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飞
目的 设计可复式椎板截骨显露椎管开展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自L2~S1各棘突、椎板的上1/3水平截骨,小关节突内缘两侧椎板向上凿开,将棘突、椎板、黄韧带向上掀起,显露椎管,节段切开硬脊膜行SPR术.结果 治疗下肢痉挛性瘫117例,经18~72个月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术式不破坏脊柱的完整性,又便于SPR术的操作,能避免脊柱不稳和硬脊膜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石宗义 刊期: 2007年第18期
产后缺乳,是产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益气通经下乳汤治疗产后缺乳46例,收到良好疗效,兹报道如下:
作者:熊新年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对36例顽固性腹水患者超滤浓缩自体回输腹腔治疗后,施以有效的护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防治了并发症,明显提高了疗效.方法 对做腹水回输的患者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心理、饮食等方面的护理.结果 通过良好的护理及心理治疗,可以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防止术后并发的发生,减少感染的机会,提高超滤浓缩自体回输腹腔的成功率.
作者:刘艳娥 刊期: 2007年第18期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上环成为节育重要的措施.然而上环后会出现一系列综合征,如月经不调,月经淋漓不尽、腰困、腰酸坠、白带异常等.
作者:姚利 刊期: 2007年第18期
开展的梅毒血清学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及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TP)]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及梅毒病原体的检查在临床上应用的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何伟胜;黄宏科 刊期: 2007年第18期
1 病历资料患者,男,37岁,主因双眼睑、双下肢间断水肿2个半月伴恶心、呕吐20余天,小便减少8天收住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4年,无肾炎、糖尿病史.入院时查体:BP190/120mmHg.双睑、颜面及双下肢中度指凹性水肿.
作者:苏彦君;韩立荣;田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43岁,教师.因腹胀、纳差、腹痛半年余于1996年12月28日入院.无低热、盗汗、咯血.查体:T37℃,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散在轻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既往无结核病史,家族中无肺结核病人.
作者:李美华;闻艳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扁桃体切除后再发扁桃体上间隙脓肿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 扁桃体切除后再发扁桃体上间隙脓肿的患者32例,作穿刺确诊,术前给予足量抗生素,另加用5~10mg地塞米松,术中术野、解剖结构清楚,操作无障碍.32例均在穿刺后确诊,穿刺抽到脓后切开排脓.结果 随访15年7例,8年6例,7年5例,5年9例,2年5例,未再发扁桃体上间隙脓肿.结论 扁桃体切除后再发扁桃体上间隙脓肿,是机体抵抗力下降,咽部的致病菌感染了Weber's腺,而引起该腺体及周围组织发炎,坏死,而形成脓肿.
作者:白文玉 刊期: 2007年第18期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损伤,约占身体各部位损伤的10%~20%,病情多危急,特别是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病情演变快而复杂,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恰当的护理,常危及病人的生命.现将我科2年来CT确诊的68例颅脑损伤的院前救护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吕胜琴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30例糖尿病并发AMI(A组)与34例非糖尿病AMI(B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两者的不同点.结果 A组比B组合并高血压率高,76.7%:38.2%;发病年龄早,(62.8±11.5)岁:(67.3±10.4)岁;静息状态下发病高,83.3%:41.2%;无痛型比例高,73.3%:13.2%;来院就诊时间晚,(10.9±7.5)h:(4.5±3.1)h;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高,(1.76±0.86)mmol/L:(1.43±0.46)mmol/L;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降低,(52.25±10.47)%:(63.21±11.49)%;发生并发症率高,50.0%:29.4%;死亡高,13.3%:5.88%.P<0.05或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复杂,以无痛型居多,病情重,并发症多,预后较无糖尿病者差.
作者:郭士金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金属钛夹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适应症和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4月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大出血患者共55例.应用奥林巴斯(Olympus)HX-5LR-1型和HX-5QR-1型钛夹置放操作器以及HX-600-135型金属钛夹止血.结果 55例共使用金属钛夹170枚,首次有效率100%,终止血率92.7%.结论 金属钛夹治疗各种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止血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丽;李祺;孙远杰;刘志忠 刊期: 2007年第18期
在任何社会背景中,无论是作为护理活动主体的护士,还是作为护理活动客体的护理对象,无不处于多元人际关系的网络之中,而且网络中的个体都同时是活动主体和客体,相互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社会影响,这就使得护理活动一开始就必然带有人际交往的属性.
作者:王英利;朱建富;张丽霞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约占小儿惊厥的一半左右,6个月~4岁小儿多见.多因上呼吸道感染,在发热24小时内,体温38℃以上时发生,多呈大发作形式,严重者会引起脑损伤,甚至转化为癫痫.
作者:宁俊杰;刘晓亚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对29例桐油中毒病人的急救,探索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抢救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6年11月10日29例桐油中毒治疗及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救治29例桐油中毒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建立规范,完善的急救措施,是群体性中毒的有力保障.早期迅速彻底地洗胃,加强支持治疗和心理护理,是抢救桐油中毒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小玉 刊期: 2007年第18期
《血站管理办法》中强调要保证临床输血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由于不同医疗机构的地理位置与采供血机构的距离不尽相同,为临床抢救急症病人赢得时间,满足临床输血的及时性,医院输血科(血库)必须贮存一定量的血液.临床使用贮存血液过程中也会有各种原因造成血液不适合使用于临床而退回,主要是乳糜血、絮状物、凝块、破袋及溶血.为了减少血液的浪费,笔者对本站2005~2006年临床医院退回的血液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启录;黄雁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试验探讨乳腺冲剂的佳成型工艺.方法 以浸膏干粉与辅料制粒以后的吸湿度及成型性等为标准,以确定辅料的种类及比例和辅料与浸膏的比例;以冲剂的外观、粒度、水分、溶化性为质量评定指标,来对颗粒剂的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浸膏粉与赋形剂的比例为1:1时,制出的颗粒为佳;采用糊精:乳糖(2:1)混合辅料吸湿性率低,成型性好.结论 选择糊精和乳糖(2:1)为辅料,浸膏粉与赋形剂的比例为1:1,为乳腺冲剂佳成型工艺.
作者:曹振民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40例住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调查并评定.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SAS评分为37.68±10.31,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而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疼痛,担心致残、药物不良反应及医疗费用是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情绪的相关因素.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应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作者:李彩芳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普米克雾化吸入为主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将8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观察组采用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溶液雾化吸入.对治疗前后两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疗效进行对比,观察B组用普米克气雾剂吸入3个月,随诊1年.结果 观察组在咳嗽、气促、肺部罗音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01,而急性期后1年内的咳喘复发例数,观察B组低于观察A组,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普米克令舒和博利康尼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明显疗效,急性期后应用普米克气雾剂吸入可有效预防咳喘复发,防止发展为哮喘的作用.
作者:张翠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阻塞性黄疸是肝胆外科的常见病,通过PTCD行胆道梗阻减压引流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常见措施[1].采用血管造影机下操作,可正侧卧位对比定位,安全直观,简便易行.我院自2001年11月至2006年11月,对30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在血管造影机监视下行PTCD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合德 刊期: 2007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今年儿童麻疹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102例麻疹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02例麻疹患儿中男62例,女40例,年龄6月~12岁,6岁~12岁占60.8%(62/102),主要集中在1~5月份.结论 学龄期儿童要注意接种麻疹疫苗.
作者:许玲 刊期: 200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