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的做法与体会

贾丽红

关键词:护理技术操作, 操作培训, 以病人为中心, 医学科学技术, 护理工作者, 组织管理, 整体护理, 医学模式, 熟练掌握, 临床, 技能培训, 护理操作, 护患关系, 操作规程, 人性化, 科学化, 护理部, 规范化, 标准化, 转变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临床广泛应用,要求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不仅要达到标准化、规范化,更要体现科学化、人性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护理工作者刻苦钻研业务,熟练掌握操作规程,搞好护患关系,不断开拓创新,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我院于2006年1月在院护理部的组织管理下,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全院护士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肠梗阻急诊手术中肠道清洁的作用

    肠梗阻急诊手术中,由于术前肠道准备受限,肠管积存大量粪液.为改善手术条件通常是在术中行肠壁造口减压,但易污染腹腔,特别是当需要切除坏死肠管时,严重威胁手术的安全性,因此只能分期手术.我院对9例肠梗阻急诊手术,采用在术中肛门插管吸引,冲洗清洁肠道配合手术,使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尤其对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急诊手术中,应用此法能一期切除癌瘤,肠管对端吻合,达到一期手术条件.

    作者:杨晓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病人的微循环的影响,并观察在治疗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7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采用胞二磷胆碱1.0加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入(或生理盐水),并根据病情配合一般内科综合疗法(必要的脱水剂、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入(或生理盐水).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脑梗死的疗效、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药物过敏及其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能显著改善脑梗死病人的血脂、血液流变学(P<0.05),其疗效也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且未见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论 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病人的微循环指标改善及临床疗效是安全肯定的.

    作者:骆书伟;易锋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产后出血122例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一直是产科工作者研究的问题.为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和防治措施,现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的产后出血122例分析如下.

    作者:樊秦娥;赵琴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结肠途径清洁灌肠用于妇科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结肠途径治疗方法用于妇科病人术前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需行术前清洁灌肠的妇科盆腔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结肠途径清洁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大量不保留灌肠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不适感例数明显减少,肠道清洁符合要求率为100%,灌肠次数可由传统的多次改为仅需1次,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结肠途径对妇科病人行术前清洁灌肠,能彻底清洁肠道,提高手术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并极大地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丽;钟桂英;黎美娜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调查报告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临床表现大多较轻微,但由于其可并发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心肌炎、卵巢炎、肾炎和糖尿病等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子代生育甚至生命造成严重危害,故对其预防控制工作也不可轻视.2006年4月7~14日,我县某中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此次疫情系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洪双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镜面人胃镜检查的护理配合

    镜面人因内脏转位,胃镜检查时若按常规,给操作带来一定困难,但采取右侧卧位,逆向思维,配合心理护理,均能顺利通过检查,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彭怀英;郭蓉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解磷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IP)100例,随机分为解磷注射液(简称解磷)治疗组和经典方法治疗为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94%,对照组76%,死亡率治疗组6%,对照组24%,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6±2.5d,对照组18±3d,有机磷迟发性神经病及反跳发生率治疗组分别为4%和2%;对照组分别为8%和14%,以上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解磷治疗AOIP比经典方法更有效.

    作者:张仲秋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车祸所致脾损伤急诊CT影像分析

    目的 评价CT在因车祸伤所致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脾损伤CT资料.结果 CT扫描发现:脾撕裂合并脾内血肿28例,脾包膜下血肿7例,脾损伤合并包膜下血肿15例,首次CT表现阴性的延迟性脾损伤6例.56例中同时合并腹腔积血22例;同时合并有肝或肾、胸、腰椎体、肋骨等多发性损伤14例.结论 CT扫描可对脾损伤作出正确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吴寅琦;李长富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并发症防治体会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因创伤小,恢复快,病人易接受等特点,正以较快的速度在基层医院中推广使用.但在临床开展初期可能发生出血、包膜穿孔(致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尿失禁、尿道狭窄、尿路感染等.如何有效防止和减少此类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十分重要.现将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开展的TUVP经验作一总结如下.

    作者:哈得力;彭光宪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对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1996年12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1例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9/21)、腹部不适(6/21)、腹部肿块(4/21),无症状2例.病变部位为结肠8例,直肠13例.21例均行手术治疗,诊断为良性3例,交界性2例,恶性16例.免疫组化CD117(+)90.5%(19/21),CD34(+)76%(16/21).随访率71%,病人平均生存时间为56个月.结论 低位直肠恶性间质瘤病人,宜经骶尾部或会阴部切口行直肠局部切除术.

