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进潮;张江红;王哲
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是近几年发展的一种新术式,其优点在于颈部无切口,有极佳的美容效果,深受广大病人特别是青年女性欢迎[1].首例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是由Huscher于1997年完成[2].
作者:宁冬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在治疗幽门螺杆菌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选择胃镜检查HP阳性患者60例,随机分成研究1组、研究2组和对照组.研究1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每日2次)、(甲磺酸左氧沙星,0.2g,每日2次)、甲硝唑(0.4g,每日2次),疗程1周;研究2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利复星(0.2g,每日2次)、甲硝唑(0.4g,每日2次),疗程2周;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阿莫西林(1.0g,每日2次)、甲硝唑(0.4g,每日2次),疗程2周.停药4周后复查14C呼气实验.结果 研究1组根除率为90%,研究2组为95%,对照组为80%.各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三联抗幽门螺杆菌1周疗法根除率可达到90%,且消费低,不良反应较小,值得推广.
作者:马坤云;吴清波;马红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重危多发伤74例,其中男58例,女16例,平均32.6岁,农民52例.伤因:车祸31例,占41.9%,次为跌伤与挤压伤.两个部位(或脏器)伤者33例;三个部位(或脏器)伤者28例;四个部位(或脏器)以上伤者13例.
作者:迟建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异位妊娠是一种严重威胁妇女身心健康的急性疾病,其死亡率较高.卵巢妊娠是异位妊娠的一种,是指受精卵在卵巢内着床和发育,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形式,自然受孕后的发生率约为1∶(7000~40000),占异位妊娠的0.5%~3.0%.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早期易发生破裂大出血,难以诊断,故应引起关注.从2000年1月~2007年1月间,我院共有23例卵巢妊娠,现综述如下.
作者:段淑杰;刘红军 刊期: 2007年第17期
1 临床资料收集2004年2月到2005年2月间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体重≥4000g的孕产妇共142例,其中4000g~4500g 126例,4500g~5000g 13例,≥5000g 3例,大者为5500g.取有完整资料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g的孕产妇142例作为非巨大儿组.对两组孕产妇的身高体重`合并糖尿病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及产后出血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表2、表3.
作者:王桂英;刘运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6例患者在本院内科均已明确诊断冠心病,按1990年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会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属气滞血瘀者25例,气虚血瘀者39例,气血两虚者22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5例;年龄小41岁,大81岁,平均年龄65.4岁.
作者:何敬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剖宫产术中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病情危急,处理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均可威胁产妇生命.必须分析原因,当机立断,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方法.
作者:邹吉荣 刊期: 2007年第17期
肝硬化门脉高压时因血流受阻,门静脉内血流则经交通支逆流至体循环系统,侧支循环形成,产生静脉曲张症状.门脉高压严重的并发症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25%[1],患者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和肝性脑病,其病情凶险,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发病突然,发展迅速,病情严重者,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作者:景淑娟;李勇武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我科自2004年12月~2006年10月对6例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通过术后全面、认真的评估、分析,作出护理诊断,并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黄喆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阿司匹林.治疗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疗效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减少,心电图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主要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能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安全性好.
作者:杨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具有腹部无切口、术后疼痛轻、腹腔干扰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近10多年国内多家医院报道大子宫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开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现总结2005年10月以来开展TVH临床研究的25例患者,探讨其手术要点及应用价值.
作者:段淑杰;刘红军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急性心肌梗塞现场早期溶栓治疗.方法 早期应用国产尿激素酶对10例急性心肌梗塞疗效观察.结果 本组10例患者经过现场早期溶栓治疗,再通7例,未通3例,疗效显著.结论 AMI早期溶栓治疗,可缩小梗塞面积及改善预后.
作者:李福伟;翟玉梅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HIF-1α、BFGF、BFGFR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和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大肠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60例手术切除的大肠腺癌及癌旁组织,2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的HIF-1α、BFGF、BFGFR表达.结果 HIF-1α、BFGF、BFGFR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7%、65.0%、58.3%.而癌旁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10.0%、13.3%、11.7%.HIF-1、BFGF、BFGFR在大肠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肠黏膜中未检出HIF-1α、BFGF、BFGFR.HIF-1α、BFGF、BFGFR在大肠腺癌中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肿瘤Dukes分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腺癌组织中HIF-1α、BFGF与BFGFR具有两两相关性(P<0.05).结论 大肠腺癌组织中的HIF-1α、BFGF、BFGFR表达水平增高,参与了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大肠腺癌的预后有关;在大肠腺癌发生发展中HIF-1α、BFGF与BFGFR可能起到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
作者:韦良宏;陈凤坤;谭宗群;陈海东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心理医学门诊的发展状况及精神科联络会诊在综合医院的应用,掌握各专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伴发率,提高临床各级医护人员对心理疾病的认识,促进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推广.方法 对我院心理门诊2002年10~12月和2006年10~12月的门诊工作日志进行总结和对比分析.统计2006年临床各科申请心理科会诊的情况.选取门诊消化、心血管、神经、内分泌、妇科、体检中心,共发放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350份,收回有效量表315份,用SPPS10.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心理门诊从就诊人数、疾病类型、就诊心态上有了很大提高;2、临床上心理治疗观念还停留在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和提高关切度上,申请心理科干预较少;3.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伴发率高,对反复就诊的焦虑症、抑郁症、惊恐症、躯体化障碍的患者认识不足,识别率偏低.
作者:吴宁渤;李云;刘玉山;王惠凤;王娜 刊期: 2007年第17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岁,于2006年10月22日左右因咽喉痛,咳嗽两天来我院门诊就诊,体检:T36.5℃,神清,精神佳,面色红润,呼吸平稳,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无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心率98次/分,腹软,肝脾未触及,余检无异常.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
作者:周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在妇产科急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139例经超声诊断后并经手术证实的病人.结果 139例病人中,宫外孕62例,前置胎盘34例,子宫破裂3例,卵巢囊肿蒂扭转19例,卵巢囊肿表面破裂伴大量血腹3例,胎盘早剥11例,植入性胎盘3例,腹腔妊娠2例,黄体破裂伴附件区大量血凝块误诊为宫外孕2例.结论 超声在妇产科急症诊断中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和实用价值.
作者:师雯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本院近3年来发生的51例ICP病人分治疗组(36例)、未治疗组(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围产儿死亡率、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明显少于未治疗组.结论 对ICP的早期诊断、分度处理、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也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邹吉荣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老年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病程长而缓慢.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可有效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现对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3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治疗与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刘丽艳;隋春荣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后定期直接肝动脉门静脉造影.方法 肝癌切除患者30例,术中插管至肝固有动脉及门静脉主干,药盒埋植于腹壁皮下,术后定期直接经药盒推注造影剂并拍摄点片,观察肝动脉门静脉显影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均能满意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及其分支;造影发现CT漏诊的肝内复发病灶2例,发现肝动脉炎4例及肝动脉、肝管瘘1例,发现门静脉主干癌栓4例.结论 经药盒定期直接肝动脉门静脉造影,有助于复发癌的监测及指导术后治疗.
作者:李勇武 刊期: 2007年第17期
静脉穿刺是临床应用广泛、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临床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急诊、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由于个体静脉条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差异较大,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各类血管的特点,灵活掌握穿刺技巧,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笔者在静脉穿刺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浅述如下.
作者:隋春荣;刘丽艳 刊期: 200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