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内营养支持(能全力)在临床中的应用

刘军;郑志鹏

关键词:肠内营养, 能全力
摘要: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EN)在临床中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途径、并发症及与肠外营养支持(PN)的优点.方法 选择需营养支持的患者34例,采用鼻肠置管及空肠造瘘途径,予能全力肠内营养支持,观察EN前后生理生化指标.结果 病人均能顺利接受能全力肠内营养支持,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显著改善,无一例发生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异常.结论 能全力肠内营养支持能显著改善营养状态,且更符合生理需求,维持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动态心电图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评价

    无痛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ehemia,SMI)指具有心肌缺血客观证据,而无心绞痛或其相关症状,SMI患者冠状动脉照影显示心脏已受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它可以突然转变为心绞痛、心梗或猝死.

    作者:张孟荔;张克新;刘彤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康复新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UC)到目前为止仍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理没完全明确的炎症性肠病,认为与免疫反应和遗传因素有关,感染和精神紧张可能是诱发因素.近年来,国内有关UC的报道明显增加,治疗方法一般都采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由于其疗程长、副反应多,远期疗效不甚满意.

    作者:金聚良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对慢性乙型肝炎40例病人做心理分析,其特点:紧张、抑郁、孤独无助感、猜疑心加重、自卑心理、主观感觉异常.针对以上特点,制定了护理措施:①创造良好的环境;②建立密切的护患关系,向病人介绍乙肝的治疗、预防、护理常识,消除病人的紧张、悲观情绪;③与病人沟通交谈,鼓励病人诉说内心感受,使病人情绪逐渐恢复稳定;④社会支持、鼓励病人亲友探视,减轻孤独无助感、自卑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刘艳娥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15例

    我院自1993年以来手术治疗1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报告如下:

    作者:谢中金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多潘立酮加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多潘立酮加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对48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加用阿米替林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4周,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潘立酮与阿米替林联合使用,可提高治疗FD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李自明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股骨头骨骺滑脱症治疗回顾

    回顾了3例典型年龄,2例非典型年龄股骨头骨骺滑脱的资料,急性滑脱2例,慢性滑脱1例,慢性基础上急性滑脱2例.滑脱程度Ⅰ度1例、Ⅱ度3例、Ⅲ度1例.治疗方法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1例,牵引复位穿针内固定3例,持续牵引1例.平均三年近期随访结果,切开复位结果差,股骨头缺血坏死与软骨溶解.3例牵引后2例完全复位,1例基本复位.对滑脱机制、分型、分度、症状、诊断及治疗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作者:凌峰;肖善杰;杨建安;姚利兵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目的 探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1例SA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射,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血管痉挛(CVS)、再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射治疗SAH,安全有效,并能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作者:姚建林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人端粒保护蛋白(hPOT1)的研究进展

    2001年,Baumann等发现并鉴定出人端粒保护蛋白(human protection of telomeres, hPOT1),它是至今发现的唯一能与人类端粒单链DNA结合的蛋白质.hPOT1重要的功能是对端粒有直接而重要的保护作用.

    作者:朱少金;杨小龙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1例头皮撕脱伤再植术患者的护理

    头皮撕脱伤是一种严重的头皮创伤,多发生于女性,多因头发被机器卷入所致,高速运转的钝物切线打击亦可造成.撕脱处常在帽状腱膜与颅骨骨膜之间,有时整个头皮甚至连额肌、颞肌或骨膜一起撕脱[1].

    作者:李怡;彭爱萍;曾小英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手法治疗胃下垂20例观察

    目的 观察推拿手法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患者进行推拿手法治疗并嘱仰卧起坐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治愈11例,显效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手法治疗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胃下垂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陆强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医院文化建设与CI战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医疗卫生体制也在进行相应的改革,各级医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现代医院之间的竞争更趋于以医院文化为中心的无形资产的竞争.

