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钧;袁婷;杨洁员;汪佐林
对慢性乙型肝炎40例病人做心理分析,其特点:紧张、抑郁、孤独无助感、猜疑心加重、自卑心理、主观感觉异常.针对以上特点,制定了护理措施:①创造良好的环境;②建立密切的护患关系,向病人介绍乙肝的治疗、预防、护理常识,消除病人的紧张、悲观情绪;③与病人沟通交谈,鼓励病人诉说内心感受,使病人情绪逐渐恢复稳定;④社会支持、鼓励病人亲友探视,减轻孤独无助感、自卑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刘艳娥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手外伤病人静脉输液安全有效一次性输液针头的型号.方法 同一操作者对80例手外伤患者隔天交替使用6号一次性输液针头和5号一次性输液针头静脉输液.6号一次性输液针头为对照组,5号一次性输液针头为观察组.采用MeGill疼痛问答法评价穿刺疼痛程度,对比两组拔针后按压时间,输液速度,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穿刺疼痛轻,拔针后按压时间短(P≤0.05).结论 5号一次性输液针头适用于手外伤病人静脉输液.
作者:彭爱萍;胡艳兴;李怡;梁艳金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腹部术后应用止血药物观察,对肠蠕动进行评价.方法 腹部术后随机分组,止血药物组:应用安络血、止血敏、PAMBA、凝血酶.对照组:不用止血药物,术后随时观察记录.结果 止血药物组肠蠕动时间滞后,对照组肠蠕动提前,两组对比,P<0.01,有明显差异.结论 腹部术后尽量不用止血药物.
作者:安文熙 刊期: 2007年第21期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的3%~4%,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即为脂肪肝,严重者脂肪量可达40%~50%,脂肪肝的脂类主要是甘油三酯.
作者:赵静;高天霁;戴胜燕 刊期: 2007年第21期
为了保证药品质量,使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特将正品天麻及其伪品的鉴别特征从植物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方面介绍如下:
作者:缪细兰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57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0.2,每日3次,连服一周后改为0.2,每日2次,再用一周之后,每日1次维持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率、QT间期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57例患者中,心功能提高1级占52.6%,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73.8%,其中显效16例(28.1%),有效26例(45.7%),心率显著下降(P<0.01),QT间期延长(P<0.05).用药后3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经停药后恢复.结论 在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安全.
作者:谭喜斌;赵秀香;金光浩 刊期: 2007年第21期
小儿肺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多发生在1岁以内的婴儿.除发热、咳嗽、喘憋三大症状外,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患儿出现烦躁不安、紫绀和呼吸困难加重,吸氧后不能改善,伴有心动过速,超过160~180次/min和肝脏急剧增大,[1]病情变化快,如不及早纠正心衰,常可造成死亡.
作者:刘雅军;张丽娜;张淑文 刊期: 2007年第21期
胎儿先天性畸形系指形态结构发育异常,近年来,随着仪器分析能力的改进和扫描能力的提高,超声诊断先天性畸形敏感性也在逐渐提高,现选择了1500名中、晚期孕妇进行观察与分析.
作者:王幽幽;郭洪英 刊期: 2007年第21期
应用降纤酶治疗25例发病72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并与传统方法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发病72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进行降纤治疗安全可行.
作者:龚安敏 刊期: 2007年第21期
脑卒中发病急骤,恢复较慢且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能力,并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脑卒中偏瘫早期的康复护理有重要意义,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丽芹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全麻术后行区域阻滞对苏醒期躁动的防治效果.方法 对40名小儿静脉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治疗,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小儿静脉全麻后行区域阻滞对防治苏醒期躁动有明显防治效果.
作者:王军 刊期: 2007年第21期
胸壁结核是继发结核感染所形成的胸壁脓肿或慢性胸壁窦道,多见青中年人群.我院自1985年~2002年间,收治胸壁结核术后复发病人23例,本文对其复发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避免复发的措施和体会.
作者:汤继泉;刘军;付剑韬;郑志鹏;于文福;王树华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心理干预方法及体会.方法 总结我院60例病毒性脑炎的心理反应,通过疏导、倾听、解释等心理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经过心理干预的患者能消除焦虑及恐惧心理并配合治疗,好转或痊愈出院.结论 对病人进行准确及时的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作者:赵清英;邢红霞;李合华 刊期: 2007年第21期
骨髓是人体大的造血器官,又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因存在骨髓-血屏障(MBB),药物通常难以进入骨髓,骨髓内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令临床医生颇感困难.而目前大量的抗肿瘤药、抗病毒药都存在严重的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如何保护骨髓的正常生理功能也困扰着医药工作者.近年来骨髓靶向给药研究不断深入.
作者:张兰英 刊期: 2007年第21期
临床观察消渴症状,从脾入手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韩又云 刊期: 2007年第21期
我院自1993年以来手术治疗1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报告如下:
作者:谢中金 刊期: 2007年第21期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实施,使人们对孩子的预防、保健、医疗非常重视.因此,对我们儿科医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提高儿科医师的素质尤为必要.
作者:地里努尔;玛尔旦娜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并进行误诊原因分析.方法 对1999年12月~2006年12月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5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原发甲减的主要原因.初诊患者44例误诊22例,误诊率50%.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致多系统损害,临床表现多样,极易造成误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必要的甲状腺功能检查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
作者:齐林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方法 将70例使用干扰素治疗和/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不予以护理干预,分别对2组患者于疗程结束后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结果 实验组有27例患者能完全遵医,占77.14%,对照组19例患者能完全遵医,占54.28%,2组遵医程度差异显著.结论 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是一种在临床上多见于皮肤感染、且能侵犯人体深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真菌病的致病菌.近年来有资料表明,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申克孢子丝菌可达11.8%(95/86)[1].
作者:姚维菊 刊期: 200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