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兰芬;朱福红;刘玉华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医疗护理事业的进步要想取得社会的认可与赞赏,树立当代护士的完美的形象,手术室护士素质的再提高势在必行.
作者:周英敏;宋守荣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沙棘干乳剂对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检测相关指标来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为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提供有效药物.方法 将164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78例,分别给予沙棘干乳剂、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53%,优于对照组62.82%(P<0.05).结论 沙棘干乳剂对小儿厌食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文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便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36例老年人便秘患者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针对老年人便秘的相关因素,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饮食调节、增加饮水量、心理疏导、药物等方法予以处理,全组病例便秘症状均得以改善和消失.结论 老年人便秘,肛周肌肉过度收缩、精神体质欠佳、精神紧张、心理抑郁、体内缺水、食物中缺少纤维,肠道细菌群失调及某些药物均可致老年人便秘,针对相应的原因予以处理,可达到预期效果,老年人便秘可防可治.
作者:孙秀凤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非脱垂子宫病变阴式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1月非脱垂子宫病变行阴式切除203例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基本同于开腹手术,但此类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非脱垂子宫病变时阴道切除具有微创和安全的特点.
作者:魏平;丁书贵 刊期: 2008年第18期
马廷高主任医师继承和发展了张瑞丰主任医师的外科学术经验,认为:脱疽是气虚瘀毒阴亏所致,气虚贯穿该病的全过程.寒湿侵袭所致脱疽存在气虚;肝肾阴亏、虚火灼阴形成的脱疽,也不可忽视气虚因素.补气化瘀、解毒益阴为治脱疽大法,方用活血通脉汤化裁.乳痈形成多为阳明积热所致,而肝气郁结,营养过常为阳明积热之因,治当清泻阳明、疏肝理气,方用清泻消痈汤化裁.瘿瘤为气结痰聚,理气化痰散结是其治疗总则,消痰酊(丸)治之.附骨疽发病在于体虚骨弱,治宜补益肾气,慢性者遵此意,急性者也不可只是一派寒凉,方用马氏解毒汤加减.流痰发于肾虚脾损,治需温肾阳、健脾气.骨瘤乃是阴毒寒痰恶血凝聚为患,治宜化毒破瘀逐痰,益肾化毒破瘀汤加减治之.
作者:蔡凤群;于周涛 刊期: 2008年第18期
长期面对电脑工作或伏案工作的人群,由于长时间保持头颈向前倾,使颈后部肌肉(如:上斜角肌、头夹肌、颈夹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头长肌等)长时间处于紧张的状态.由于得不到及时、适当的休息,导致颈后部肌肉容易发生劳损,从而引起头颈活动受限,头颈僵硬、头痛、头晕、头胀等不适症状.笔者将颈后部肌肉分为三群(上斜角肌为一群,头夹肌、颈夹肌为一群,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头长肌为一群),探讨它们在维持头颈前倾时的力学关系以及哪群肌肉受力大容易劳损.
作者:莫与琳;苏小妮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不育症患者与Mpe、Mf、Mpi、Mg的感染相关性.方法 取不育症患者女性宫颈管分泌物182例,男性94例尿道分泌物或精液,接种于改良SP-4培养基,分离纯阳性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聚合酶链反应和核酸序列鉴定.结果 女性标本培养出阳性支原体16株,其阳性率8.8%.男性标本培养出阳性支原体13株,其阳性率13.9%.在男女标本中分别有2例标本同时检测出两种支原体.结论 不育症患者与四种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临床在诊治中应给予足够关注.
作者:刘跃;吴智娟;祝爱霞;缪小佟;邹建话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分析36例脑干出血的临床诊断依据,并对CT、M砌检查及治疗预后作进一步讨论.
作者:于广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千金苇茎汤为千名方,不但治肺痈,还可加味化裁治疗肺热壅盛之癃闭症.
