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云和;张丙贵
目的 探讨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方法,以提高满意疗效.方法 采用泪小管插管,再行断端吻合.结果 术后患眼无溢泪症状.结论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采用泪小管插管后吻合手术,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者:罗菊香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内大量出血的处理和预防.方法 对近3年多来处理16例电切术后膀胱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膀胱内大出血的患者均处理成功.结论 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内大出血的患者可通过腔内的方法处理,前列腺术后出血可以预防.
作者:魏民;徐培强;侯钦丽;丁德武;付聪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盐的摄入量的控制是预防、治疗高血压等疾病的重要环节,本文拟就食用盐摄入量的标准化控制的方法做出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作者:李新民;宋新娜;李惠芬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异丙酚和笑气(50%氧化亚氮与50%氧气的混合气体)吸入联合2%利多卡因宫颈注射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420例早孕未产妇(包括未经阴道试产剖宫产术后再孕者)按自愿原则分为3组,异丙酚组85例,采用异丙酚静脉注射;联合组280例,采用笑气吸入联合2%利多卡因宫颈注射;55例不用任何药物作为对照组.观察镇痛效果、宫颈口扩张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等.结果 异丙酚组、联合组的镇痛效果与宫颈松弛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人流综合反应等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组的镇痛效果、人流综合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异丙酚组无显著差异性,而宫颈松弛度显著高于异丙酚组.三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异丙酚静脉注射,笑气吸入联合利多卡因宫颈注射用于初孕未产妇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好,副反应少,但后者宫颈松弛情况优于前者,并且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实惠,值得推广.
作者:直秋云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对临床60例原发性痛风关节炎进行具体分析,探讨痛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原发性痛风首发关节部位、诱发因素、发作频率、痛风关节、肾区B超、X线摄片,实验室肝、肾功能及血尿酸的情况,并对治疗作了探讨.结果 首发部位大多为第一趾关节(占81.7%).诱发因素主要是高蛋白饮食(占51.66%)和饮酒(占51%).发作频率大多数归患者在第一次发作后,间隔一至数年再发作,发作几次后呈每年发作,甚至每月发作.痛风结节发生率28.3%(17/60),发生部位为双足第一趾、双手指关节、耳轮.17例发生痛风结节患者肾区B超,其中有肾结石8例,占47%.实验室血尿酸为(960±270)μmoL/L.治疗:急性期应用秋水仙碱及非甾体抗炎药缓解后加用别嘌呤醇及痛风利仙.忌酒、少吃高蛋白,生活有规律,不过度劳累.结论 对痛风的临床特征有了进一步了解,减少误诊,给患者以较好的的治疗.
作者:白长友 刊期: 2008年第19期
2002年2~12月,我院经尿道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485例,术后出现尿道狭窄患者23例,我们对发生尿道狭窄原因进行探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文胜 刊期: 2008年第19期
当今在发展中国家,儿童患龋率呈上升趋势.儿童龋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怎样早发现、早治疗、低痛苦、易接受是儿童龋病治疗成功的关键.笔者通过采用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在儿童龋病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江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对外周神经减压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腓总神经、腓深神经及胫后神经三处外周神经减压治疗30例临床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疼痛的痛性糖尿病神经病惠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40%)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17例(56.7%)患者症状缓解;1例(3.3%)患者症状无变化.结论 应用外周神经减压术,可有效帮助痛性糖尿病神经病患者缓解疼痛.
作者:李永军;陈方焘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纳洛酮联合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01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静脉滴注纳洛酮和脑活素.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和70.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纳洛酮联合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显著.
