率93.8%,其中10例为舌体三分之二缺损,6例为舌体二分之一缺损,1例皮瓣坏死,全部为肿瘤切除术后I期修复,术后舌体运动灵活,患者语言基本清晰,吞咽功能不受影响.结论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解剖恒定、制备方便、厚薄适中、便于折叠、血管蒂长、血管与颌面部供体血管口径相匹配,是修复舌体二分之一以上缺损的首选皮瓣.
作者:徐家友 刊期: 200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