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翠英
追求美是人的共同特点,许多临床研究表明,身临美的环境中会促进病人康复或痊愈,因此,将美学运用于护理工作中,是新时期衡量和提高护理人员素质的具体内容之一.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就体现了现代社会人们对美的渴求.南丁格尔说过:护理工作是一切艺术中精细的艺术.临床护理工作,既繁琐又精细,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护理管理和护理人员应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潜力,把护理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让护理更美更赏心悦目,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刘素芬;柴凤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初次肿瘤化疗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采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向病人及其家属作入院常规宣教,并着重宣教抗肿瘤化学药物的用药知识、注意事项、饮食生活指导及心理护理.目的是使肿瘤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乐于接受各种治疗和护理工作.
作者:吴永萍;吴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近研究表明,是由于长期紫外线照射可引起角膜缘干细胞的损害,引起翼状胬肉,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法较多,但复发率均较高,达30%以上,作者自1998开展显微手术以来,采用术中应用2%丝裂霉素C,暴露巩膜的单纯切除术,共治疗50例,54只眼,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国凤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猝死是自然发生、未预料到的突然呼吸心跳骤停所致死亡,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血管功能障碍都可能发生猝死,临床抢救成功率极低,通过对本祖病例CPCR抢救,得到一些启示,作为临床指导和参考.
作者:张宽民;辛建勋;任文生;王彩玲;汶永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建立以德依法治院的长效管理机制,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德治的保证.良好的正气与法制氛围是职工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道德建设重在对职工道德意识的培养.道德建设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抓紧抓实班组学习,提高整体政治素养;分层次提要求,倡导尽力履行自己的责任,要求职工履行爱岗敬业责任;要求党员、干部履行爱岗敬业、模范表率责任;要求院领导班子成员履行爱岗敬业、模范表率和廉政勤政优政责任.整章建制,依靠法治规范医院秩序.
作者:管国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难治性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4例难治性ITP患者、30例一般性ITP患者和20例正常人采用ELISA法作PAIgG、PAIgA、PAIgM联合检测,并对难治性ITP患者作治疗前后的动态观察.结果 难治性ITP患者、一般性ITP患者组的PAIg、PAIgA、PAIgM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难治性ITP患者PAIgM含量高于一般性ITP患者组(P<0.05).采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长春新碱+强的松组和环孢素A+强的松组治疗,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采用泼尼松和环孢素A联合治疗则其PAIg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有助于难治性ITP患者选择佳治疗方案并判断疗效.
作者:吴意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自2004年11月~2006年8月我们采用黄芪注射液与胰激肽原酶片对85例早期DN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兴国;孙开珍;张荣沭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状况,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完善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我院104名护理人员.结果 被调查护理人员中87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高达83.65%,累计发生>5次者占15.39%,被调查者年人均刺伤3.29次,其中67.82%被污染针头刺伤,不同护龄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有差别(P=0.001),针刺伤发生的环节主要是分离针头、回套针帽,高达88.46%的护理人员认为在静脉穿刺、抽血时戴手套没必要或不方便,针刺伤后向上级汇报的仅占23.08%.结论 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应规范操作行为、强化职业安全教育、使用安全型的护理产品、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的管理.
作者:李燕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柴杉醇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广谱抗肿瘤药,由于它作用机制的独特,现已无可争议地成为抗肿瘤化疗的主力军,但是它的过敏反应一旦发生也是很严重的.为预防严重过敏反应,我科采取以下措施,对326例患者进行观察、处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无一例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作者:高玉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婴儿健脾颗粒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112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以中药婴儿健脾颗粒(由白扁豆、白术、山药、鸡内金、木香、川贝母等组成)治疗;对照组以西药乳酸菌片等常规治疗.2组均以10~15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91.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婴儿健脾颗粒有健脾、消食、止泻功效,用于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优于常规西药.