作者:欧阳向东 刊期: 2008年第19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但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科普利克斑(Koplik's spots)及皮肤出现斑丘疹为其特征.我国自1985年采用两剂的麻疹免疫程序以来,麻疹病人较实行计划前大幅度下降,扬州市麻疹发病率也控制在较低水平,但仍有散发流行,且成人麻疹增多.我科自2003年3月~2007年7月共收住成人麻疹54例,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现将其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高艳霞 刊期: 2008年第19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生物-行为障碍,在学龄儿童中发病率约为5%,男女比例约为4:1.ADHD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社会心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作者:白杰 刊期: 2008年第19期
新生儿断脐后在皮肤的完整屏障上留有一个窗口--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如护理不当,会造成脐炎、脐周脓肿,随着感染蔓延还可引起腹膜炎、脓毒败血症等.研究表明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存在脐部感染者占66%~87.5%,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我科2006年元月以来应用济安舒能对180例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陈俊;张兵 刊期: 2008年第19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胃肠道功能紊乱为主的一组征候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胀满、疼痛、早饱、厌食、暖气、烧心、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按近罗马Ⅲ标准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符合下列1项或以上症状:餐后饱胀感、早饱、上腹疼痛或上腹烧灼感;无器质性疾病可以解释这种症状的发生;在诊断前至少存在6个月,诊断前3个月内症状满足诊断标准.FD约占胃肠病患者的20%~30%.在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中更达40%~70%.国内统计占正常人群的18.9%,占消化内科病人数的4|0%左右,约占胃肠专科门诊患者的1/3 [1,2].
作者:赵艳;李勇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笔者提出了数字资源扩展应用的必要性,以齐齐哈尔医学院和各附属医院网络及资源建设情况为例,时如何实现数字资源扩展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通过对比,选择了一种节约学院网络资源并且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利用IPSec/SSL VPN技术实现了读者异地获取并安全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并将实现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作者:王巍;文丽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对比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与高位结扎加膝下经皮不开口缝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性下肢溃疡2年内复发率.方法 对比38位病人47肢体行传统手术和35位病人40肢体行高住结扎加分段缝扎手术下肢静脉性溃疡2年复发率.结果 传统手术比分段缝扎手术有更低的2年复发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隐静脉曲张性下肢溃疡行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比高位结扎加膝下经皮不开口缝扎有较低的复发率.
作者:卢忠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断面研究,21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为ALS组,选取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Hcy、叶酸、维生素B12,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荧光检测仪测定两组血浆总Hcy水平.结果 Hcy水平:肌萎缩侧索硬化组[(17.65±11.23)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0.32±6.72)μmol/L].肌萎缩侧索硬化组叶酸水平[(9.52±2.57)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3.56±3.23)ng/ml].维生素B12水平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肌萎缩侧索硬化组为(651±112.34)pg/ml,对照组为(632±164.89)pg/ml.结论 Hcy水平升高与肌萎缩侧索硬化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王敏健;杨志华;冉隆梅;朱国辉 刊期: 2008年第19期
化疗是癌症病人综合治疗的一种重要措施之一,可以巩固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由于化疗副作用会给病人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必须采取科学的指导,使病人在化疗过程中增强治疗信心,减轻用药后的反应,使身心处于佳状态.我科自2005年6月~2007年10月对60例癌症病人通过健康教育,减轻和消除了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效果和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万霞;廖卫;张秀花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银锌霜用于痔瘘术创面换药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用银锌霜换药,将药膏涂抹在适当大小的无菌纱条上后贴覆于创面;4J0例用无菌盐水纱条换药.结果 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长18.5d,短10.75d;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长21.75d,短12.75d.治疗组比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缩短3d左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痔瘘术后创面采用银锌霜换药比对照组换药时间短且愈合快.
作者:王林现 刊期: 2008年第19期
龋齿是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它列为全球需要重点防治的疾病.龋齿造成的疼痛会影响儿童的进食,同时影响儿童的休息,因龋齿导致牙齿缺失还可影响儿童颌骨发育,导致颌骨畸形.目前我国幼儿的患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为了解我县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和近几年干预效果,以便进一步制定更好的预防措施,2005年10月,我们随机抽取了8家幼儿园进行了龋齿病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玉国;刘喜房;任宝印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由于双尖牙的解剖结构,咬<牙合>创伤极易发生近远中向牙齿纵折,导致严重的咬<牙合>疼痛,发生根分叉病变而被拔除.笔者自2005年2月~2007年12月间对26例38个纵折双尖患牙采用全冠修复后保存治疗,恢复了咀嚼功能,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健茹 刊期: 200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