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层次、分阶段的护士培训模式的实践应用

王思琛;成守珍;胡丽茎;杜合英

关键词:护士, 培训, 教育模式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适应当前分层次护理发展的需要,我院对护理人员采取分层次、分阶段的培训方法,对责任护士、执行护士、辅助护士不同层次的护士分别进行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综合知识与技能等相配套的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Ⅰ、Ⅱ期乳腺癌的诊断及单纯乳房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体会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Ⅰ、Ⅱ期乳腺癌的诊断及单纯乳房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的远期疗效.方法 10例Ⅰ、Ⅱ期乳腺癌术前临床表现、B超、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必要时行术中冰冻病理明确诊断.采用乳房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创面蒸馏水浸泡.结果 10年生存率1例,5年生存率5例,3年生存率3例,失访1例.其中1例3年后肺转移死亡,1例3年后脊柱移死亡,1例1年后脑转移死亡.结论 对Ⅰ、Ⅱ期乳腺癌采用三联法诊断,单纯乳房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既能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又能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王正力;冯文良;史实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新生儿窒息致脑损伤的CT诊断进展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是儿童智力低下、脑瘫、癫痫及精神行为问题常见的病因,故新生儿窒息所致脑损伤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而颅脑CT对新生儿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颅内出血(ICH)能够作出早期而准确的诊断.

    作者:柳忠军;翟晓东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氯沙坦与福辛普利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

    目的 评价氯沙坦与福辛普利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78例CHF患者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号为A组(n=39):口服氯沙坦(科素亚)50mg/d,福辛普利(蒙诺)10mg/d;B组(n=39)口服福辛普利10~20mg/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记录了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均有显著改善(P<0.01).A组的改善优于B组(P<0.05).结论 氯沙坦与福辛普利联合治疗(CHF)可增强疗效.

    作者:王宇奇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小剂量氯丙嗪、异丙嗪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11例

    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7.6岁,病程3~11年,本次治疗前全部患者均经X光拍片或胸部CT确诊,表现为咯血鲜红色血,无痰或少量粘痰,大部分患者有胸闷、烦躁不安等症状.经中医或西医止血敏、止血芳酸、垂体后叶素等治疗,效果不佳.

    作者:赵建军;杨培备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浅谈基层综合性医院儿科医师应具备的素质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实施,使人们对孩子的预防、保健、医疗非常重视.因此,对我们儿科医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提高儿科医师的素质尤为必要.

    作者:地里努尔;玛尔旦娜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康复新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UC)到目前为止仍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理没完全明确的炎症性肠病,认为与免疫反应和遗传因素有关,感染和精神紧张可能是诱发因素.近年来,国内有关UC的报道明显增加,治疗方法一般都采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由于其疗程长、副反应多,远期疗效不甚满意.

    作者:金聚良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脑卒中发病急骤,恢复较慢且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能力,并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脑卒中偏瘫早期的康复护理有重要意义,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丽芹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目的 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57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0.2,每日3次,连服一周后改为0.2,每日2次,再用一周之后,每日1次维持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率、QT间期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57例患者中,心功能提高1级占52.6%,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73.8%,其中显效16例(28.1%),有效26例(45.7%),心率显著下降(P<0.01),QT间期延长(P<0.05).用药后3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经停药后恢复.结论 在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安全.

    作者:谭喜斌;赵秀香;金光浩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高度近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疗效观察

    弱视患者的发病年龄比较小,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双眼高度屈光参差(>2.50D),使的一部份患者双眼不能耐受完全矫正的等值眼镜屈光度,没有双眼同时视.

    作者:沈玲;候慧芳;郭伟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测量

    目的 测量并评价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QoL).方法 采用生存质量SF-36量表,对20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200例正常对照进行Qol测量.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的SF-36总评分及生理机能、角色生理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机能、机体活力、躯体不适和主观健康状况的平均评分(61±29,23±31,52±21,32±35,51±28,48±25,45±21,51±17,59±18)与对照组(83±25,82±36,76±19,84±30,82±20,62±23,73±26,76±25,76±9)相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全面下降,提示医务人员应注意改善其心理障碍和社会机能,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和治疗.

