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例老年患者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徐会芬;贺伟;孙军

关键词:老年患者, 血液透析, 老年人, 平均寿命, 疾病治疗, 功能减退, 心血管, 规律性, 感染性, 并发症, 脏器, 生理, 人群, 人口, 技术
摘要:随着人群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指>60岁)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也增加.同样,接受规律性血液透析(HD)的老年患者也逐渐增多.尽管HD技术不断提高,但是老年人由于各脏器生理功能减退,并发症也较非老年患者多,尤其心血管、感染性疾病治疗困难容易反复.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静脉肾盂造影延时摄片的意义

    目的 探讨延时摄片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总结2006年8~2007年3月间我院进行静脉肾盂造影并延时的病例28例观察延时片的诊断意义.结果 肾及输尿管结石15例(阴性结石10例),输尿管狭窄5例,肾结核2例,肾、输尿管先天畸形4例,膀胱肿瘤2例.结论 静脉肾盂造影延时摄片可以更清楚的观察肾特别是输尿管的显影情况更好的显示病变提高了特别是输尿管的图像质量及病变的检出率,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作者:暴美林;田新禹;赵惠芳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以眩晕症为首发表现的小脑出血22例临床分析

    小脑出血后由于其症状无特异性,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尤其是出血量小、症状轻的患者,仅表现为眩晕、呕吐时容易发生误诊、误治[1].自2004年9月~2007年1月我们共收治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以眩晕症为首发表现的小脑出血22例,其中19例于入院前在外院及私人诊所曾误诊为美尼尔综合征、脑供血不足等.分析如下.

    作者:傅爱民;杨书会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浅谈小儿惊厥的紧急处理与护理

    惊厥是由于大脑皮层运动神经元突然大量异常放电,所导致的全身或者局部骨骼肌群不自主的短暂收缩,常伴意识障碍,是儿童常见急症之一,婴幼儿常见.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

    胎儿先天性畸形系指形态结构发育异常,近年来,随着仪器分析能力的改进和扫描能力的提高,超声诊断先天性畸形敏感性也在逐渐提高,现选择了1500名中、晚期孕妇进行观察与分析.

    作者:王幽幽;郭洪英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胸壁结核术后复发23例分析

    胸壁结核是继发结核感染所形成的胸壁脓肿或慢性胸壁窦道,多见青中年人群.我院自1985年~2002年间,收治胸壁结核术后复发病人23例,本文对其复发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避免复发的措施和体会.

    作者:汤继泉;刘军;付剑韬;郑志鹏;于文福;王树华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小儿静脉全麻术后行区域阻滞镇痛对苏醒期烦躁的防治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全麻术后行区域阻滞对苏醒期躁动的防治效果.方法 对40名小儿静脉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治疗,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小儿静脉全麻后行区域阻滞对防治苏醒期躁动有明显防治效果.

    作者:王军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150例胎儿脐带绕颈的超声分析

    脐带绕颈(UCAN)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症的主要原因之一,2005年10月~2007年4月对150例胎儿脐带绕颈的超声诊断结果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线敬泽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130例青少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提取我院从2000至今130例病历,其中男性86例,女性44例,年龄14~25岁;右侧73例,左侧57例;初次患自发性气胸来我院外科99人,复发患者31人;来我院后给予闭式引流术者118人,因复发性气胸直接开胸手术的12人;开胸手术前CT可见到明显肺大泡者83人,肺CT无明显异常的47人;诊断肺大泡开胸手术为70人,术中诊断为肺大泡,肺CT正常开胸探察者22人,术中诊断均为肺大泡,开胸行肺大泡切除术,术后复发者1例;体检瘦高体形的117例,占90%,有扁平胸廓者79例,占60%.

    作者:付剑韬;汤继泉;郑志鹏;于文福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护理体会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指新生儿在围产期缺氧缺血导致的脑损伤,生后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

    作者:佟文芝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浅谈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现代护理与人文关怀.方法 从医学人文关怀的内涵及现状、现代护理实践与人文关怀、护理操作与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 实施人文关怀,拓展了护理服务的范围,提升了整体护理的内涵,顺应了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要求.结论 现代医学模式普遍存在人文关怀不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人文关怀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反思,提出人文关怀对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整体护理的发展很重要.

