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石症的超声诊断与误诊分析

张艳华

关键词:超声诊断, 胆石症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136例胆石症术前超声诊断,总结漏误诊情况.方法 术前诊断胆石症病例共136例,以手术探查作为金标准,与术前超声诊断做对比性分析.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胆石症正确率96.3%(131/136),漏诊率1.5%(2/136),误诊率2.2%(3/136),其中漏诊胆囊结石及胆管结石各1例,误诊胆囊结石1例,胆管结石2例.结论 超声诊断胆石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诊断胆总管结石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穴位注射及保留灌肠治疗急性婴幼儿腹泻2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及保留灌肠治疗急性婴幼儿腹泻的疗效.方法 20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确诊后均采用穴位注射及保留灌肠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复合维生素B或阿托品足三里封闭及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婴幼儿腹泻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姚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穴位敷贴佐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132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佐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2例符合喘息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膏敷贴肺俞、脾俞、天突穴位治疗.1d敷1次,每次1~2h,至症状缓解,肺部体征消失.结果 治疗组在气喘消失时间、肺部喘呜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中药穴位敷贴是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有效的辅佐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黎碧婵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34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笔者收集了我院收治资料较完整、治疗失败的34例老年性肺心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符合:1988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诊断标准.

    作者:熊向群;李春煌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配合及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准确处理新生儿窒息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远期合并症的关键.而护理人员在抢救中的配合及监护是复苏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魏淑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痛苦小、安全、简便、高效、副反应少或反应轻.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瘢痕子宫育龄妇女也相应增加,一旦避孕失败,会引起高危人工流产的问题,尤其是中期妊娠引产面临着较大的危险.

    作者:陶英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眼病与致盲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农村人群致盲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按照天津眼科医院编写的<眼科普查分类标准>时3291例受检人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受检农村人群眼病发生率依次为屈光不正(2.2%)、翼状胬肉(0.9%)、角膜浑浊(0.9%)、白内障(0.8%)、视网膜病(0.6%),盲目率为0.43%.结论 加强农村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农民防盲治盲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降低眼病患病率及致盲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淼;王品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从力学角度分析颈后肌肉劳损及引起的症状

    长期面对电脑工作或伏案工作的人群,由于长时间保持头颈向前倾,使颈后部肌肉(如:上斜角肌、头夹肌、颈夹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头长肌等)长时间处于紧张的状态.由于得不到及时、适当的休息,导致颈后部肌肉容易发生劳损,从而引起头颈活动受限,头颈僵硬、头痛、头晕、头胀等不适症状.笔者将颈后部肌肉分为三群(上斜角肌为一群,头夹肌、颈夹肌为一群,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头长肌为一群),探讨它们在维持头颈前倾时的力学关系以及哪群肌肉受力大容易劳损.

    作者:莫与琳;苏小妮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乳腺癌化疗阿霉素心脏毒性的观察及护理

    阿霉素(ADM)为广谱抗癌药,心脏毒性是ADM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之一.对采用ADM化疗的病人,医护人员要重视患者的主诉和表现,尽早发现心脏损害的征兆,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只要仔细地观察化疗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正确及时的对症处理,就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ADM心脏毒性的发生.

    作者:翟秀芬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预见性护理对吸入性呼吸道损伤行气管切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总结吸入性损伤病人实施气管切开的预见性护理经验,完善其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4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112例吸入性损伤病人,在确诊为吸入性损伤的初期,气管切开前、后,拔管时与拔管后等时相进行预见性护理,一旦发现病人有气管切开指征,在做好护理急救的同时及时报告医生.结果 112例患者中,10例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均在预见性护理信息提示下实施气管切开,轻度和中度病人未实行气管切开手术;本组除2例大面积烧伤(93%和96%TBSA)早期死亡外,其余均治愈.结论 吸入性损伤的主要治疗与护理原则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是否实施气管切开与何时切开,预见性护理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有效防止呼吸道堵塞和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苏斌;陈方焘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空作业越来越多,导致跟骨骨折也越来越多,且类型更加复杂,如果治疗不佳,常常给患者带来经常性行走疼痛,给正常生活带来痛苦.本院从2000年~2007年共治疗此类骨折5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智慧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褪黑素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褪黑素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8例急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4).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褪黑素10mg,每日1次,疗程4周;而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3、4周结束时检测血肌酐、尿素氮,疗程结束后评估近端、远端肾小管功能.现察记录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恶心、呕吐改善时间及少尿期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时照组.疗程结束时两组肾小管功能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褪黑素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有助于恢复肾功能,特别有助于肾小管功能的早期恢复.