作者:金开建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针刺养老穴、委中放血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采用针刺养老穴、委中放血的方法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内服愈伤灵、三七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针刺养老穴、委中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疗可靠,疗程短,简便易行,值得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陈强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冠心痛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等.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160~240mg,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14d为一疗程.危重者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及心电图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变化:治疗组在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两组在用药后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用药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具有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的作用,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作者:张全贵;张宁男楠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监测分析硬膜外麻醉时加用辅助药物对SpO2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年病人80例,随机分为四组.术前ADA Ⅰ~Ⅱ级,分别行下腹部、下肢、会阴、盆腔手术.L1~4间隙穿刺,阻滞平面控制在TS以下水平.在硬膜外麻醉成功后Ⅱ~Ⅳ组经静脉单次加用相关药物.各组均用美国产Marqutte DASH 2000多功能监护仪持续监测右手拇指SpO2,分别记录(仰卧位)阻滞前后,加用辅助药物后5、10、20、30、60min各时段的SpO2低值(不吸氧情况下).结果 硬膜外阻滞前后未用辅助药物时SpO2无明显改变;加用辅助药物后,各组SpO2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加用地西沣组SpO2下降非常显著(P<0.01).与对照组(Ⅰ组)比较加辅助药物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无论加用哪种辅助药物,都应密切观察病人的SpO2改变,用药后前30min均应常规给予病人氧气吸入提高SpO2值,避免SpO2.下降造成病人显著的生理改变.
作者:黄先迪;冉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影响病室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因素.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医院病室136住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0%的护士认为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开展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并对其护理过的病人实施了健康教育;92.65%愿意承担健康教育传授者;98.53%愿意接受健康教育知识的专门培训.影响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因素:86.76%缺乏有效沟通时间;46.32%对病人需求信息不甚了解;34.56%对病人是否接受宣教没有自信;52.94%健康教育知识与能力缺乏;74.26%交流沟通技巧缺乏;94.85%健康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结论 了解影响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如何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与技巧,优质高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吕海伦;李凡;蒋云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正常体温能维持在相当恒定的水平,这是由于机体对体温的自动调节,使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所致.由于婴幼儿时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皮层的分析鉴别及抑制功能较差,兴奋性冲动易于泛化,致使神经细胞呈过度兴奋状态,神经元过度的反复异常放电现象.
作者:刘丽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13岁起腹部出现深红色点状丘疹,无自觉症状,皮疹逐渐向会阴、外生殖器、臀、四肢及掌跖发展.17岁开始于四肢远端,尤其是双手出现阵发性灼热和针刺样疼痛,间隔无规律,程度和频率逐年加剧,发作时患肢置于凉处,症状可暂时缓解.
作者:张丹 刊期: 2008年第18期
从2005~2007年2月,笔者应用带刃针刀经皮松解治疗顽固性足跟痛30例36足,随访一年以上,优良率达94.4%.经临床治疗发现,跟痛症患者在足跟部的痛点有一定规律,常见痛,有三处:其中跟骨结节中点偏前部痛点(即小趾展肌附着点)占81%,跟骨内侧缘痛点(即拇趾展肌附着点)和跟骨外侧缘痛点(即小趾展肌附着点)分别占7.4%和6.2%,这一规律提示绝大多数足跟痛是由于跟骨附着点的肌腱韧带的劳损无菌性炎症,局部增生肥厚卡压了该处的微小神经,与跟骨刺无关.采用带刃针疗法使紧张挛缩的纤维筋膜得以松解,被卡压的微小神经得以切断.从而阻断了疼痛的传导,临床获得很好的疗效.
作者:李天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糖尿病是一种不可治愈但可控制的疾病,这种病人极易发生白内障,同时手术也易发生感染.我院对165例老年性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感染控制措施,结果无1例发生眼内感染.
作者:吴秋俊;刘文杰;韩秀华;李海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急诊洗胃术是抢救口服毒物中毒主要抢救措施之一.由于病人病情急重,洗胃术中有可能发生某些并发症,处理不及时可引起医患纠纷.笔者就近几年临床工作经验总结体会如下.
作者:林兰芬;朱福红;刘玉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餐具消毒是控制肝炎、菌痢、伤寒等肠道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自<食品卫生法>颁布实施以来,餐具消毒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及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不断提高,对餐具消毒问题日益关注.
作者:易成刚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以逆行胫后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尤其是胫后血管在内踝水平以远毁损后仍能实施该手术的情况.方法 以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辩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移植皮瓣设计面积为4cm x 9cm~10cm×20cm.结果 本组中的12例惠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I期愈合;1例患者远端小部分坏死,换药处理后,创面Ⅱ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充分、皮瓣切取面积大,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的理想皮辩,胫后血管在内踝皮肤软组织毁损后仍可以修复足底.
作者:李振林 刊期: 200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