    作者:张国强;张倩;孔丽悦;陈艳艳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人端粒保护蛋白(hPOT1)的研究进展

    2001年,Baumann等发现并鉴定出人端粒保护蛋白(human protection of telomeres, hPOT1),它是至今发现的唯一能与人类端粒单链DNA结合的蛋白质.hPOT1重要的功能是对端粒有直接而重要的保护作用.

    作者:朱少金;杨小龙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宫内节育器异位于膀胱1例

    患者26岁,孕1产1,以下腹隐痛数月、尿频、尿急、肉眼血尿五天,在市第一医院就诊,拟诊宫内节育器异位膀胱,在市第一医院行膀胱镜取环未成功,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因经济困难,返回本县,来我院就诊,要求入院手术治疗,门诊以宫内节育器异位于2006年4月12日收入院治疗.

    作者:贲红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前列腺增生手术同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47例报告

    目的 探讨各种前列腺切除术式同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所有47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行疝修补术、Madigan法前列腺切除术后行疝修补术及在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行前列腺电切术.结果 所有手术病人中44例切口甲级愈合,3例乙级愈合,随访6~8个月,未见腹股沟疝复发,术后排尿正常.结论 前列腺切除术若要同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以TURP术为安全方便,完全不影响疝手术的切口类别,术后护理方便,恢复快,是理想的术式选择.如无条件行TURP,则以Madigan法较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更为理想.

    作者:曹绍淼;蒋光煦;肖晨峥;姚锦明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手外伤病人一次性输液针头型号的研究

    目的 探讨手外伤病人静脉输液安全有效一次性输液针头的型号.方法 同一操作者对80例手外伤患者隔天交替使用6号一次性输液针头和5号一次性输液针头静脉输液.6号一次性输液针头为对照组,5号一次性输液针头为观察组.采用MeGill疼痛问答法评价穿刺疼痛程度,对比两组拔针后按压时间,输液速度,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穿刺疼痛轻,拔针后按压时间短(P≤0.05).结论 5号一次性输液针头适用于手外伤病人静脉输液.

    作者:彭爱萍;胡艳兴;李怡;梁艳金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浅析医院会计工作电算化

    医院会计工作电算化是用现代先进工具将新兴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院经济管理工平,但随着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兴起,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对医院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张荣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流动采血车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处理

    目前,街头采血已成为血液采集的主要方式,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影响了一些献血者的热情和积极性,为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扩大献血队伍,减少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笔者对此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彩;王美秋;丁喜成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支气管灌洗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疗效观察

    吸入性肺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病,死亡率很高,尤其是重症.常规治疗往往效果不理想,近来我们对19例重症吸入性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行支气管灌洗,临床效果很好,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卜丽杰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ST段恢复时间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ST段恢复时间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观察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于治疗前后测量ST段,记录ST段下降50%的时间,并于发病后1d、5d、10d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梗死相关室壁运动幅度进行对比.结果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下降50%的时间不同,LVEF及梗死相关室壁运动幅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随病程进展该差异变大;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相关室壁运动幅度有相同的特点,但LVEF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ST段恢复时间与LVEF、梗死相关室壁运动幅度有良好的相关性,结合临床资料,可作为预测早期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杨再华;王静飞;徐泽伟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泪道阻塞中西医治疗的临床观察

    泪道阻塞是常见的泪器疾病,可引起泪囊继发感染,构成对眼的潜在危险.我科近五年使用中西结合治疗,通过实践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我科的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黄薇;彭松柏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股骨头骨骺滑脱症治疗回顾

    回顾了3例典型年龄,2例非典型年龄股骨头骨骺滑脱的资料,急性滑脱2例,慢性滑脱1例,慢性基础上急性滑脱2例.滑脱程度Ⅰ度1例、Ⅱ度3例、Ⅲ度1例.治疗方法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1例,牵引复位穿针内固定3例,持续牵引1例.平均三年近期随访结果,切开复位结果差,股骨头缺血坏死与软骨溶解.3例牵引后2例完全复位,1例基本复位.对滑脱机制、分型、分度、症状、诊断及治疗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作者:凌峰;肖善杰;杨建安;姚利兵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