    作者:王晓寒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和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 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10例,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1片,每日一次,口服.对照组10例,前列腺2片,每日两次,口服.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症状评分表,进行B超检查,直肠指检.结果 实验组服药后下尿路症状改善,平均IPSS评分降低11.2%,平均前列腺体积缩小16.7%,与对照组比较下尿路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能改善前列腺增生症状,缩小前列腺体积,降低残余尿量.

    作者:吴浚清;刘丽娜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三种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监测临床分离的三种革兰氏阴性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本地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从我院临床标本分离的243株革兰氏阴性菌,用纸片扩散法进行十余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双纸片扩散法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果 2006~2007年耐药率比前四年显著增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但膏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性增强.头孢他啶、丁胺卡那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较好.头孢哌酮/舒巴坦抗药活性已呈明显的抗药趋势.结论 近五年来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有明显增强,出现多重耐药菌株,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达到25%.

    作者:胡晨;孙雪珊;夏竹梅;陈爱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三种肌肉萎缩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目的 总结临床21例废用性肌肉萎缩、10例局部肢体脂肪萎缩、30例神经源性肌肉萎缩患者的肌电图表现,期望对以上3种肌萎缩能通过肌电图检查的手段加以鉴别,辅助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分别对以上3种肌萎缩患者的肌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合临床表现与肌肉活检技术,后确诊.结果 确诊为废用性肌肉萎缩的21例患者主要以正确的康复锻炼,6~8个月后肌力及运动功能有明显的增强,局部肢体脂肪萎缩10例患者经过一年的观察,并无给予特殊药物治疗,萎缩症状之进展,神经源性肌肉萎缩患者给予积极的药物及康复锻炼手段治疗,6~8个月后复查肌电图(EMG)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初次EMG结果严重异常及病程长的患者预后及治疗效果差.结论 EMG检查对于鉴别以上3种肌肉萎缩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作者:龚建捷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异位妊娠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进展

    正常妊娠时,孕卵着床于子宫体腔内膜,当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习惯上称为宫外孕.根据孕卵着床部位不同,可分为输卵管妊娠、腹腔妊娠、卵巢妊娠、宫颈妊娠等,其中以输卵管妊娠常见,约占95%~98%,育龄女性均可发病.

    作者:帕力达;帕丽达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12例急性阑尾炎合并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表现为肠梗阻的阑尾炎的临床规律.方法 收集以肠梗阻为临床表现的阑尾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解剖学特点.结果 在术后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182例患者中,以肠梗阻收住入院的有12例,这12例病人就诊前病程3~5d,12例病人回盲部周围炎症均严重,伴有回盲部水肿,回肠后位阑尾6例.结论 以肠梗阻为临床表现的不典型阑尾炎术前常常不易确诊,早期即有体温和血象升高的肠梗阻应警惕阑尾炎;及时手术探查有助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回肠后位阑尾的炎症容易波及回盲瓣而引起肠梗阻.

    作者:梁艺超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关节平衡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关节平衡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以来采用关节平衡术(关节镜下清除术、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膝关节矫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7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临床疗效优、良者60例(83.3%),一般8例,较差者4例.结论 关节平衡术选择性应用,能显著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功能,缓解病痛,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吉友;陈方焘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川芎嗪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心功能不全是缺血性心肌病发展的后阶段,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常以左心衰为主,治疗较为困难,预后差.我院用川芎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梁秀纯;彭梅;王占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吸烟与非吸烟哮喘患者诱导痰的比较

    目的 观察吸烟轻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炎症细胞的变化以了解吸烟对轻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及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3例吸烟的轻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定为吸烟组(A组)及随机抽取23例非吸烟的轻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定为非吸烟组(B组),两组治疗前进行肺功能测定、气道反应性试验及诱导痰细胞分数计数.结果 两组呼气峰流量(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气道反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高于B组(P<0.01),且经相关分析显示诱导痰中的中性粒细胞教量与PEF及FEV1(%)呈负相关(P<0.01),而与气道反应性呈正相关(P<0.01).结论 吸烟哮喘患者气道中的中性粒细胞比非吸烟哮喘患者气道中的中性粒细胞增多,且与PEF及FEV1(%)呈负相关,而与气道反应性呈正相关.

    作者:石小萍;钟蔚;刘积锋;许承琼;檀月芳;钟国华;吴文斌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急性腹痛病人的诊断体会

    急性腹痛是临床急诊病人中常见的一种主诉,病情危机,病因很多,常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等,鉴别诊断非常困难,因此,对这类病人不仅要求急诊科医生全面了解急性腹痛的各种病因及临床表现,而且要求医生能尽快做出一个准确的诊治方案,否则延误病人的诊治,甚至造成医疗事故,现就急性腹痛病人的临床诊断思路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谈一些诊治中的体会,供大家探讨.

    作者:贾万金;冯艾青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