    作者:龚亚军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利多卡因配伍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利多卡因配伍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我院门诊自2006年2月~2006年12月自愿实行无痛人流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用1%利多卡因5ml于宫颈旁4、8点处各注射2.5ml,并用异丙酚1.5~2.5mg/kg静脉注射,术中异丙酚麻醉维持;对照组单用异丙酚1.5~2.5mg/kg静脉注射.比较两组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利多卡因配伍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术,镇痛效果优于单用异丙酚,且手术时间短,无不良反应,不影响术后苏醒,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利多卡因配伍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书霞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老年人复发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及转归,以提高临床预测性,及时给予合理治疗.方法 将100例老年复发性脑卒中患者,总结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复发时间规律,并分析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脏病四种危险因素对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对比首发与复发脑卒中预后转归.结果 老年脑卒中复发多见于老年前期(60~69岁),占65%,以男性多见.男:女=2:1.首次脑卒中后1年内复发占40%,3年内复发达78%.4种危险因素分析,以高血压、高血脂为高危因素,高血压占70%,高血脂占38%,其次高血糖占28%,心脏病占18%.对比脑卒中首发与复发后转归,可见首次脑卒中预后明显优于复发预后,两者治愈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1),即脑卒中复发后死亡率增加,致残率增加,幸存患者生活多不能自理,生存质量下降.结论 老年人脑卒中复发多见于老年早期(60~69岁),复发后预后差,生存质量下降,脑卒中复发多发生在首次脑卒中后3年内,以高血压、高血脂为高危因素.故在首次脑卒中后3年内,积极控制高血压与高血脂能减少老年人脑卒中复发的危险.

    作者:朱小占;韩冬梅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老年患者术后转运过程中的风险与对策

    目的 探讨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安全转运的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08例老年患者术后转运途中的风险因素,对可能发生的意外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结果 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了108例老年患者术后的安全转运及术后康复的顺利进行.结论 老年患者术后转运的时间虽然很短,但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仍然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和危险因素,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做好预防性护理,是保障患者围术期安全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延东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海洛因急性中毒的院前救治

    海洛因是当今社会的公害,它仅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同时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虽然吸毒成瘾者是社会的极少数,但绝大多数是青少年,挽救他们的生命是当务之急,也是我们医务人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侯文举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胶州市农民工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胶州市农民工对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需求,为有效地开展农民工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本市食品、建筑及制鞋企业部分农民工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和分析.结果 农民工获取卫生知识的来源主要是现场讲座、电视和报纸等媒体,被调查者希望通过现场讲座(78.92%)、电视(52.35%)、报纸(51.99%)获取相关卫生知识.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前三位的是劳动卫生(72.01%)、传染病防治(63.86%)、食品卫生知识(42.96%).结论 对农民工开展健康教育应结合农民工的实际需求,根据不同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选择不同健康教育内容、方法,并通过佳传播方式,以达到佳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张速成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糖尿病对脑梗塞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从发病年龄、梗死面积、治疗效果和预后方面,研究糖尿病对脑梗塞的影响.方法 将2003年6月~2006年6月,初次患脑梗塞住院的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分别在入院第1天、14天和90天时,对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并从发病年龄、梗死面积、治疗效果和预后方面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糖尿病组脑梗塞患者,发病年龄早,在发病第一天、治疗第14天及90天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重,脑梗塞面积大,治疗效果差,和非糖尿病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糖尿病是脑梗塞重要的危险因素,影响着脑梗塞的发病年龄、症状、梗死面积、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认真防治糖尿病是降低脑梗塞致残率、致死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马炳生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克林霉素不良反应评述

    分析克林霉素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表现形式及特点,并阐述与之有关的因素,以达到合理应用.

    作者:李秀银;王月兵;李明川;左晖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50例分析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分娩均有影响.本文对我院近15年的5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报道如下:

    作者:赵宇明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消化道化学烧伤的护理体会

    化学药物对局部组织的损害有氧化作用、腐蚀作用、脱水作用、中毒反应及起疱作用等,这是由化学药物的性质所决定的.口服后均可造成上消化道烧伤、喉水肿及呼吸困难,甚至溃疡穿孔,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作者:杨春玉;乔宇琦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