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华振;冯国旗
目的 观察奈达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NDP 80mg/m2,CF 100mg,d1~5,5-FU 500mg/m2,d1~5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结果 26例患者中2例CR,16例PR,有效率69.23%.结论 NDP联合CF/5-FU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能明显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患者耐受性较好.
作者:李世栋;徐克友 刊期: 2008年第19期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人数也在增加,加强这部分人分娩时的观察和护理,降低再次剖宫产率,减少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是我们所期待的.
作者:刘福兰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笔者提出了数字资源扩展应用的必要性,以齐齐哈尔医学院和各附属医院网络及资源建设情况为例,时如何实现数字资源扩展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通过对比,选择了一种节约学院网络资源并且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利用IPSec/SSL VPN技术实现了读者异地获取并安全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并将实现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作者:王巍;文丽 刊期: 2008年第19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但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科普利克斑(Koplik's spots)及皮肤出现斑丘疹为其特征.我国自1985年采用两剂的麻疹免疫程序以来,麻疹病人较实行计划前大幅度下降,扬州市麻疹发病率也控制在较低水平,但仍有散发流行,且成人麻疹增多.我科自2003年3月~2007年7月共收住成人麻疹54例,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现将其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高艳霞 刊期: 2008年第19期
卵巢畸胎瘤是妇科常见肿瘤之一,成熟性畸胎瘤在卵巢更为常见,预后好,约1/3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发生恶变,而未成熟性畸胎瘤仅占卵巢畸胎瘤0.65%~2.45%较为少见,回顾近20年文献报道卵巢未成熟性畸胎瘤预后不良,大多是病人在术后半年内复发或死亡.因此,对卵巢未成熟性畸胎瘤治疗并观察其预后是本文研究课题,现将我院收治6例卵巢未成熟性畸胎瘤治疗和预后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红云;邹新文;范玉梅;张晓峰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2003年1月~2006年12月出院后行CAPD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18例,对照组由各班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腹膜透析规范化培训,而观察组则由专职腹膜透析护士负责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规范化培训和定期家庭随访.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末和12个月末时导管出口感染、腹膜炎、引流不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末、12个月末时,观察组患者导管出口感染率、腹膜炎发生率、引流不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12个月末时,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对CAPD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高宏华 刊期: 2008年第19期
预激综合征是指窦性激动沿正常房室传导系统未到达心室肌之前,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的程序性、同步性、统一性受到扰乱而形成的各种心律失常.它是由于心房与心室之间的异常传导通路--旁路所致.1930年Wolff、Parkjnson和White首先描述了这种有异常QRS波群和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综合征,故又称WPW综合征.
作者:王健军;卢欣;周宇飞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西药为基础治疗合中药方剂独活寄生汤与宣痹汤加减内服,根据症状变症加减.对照组28例只口服西药.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24%,对照组6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传统方剂独活寄生汤合宣痹汤辅助西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良好疗效.
作者:朱庆军;陈淑宏;王广欣 刊期: 2008年第19期
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课题.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现代医院管理思想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能大限度地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作者:王威翰;王凤平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孕酮受体水平的抗孕酮药物,广泛用于妇产科终止妊娠、引产,治疗异位妊娠、紧急避孕,以及妇科良、恶性肿瘤治疗等,均取得了较好疗效.随着对米非司酮研究的不断深入,该药必将在妇产科领域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蓝静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开塞露改良注入加按摩器综合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开塞露40ml导尿管插入直肠7~9cm注入,加按摩器穴位按摩与心理疗法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诱导排尿.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开塞露改良注入法加按摩器穴位按摩综合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更佳.
作者:赵广民;范宜文;崔玉;燕吉广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利用手机、电话、短信等回访形式指导门诊患者小手术后的护理.方法 于患者手术当日术后6h左右,护士通过电话等方法对术后病人进行回访一次,详细询问术后后有无不适症状,并给予伤口护理指导、饮食和心理指导等.结果 回访325例门诊手术后患者.主诉术后无明显不适者为65.5%,诉疼痛者为20.6%,伤口渗血者11.7%,其他为2.2%.通过电话指导或及时来院复诊,妥善解决上述问题.结论 回访指导可缩短护患距离,改善护患关系,增强护患沟通,防止护理过失,减少护患纠纷,提高医院信誉.
作者:褚艳玲;吴爱凤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球的CT增强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分别对56例孤立性无钙化性肺结核球(直径1.1cm~4.2cm),病灶进行2~3mm薄层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重点观察病灶的强化特征并进行CT-病理对照研究.结果 45例结核球无强化;7例呈薄层环状强化;4例呈厚环状强化.病理显示:无强化区主要是干酪样坏死组织.少数为液化性坏死.边缘强化部分是类上皮肉芽组织或纤维疤痕组织.结论 结核球主要为干酪样坏死团块组成,CT增强扫描大多无强化,少数呈不同程度的环状强化.
作者:周永生;苏锦权;许晓矛;江庆萍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综合医院手术科室的病床设置约占医院病床总数的一半左右,病床使用率和周转率都比较高,手术诊疗范围大,急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快、意外情况多,故手术室任务重、责任大,加强手术室的风险管理显得尤其重要.手术是通过侵入性操作为病人解除病痛,医治创伤的手段,一刀一剪、一针一线郜是确保病人生命安全和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笔者从护士的心理素质、业务素质及其它客观因素入手,对手术室易发生差错事故的几个环节作浅略分析,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以期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杜绝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
作者:伍琼秀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笔者结合当今教学理念及新护理教学理念,从护理教学查房的选题、开展和评价等方面介绍了创新教育理念在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作者:刘引弟;叶碧;胡丽茎;魏秋娟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工作中护理纠纷的发生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 分析过去两年中护理纠纷引起的原因以及护理纠纷发生的环节.结果 冷静对待、主动倾听、消除误会、迅速控制愤怒局面、适时转移冲突现场、保证自身安全是主要的应对策略.结论 要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规范护理服务,规范护理记录及护理行为.
作者:季秋爽;吴颖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nm23、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三者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与临床病理行为的关系.方法 江苏镇江第二人民医院2005~2007年的胃癌组织石蜡切片标本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CNA、nm23、p53在胃癌组织的表达,采用SPSS12.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应用x<'2>检验分析PCNA、nm23、p5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行为的关系,同时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50例胃癌PCNA、nm23、p53表达阳性率分别是100%、44.0%、46.0%,nm23、p53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与淋巴转移以及浸润深度无明显关系(P>0.05);PCNA与浸润深度无关,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以及淋巴转移有关系(P<0.05).结论 PCNA与nm23、p53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PCNA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与淋巴转移有明显关系.
作者:顾敏 刊期: 2008年第19期
支原体肺炎系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常同时有咽炎、支气管炎和肺炎,占各种原因引起的肺炎的10%,秋冬季发病较多.近几年,我们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应用自拟的百部六味汤治疗支原体肺炎62例,并设立对照组,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小伟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盐的摄入量的控制是预防、治疗高血压等疾病的重要环节,本文拟就食用盐摄入量的标准化控制的方法做出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作者:李新民;宋新娜;李惠芬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对外周神经减压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腓总神经、腓深神经及胫后神经三处外周神经减压治疗30例临床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疼痛的痛性糖尿病神经病惠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40%)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17例(56.7%)患者症状缓解;1例(3.3%)患者症状无变化.结论 应用外周神经减压术,可有效帮助痛性糖尿病神经病患者缓解疼痛.
作者:李永军;陈方焘 刊期: 200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