作者:刘玲;贾曦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高频电刀自1920年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临床要求的不断提高,以高频手术器为主的复合型电外科设备也有了相应的发展:高频氩气刀、高频超声手术系统、高频电切内窥镜治疗系统、高频旋切去脂机等设备,在临床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而随之派生出来的各种高频手术器专用附件(如:双极电切剪、双极电切镜、电切镜汽化滚轮电极等)也为临床手术开拓了更广泛的使用范围.但是高频电刀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作者:王伟伟;姜彩花;陶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肺性脑病(简称肺脑)是中度或重度呼吸衰竭引起的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是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终合征,是肺心病的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常因呼吸道感染,严重电解质紊乱,使用镇静剂以及氧治疗不当等而诱发.
作者:殷俊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直接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术(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15例AMI患者进行直接PCI术,观察术中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及住院期间心脏并发症.结果 15例患者术中IRA全部成功开通(手术成功率100%).1例术后6小时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死亡,1例术后36小时室颤死亡.直接PCI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13例,无复流现象1例.结论 直接PCI治疗AMI安全有效,积极预防和处理术中术后并发症也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何永斌;陈永洪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急性毒鼠强中毒并中毒性心肌病临床特点.方法 对群体性急性毒鼠强中毒的50例患者行心电图、心肌酶学监测.结果 50例患者中42例合并中毒性心肌病,其中心电图异常占74%,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占37.5%)、心肌缺血(占33.37%);心肌酶升高者占54%,主要是CK(占34.75%)和CK-MB的升高(占31.55%);心肌损害较神经系统及消化道症状发生晚,心电图异常发生先于心肌酶改变.
作者:曾红;曾珠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加强管理,缓解看病贵的矛盾.方法 利用院内计算机数据库,分析产生看病贵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结论 通过一年来加强管理和督察,使患者的医疗费用明显下降,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
作者:戎爱平;崔苓;马新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报告了5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前术后康复护理.术前护理重点为有针对性地做好体位指导、心肺功能训练、胸肺部护理、运动疗法及正确使用助行器.术后注重体位配合、患肢肌肉萎缩预防、肌力恢复、关节主动活动、患肢负重的训练.强调循序渐进,有计划、分阶段进行,同时做好出院指导.患者住院14~21日,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治疗6个月,1个月弃拐行走16例,2个月弃拐行走32例,3个月全部弃拐行走,4个月恢复正常生活.
作者:齐香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综合调护对老年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7例老年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综合调护,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入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电话随访,使用成人哮喘生存质量评分表(AQLQ)跟踪调查生存质量.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入院时生存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3个月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护理等综合调护能够有效提高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孔平凡;贺倩;王忠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在延长,随之而来的是人口老龄化.根据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性格特征、情绪特征,做好干休所离退休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增进老干部的健康,提高老干部的生活质量,是摆在我们护理人员面前的重要任务.我所现有离退休老干部74人,年龄72~90岁,平均年龄82岁,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塞、老慢支、退行性关节病、老年痴呆症等多种慢性疾病,甚至有的一人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做好他们的心理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作者:马彩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斜坡由枕骨基底部和蝶骨体共同构成,斜坡上界为鞍背,下界为枕骨大孔前缘,坡由枕骨基底部和蝶骨体共同构成,斜坡区与脑桥、延髓腹侧及第Ⅴ~Ⅻ对脑神经关系密切,两侧毗邻破裂孔、颈内动脉、内耳门及颈静脉孔,[1]中下斜坡脑干腹侧部位病变的手术治疗,可经口腔上腭入颅手术以处理椎基底动脉瘤及体积较小且血供一般的病变为佳.它有入颅方便、手术损伤小等优点,但位置特殊,手术风险大.
作者:郭丽琼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剖宫产产妇术后刀口疼痛是极普遍和常见的.由于刀口疼痛可引起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加剧组织的分解代谢,影响刀口的愈合及机体的恢复,影响乳汁的分泌和母乳喂养,影响母子感情的交流,且活动不方便,易出现并发症.术后及时止痛能有效的控制术后应激反应,使致痛物质ACTH及儿茶酚胺和皮质醇下降,从而能减轻产妇的痛苦.因此,剖宫产术后产妇不同时间给止痛药物显得尤为重要.近2年来,我们对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在不同的时间应用止痛药物,分为2组,也就是观察组即主动止痛和对照组即被动止痛,并做了细致的观察,详细的记录,对产生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观察组对于促进产后母婴的康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兰;邢佑红;张文文;辛颖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