    作者:赵辉;刘英菊;周宇楠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改良Braden评分在骨科预防压疮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骨科病人有效和可靠的压疮危险因素量化评估表,旨在针对性实施预见性护理,从而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查阅资料循征护理,依骨科病人的特点,将Braden评分表改良应用于2006年7月~2007年3月的骨科病人,系统地评估病人的各种危险因素,具有多项危险因素量化,评分≤14分的高危病人进行重点护理干预.结果 杜绝高危人群的压疮发生,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效地控制了压疮的发生.结论 骨科病人约70%需卧床,加上牵引、支具、石膏等的应用,加大压疮的危险因素,通过应用直观的、明确的、简单的、易评估判断的和易操作的改良Braden评分表,把事后性治疗压疮的观点移到事前性预防上.既减少压疮的发生率,同时可使有限的医疗护理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节约资源,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孙网凤;崔亚林;孟德华;钱秋月;万小霞;周斌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报告了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包括术中并发症:肠道损伤、膀胱、输尿管损伤、术中出血、皮肤烫伤的观察及护理;术后并发症:伤口感染、下肢静脉炎、术后颈、肩痛的观察及护理.通过细致的观察及有效地护理,其中有526例手术病人平均住院4.5天,2例出现并发症住院时间分别为15、17天,均痊愈出院.

    作者:苏雪红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简易吸奶器的研制

    随着一次性医疗器械在医院各科室的广泛应用.我在工作中通过实践利用一次性注射器研制出一种简易吸奶器,并经临床使用性能良好,深受患者欢迎.现将该吸奶器的制作原理、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方红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宫内外同时妊娠误诊2例

    1 病例报告例1:32岁,停经45d,出现恶心、厌食等早孕反应,尿妊娠试验阳性,于2003年04月17日在本院行人工流产术,见绒毛组织与妊娠月份相符.术后3d出现腹痛、呕吐、晕厥1次,于2003年04月20日入本院普外科就诊.既往月经规律,孕3产1,人流2次,无外伤史.

    作者:周艳红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15例

    我院自1993年以来手术治疗1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报告如下:

    作者:谢中金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肠蠕动与止血药物相关影响分析

    目的 通过腹部术后应用止血药物观察,对肠蠕动进行评价.方法 腹部术后随机分组,止血药物组:应用安络血、止血敏、PAMBA、凝血酶.对照组:不用止血药物,术后随时观察记录.结果 止血药物组肠蠕动时间滞后,对照组肠蠕动提前,两组对比,P<0.01,有明显差异.结论 腹部术后尽量不用止血药物.

    作者:安文熙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股骨头骨骺滑脱症治疗回顾

    回顾了3例典型年龄,2例非典型年龄股骨头骨骺滑脱的资料,急性滑脱2例,慢性滑脱1例,慢性基础上急性滑脱2例.滑脱程度Ⅰ度1例、Ⅱ度3例、Ⅲ度1例.治疗方法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1例,牵引复位穿针内固定3例,持续牵引1例.平均三年近期随访结果,切开复位结果差,股骨头缺血坏死与软骨溶解.3例牵引后2例完全复位,1例基本复位.对滑脱机制、分型、分度、症状、诊断及治疗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作者:凌峰;肖善杰;杨建安;姚利兵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支气管灌洗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疗效观察

    吸入性肺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病,死亡率很高,尤其是重症.常规治疗往往效果不理想,近来我们对19例重症吸入性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行支气管灌洗,临床效果很好,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卜丽杰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脏器损害36例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脏器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89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MP感染中,36例有肺外脏器损害,发生率为40.45%,主要累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皮肤,分别为36.11%,30.56%,19.44%,19.44%.结论 MP感染除引起肺部病变外,可同时有1个或1个以上肺外脏器受累,对有多脏器受累的患儿,应考虑MP感染可能,及早确诊,积极对因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高玉娥;李怡;赵艳香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孢子丝菌颅内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及疗效评价

    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是一种在临床上多见于皮肤感染、且能侵犯人体深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真菌病的致病菌.近年来有资料表明,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申克孢子丝菌可达11.8%(95/86)[1].

    作者:姚维菊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