    作者:王大(王争)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1例

    1 病例摘要男,56岁.因右前臂及右膝关节摔伤4天来我院门诊求治.查体:T36.5℃,P82次/分,R18次/分,Bp115/70mmHg.神志清楚,精神欠佳,心、肺、腹未见异常.右前臂及右膝关节见皮肤擦伤,触痛明显,伤处未见明显渗血渗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诊断: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给予0.2%氧氟沙星(武汉滨湖双鹤制药厂生产,批号050611208),5%葡萄糖氯化钠250ml,青霉素钠800万u静滴.输注0.2%氧氟沙星后3分钟,患者突然出现面色发灰、出冷汗、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四肢指(趾)发绀、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出.诊断为氧氟沙星过敏,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输氧氟沙星,皮下注射1‰肾上腺素1ml,地塞米松10mg静推,非那根25mg肌注,给氧3L/min,心电监护,并予以林格氏液静滴,缓慢滴注多巴胺.10分钟后血压渐升至8kPa,30分钟后血压12kPa,待血压稳定约2小时后停多巴胺,继续心电监护24小时.追问病史,患者平素健康,既往曾口服阿司匹林片出现过敏,停药后,症状消失.

    作者:贾李霞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面部烫伤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属门诊病例,男28岁,女16例,年龄12~65岁,病程短半个小时,长1周.其中由于开水直接烫伤37例,热油烫伤10例;Ⅰ度烫伤9例,浅Ⅱ度烫伤18例,Ⅱ度烫伤12例,Ⅲ度烫伤5例.

    作者:李彦会;赵洪波;王富德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高学历人员自身素质更适应护士长岗位要求

    护士长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实施者,护士长自身的素质与实际管理技能可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质量.因此,提高护士长的素质和管理技能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护理工作质量.本文就护士长所应具备的素质及实际操作控制能力,以及护理管理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探讨.观点是选用较高学历的护士长,采取灵活的管理办法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唐莉娟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血清低水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血清低水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分布状态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对6620例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血清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确定浓度在5ng/m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结果 6620例受检者中HBsAg阳性共597例,其中HBsAg在5ng/ml以下者共129例,占受检者总人数1.95%,占HBsAg阳性人群的21.61%.在129例低水平HBsAg病人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中,以HBsAg、HBeAb和HBcAb阳性为主,共99例占76.74%;单纯HBsAg阳性者5例,占3.87%;另外还发现有1例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模式,其HgsAg浓度低于1ng/ml.结论 在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HBsAg的含量呈低水平状态,提高HBsAg检测的灵敏度有很重要的意义.结合其相关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对确定上述人群有一定帮助.

    作者:张丽花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症状150例观察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从接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时至绝经1年内的时间.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症状,激素替代疗法即应用雌孕激素联合方法,对于治疗围绝经期症状、预防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改善生存质量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杨延芹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275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疗效分析.方法 用德国狼牌鼻内窥镜对275例鼻中隔偏曲行矫正术,其中鼻中隔左偏192例,鼻中隔右偏183例,术中合并切除双侧下鼻甲42例.结果 术后3月随访,鼻塞、流涕、打喷嚏、头痛症状完全消失在25.3%~46.3%;好转53.3%;总有效率为92.3%.无一例并发症出现.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疗效好,操作简单,视野清晰,并发症少.

    作者:容庆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配合及整体护理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是肝硬化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其来势迅猛,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50%[1].首次出血后存活的患者在两年内再出血的危险性为80%[2].因此有效地控制出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以往使用三腔管气囊压迫止血成功率达到60%,但半数以上的病例在拔管后72小时内发生再出血.近年来,由于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经内镜止血的成功率得到提高.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硬化剂治疗能较快地闭塞曲张的静脉而达到止血的目的.现将我院2005~2006年经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疾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曹霞;王艳;马伟艳;李薇;徐丽萍;冯艳苓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舌缩小术治疗喉咽平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等离子舌缩小术治疗以喉咽平面为主的OSAHS的治疗,以舌解剖学基础为依据制定等离子刀头在舌体内的范围、深度,摸索出预防舌萎缩或麻痹等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发现等离子舌缩小术较激光舌缩小术[1]术后反应轻,恢复时间快.结果 证明舌缩小术效果取决于舌体积消融收缩的大小,缩小舌根和会厌的夹角也同样是扩大喉咽部横截面积的关键.

    作者:刘永义;何海林;桑琛;包亚军;郑明祥;黄云兰;周雯娟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854例早孕终止妊娠原因分析

    目前早孕期终止妊娠的方法主要是药物和人工流产,虽然药物和人工流产的技术目前比较安全、可靠,但仍可产生多种副反应和并发症,对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终止妊娠者的调查,分析探讨导致终止妊娠的原因,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达到降低终止妊娠的发生率,保障妇女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吴秀梅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婴幼儿哮喘诊治体会

    目的 了解婴幼儿哮喘诊疗的情况.方法 抽检2004年5月至2006年2月在本院门诊和收入院哮喘患儿30例,以询问患儿家属和查阅患儿既往在当地医院就诊的病历,了解既往诊治情况.结果 发现在诊疗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哮喘的误诊及诊断扩大化;哮喘严重程度分级错误或未分级;哮喘发作时治疗不当;缓解期未吸入激素或吸入不规范;不能正确掌握吸入方法等.结论 临床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熟悉各种药物、吸药装置和给药方法的特点才能正确诊断和治疗婴幼儿哮喘.

    作者:孙玉杰;蔡虹;郭倩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