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波
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阑尾炎患者采用长度小于2cm的麦氏微创小切口进行阑尾切除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成功20例,需延长切口或改用其它切口3例,住院时间4~6天,切口长度1.4~2cm,进食时间24~48h,自主下床活动时间6~12h,切口感染率为0,术后无大出血、肠梗阻、腹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微创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适合广大基层乡镇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李佳业;吴强;韦方华;邓焕昌;黄小艳;黄珍凤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及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技术在子宫肌瘤诊断及判断肿瘤生长活跃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子宫肌瘤进行彩色多普勒及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检查.结果 全部病例均显示子宫肌瘤有血流灌注,彩色多普勒显示子宫肌瘤在瘤体周边和瘤体内出现丰富程度不等的动、静脉血流,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显示子宫肌瘤血流呈现特有的立体网架样或抱球样结构.结论 显示血流空间分布的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结合反映血流性质的彩色多普勒为子宫肌瘤的诊断及判断肿瘤生长的活跃性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钟少卫;李晓红;张昌琴;李昌云;张琴;彭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小儿急性阑尾炎由于年龄小、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史采集困难等诸多因素影响,常易误诊[1].今就我院148例小儿急性阑尾炎进行总结,以提高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作者:常青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急性盆腔炎治疗方法很多,今随机抽取部分病例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理疗,并采用后穿刺给药治疗,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鸿雁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现代护士长在管理上应具备四种有效沟通能力(与下属、与患者、与医生、与领导进行有效沟通),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护理工作的需要.
作者:刘俊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早期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临床表现比较特殊,以顽固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无明显喘息、气促等.因缺乏典型的哮喘征象,易出现误诊误治,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我县人民医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34例CVA患者,在确诊前有22例存在误诊.
作者:徐广良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病情复杂、起病急、病死率高、发病初期一些症状不易辨别,如不严密观察很容易延误治疗.因此,护士在此类病人的急性期如何掌握疾病的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对疾病的转归尤为重要.现将护理要点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小平;苗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肝硬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病发展过程中的严重阶段.临床上及早诊治早期肝硬化是阻断向肝硬化失代偿期转化的关键.近两年笔者采用软肝缩脾汤治疗早期肝硬化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张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血中胆红素及内环境的变化.方法 13例均采用桡动脉-外周静脉同步换血,采用O型红细胞+AB型血浆,换血量150~180ml/kg,输入量比换出量多10~15ml/kg,3小时左右结束.换血前后抽血送检胆红素、血气、电解质、血常规、血糖、血培养,出院前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计数资料用t检验对比分析.结果 血清胆红素换出率50%,换血前后血红蛋白、血气等无差异性,电解质、血糖、白细胞、血小板有显著性差异,但平均值在正常范围.结论 同步换血疗法能有效降低血中胆红素的浓度,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对内环境影响不大.
作者:卢锡胤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患者,男,四肢刀砍伤多处合并腘动脉断裂.入院时,患者处于昏迷状态,面色发绀,体温不升、脉搏摸不到、呼吸微弱、四肢冰冷、血压测不到,立即开通了3条静脉通道,快速输液、止血、给氧、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处理.90分钟后,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给心三联、呼三联,胸外按压等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王丽焕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消化内镜对消化道疾病诊治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由于它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清洗、消毒或灭菌不彻底,极易引起院内感染.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加强操作人员的消毒灭菌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训,强调严格的消毒程序、足够的消毒时间,内镜附件一用一灭菌等诸环节的重要性,坚持日常监督与每月监测相结合,以大程度减少患者及工作人员的交叉感染.
作者:王海霞;卢颖;史静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本文通过66例老年患者(其中男42人、占63%,女24人、占36.3%,大年龄82岁、小年龄60岁)心理特点的观察及分析,分别给予了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笔者就心理护理的体会分述如下:
作者:李莹莹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发展过程及临床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通过121例病例分析,结合文献资料探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结果 甲状腺癌常以甲状腺结节为其明显表现.在甲状腺癌的病例中单发结节比多发结节多见.结论 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中90%以上为良性病变,但甲状腺癌也并非少见.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避免发生误诊,故应尽早手术治疗.
作者:李卫国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复发性翼状胬肉治愈的佳手术方法.方法 在彻底切除翼状胬肉的同时,做含角膜缘干细胞之结膜片移植术,进行眼表面重建术治疗复发性胬肉12眼,以术后纤维血管组织增生为评价标准,随访时间3~18个月.结果 治愈9眼占75%,复发1眼占8.3%,有明显纤维血管组织增生,但未超过角膜缘,有潜在复发可能者2眼占16.7%.结论 对复发性翼状胬肉在彻底切除翼状胬肉的同时,做含角膜缘干细胞之结膜片移植进行眼表面重建术,术式简单,效果良好.
作者:高仑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因脑血管、外伤、老年痴呆等疾病,由于长期卧床、患者自身抵抗力差、营养状况差,造成褥疮的产生.因此,褥疮是护理中的重中之重.采用珍珠散治疗褥疮,疗效满意.
作者:王波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构建和谐医院,营造和谐医疗环境,是现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和改善医患关系,解决医患矛盾突出问题,是医院决策者和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效能,建立健全法德兼治和诚信服务体系,增强医患互信,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是构建和谐医院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作者:靳清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1 患者的心理特点1.1 紧张型常见于疼痛耐受力差的老年患者,表现为患者或家属要求重复使用止痛剂或减轻牵引重量.1.2 忧郁型此类型是骨折后心理失落感的反应,主要担心骨折后是否致残.
作者:刘颖;王慧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椎管内麻醉时,患者由于情绪紧张或其他精神因素需要使用静脉辅助药,来缓解不良情绪反应.以前常用力月西、芬太尼、曲马多及氟哌利多等配伍应用,发现有呕吐、呼吸抑制副作用及椎体外系副反应,现在我们使用凯纷术前静脉输注观察到其副作用小,且具有超前镇痛的作用.
作者:杨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随着应用更好的免疫抑制剂,外科技术的改进,以及感染的控制,移植肾的短期存活率已明显提高.然而,将近40%的移植肾在手术后数月失功能,10年内发展为肾功能衰竭.手术一年以后的移植肾失功重要的原因为慢性排异反应,又称移植肾肾病或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免疫及非免疫因素均与CAN发病机制有关[1].CAN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是非特异的,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肾小球病变、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2],CAN的内皮损伤及内膜增生类似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多种因素促进移植肾接收者的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炎症、氧化应激等.移植后病人氧化防御降低,氧化应激增加,CAN病人表现的更为明显[3].已证实脂质过氧化产物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肾脏疾病的进展[4~5].然而,有关肾移植病人氧化应激的变化罕有文献报道.
作者:孟伟;李红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微型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前后护理实施新型护理模式的意义.方法 将60例行微型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手术前后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手术前后采用新型护理模式,实施术前多媒体宣教、术后冰敷、引导开展颈部康复活动操等护理措施.观察分析两组病人情绪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使用、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情绪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微型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美容效果好等优点,配合采用新型护理模式,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治疗效果好.
作者:韦翠英;翁为珍;黄业娟;班慧;陈建秀;冯燕;黄海清 刊期: 200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