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杰
目的 探讨ICU患者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1998年12月~2005年12月我院ICU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ICU感染的发生率为7.8%,与全院感染率(4.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呼吸道感染占83.08%,泌尿系感染占9.23%,而胃肠道感染占4.62%,它们都是ICU发生医院感染危险的因素.结论 加强环境管理、降低环境污染、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洗手制度、严格管理侵入性操作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方法,是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歆 刊期: 2008年第17期
1 系统特点本系统采用控制层技术和模块化结构,使数据与程序相对独立、程序与控制参数相对独立,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系统门急诊收费子系统、住院管理子系统、药库管理子系统、药房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院长查询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系统功能维护子系统等子系统,其功能覆盖医院信息的主要方面,手段先进,操作简便,实用性强.
作者:莫良先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加口服桂枝茯苓胶囊及微波治疗榆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A组(观察组)36例,行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加口服桂枝茯苓胶囊及微波治疗.B组(对照组)34例,单行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输卵管通畅度及妊娠率.结果 治疗后3~6个月比较,A组症状、体征及妊娠率明显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输卵管通畅度(81.25%)高于B组(69.3%),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加口服桂枝茯芩胶囊及微波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提高妊娠率,改善输卵管通畅度.
作者:蔡春环;王若林;雷娜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依托必利分散片联合多塞平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12例便秘型IBS随机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试验组给予依托必利分散片每日3次,每次5mg,于餐前30min口服,多塞平25mg,每晚睡前口服,对照组单用依托必利分散片治疗,疗程均为6周.结果 试验组疗程末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51.8%,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依托必利分散片联合多塞平治疗便秘型IBS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增繁;吴晓秋;韦昭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与年龄、弱视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总有效率按年龄段:3~6岁组优于7~10岁组、7~10岁组优于11~14岁组;按程度轻度弱视好、中度次之、重度差.结论 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与年龄、弱视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覃斌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化疗患者由于抗癌药物的反复应用与长期静脉穿刺给药易引起静脉炎及药物外渗.一旦发生药物外渗会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为使化疗药物外渗得到有效控制,我们要掌握化疗药物的基本知识、穿刺技能以及药物外渗预防措施.
作者:韩玉敏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35例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与取出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5例均成功取出.结论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救治成功的关键是及时确诊、尽早手术.
作者:王银霞;张富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69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停用其他降压药.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每次2.5mg,每日1次,疗程8周,出现不良反应即停药.如用2周后,血压下降不理想,将剂量增至每次5mg.结果 经过8周治疗患者坐位血压明显下降,血压降压显效率73%,有效率为20.6%,总有效率为93.6%.治疗过程中血压变化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心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效果确切、持续平稳、作用时间长.
作者:刘洋 刊期: 2008年第17期
18岁男性患者,因肌肉注射安痛定3ml,半小时后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荨麻疹等不良反应,立即抗过敏治疗,症状缓解,2~3h症状完全消失.
作者:董轩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通过用早期综合治疗新生儿脑损伤的方法,避免或减轻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 将168例新生儿脑损伤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通过随访来观察疗效,于1岁后进行神经行为评估.结果 观察组88例有5例出现轻度神经运动及精神发育异常.对照组80例中脑瘫11例,智力落后4例,癫痫3例,死亡2例,听力障碍1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取早期综合治疗的措施对新生儿脑损伤有促进正常神经系统发育及脑损伤后早期修复作用,且干预越早、疗效越好.
作者:杨洪侠;高学昌 刊期: 2008年第17期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医学科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手术室已经成为应用多种高新技术的场所,各类仪器设备处于佳状态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针对过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单一培训模式,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培训的目的,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建立一个新的护理管理培训模式,即培训-考核-管理-使用一体化的良性循环模式,进一步促使手术室护士熟练掌握手术急救设备的使用及其保养维护的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韩剑英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也需要根据心理特点给予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法 针对患病婴儿、幼儿、学龄期儿童、惠儿家长不同情况特点,分别时待,精心护理,使护患间形成一种相融、互信的氛围.结果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进行不同的护理,使患儿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能感到安全,能更好地配合治疗,以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结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护理专业的范畴和内容在不断扩大,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强调人文科学,重视心理护理,已成为当今医院现代化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
作者:刘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先报告,曾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小儿出疹性疾病,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同时易并发冠状动脉损害.
作者:郭瑜 刊期: 2008年第17期
为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中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阳性率,探讨抗CCP抗体在RA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笔者就77份病历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金凤;谢金湖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对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的影响,为围产期保健和并发症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2002年7月~2007年7月,5年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17例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膜早破可使手术产率(52.9%)、产褥病率(10.6%)、新生儿窒息率(9.2%)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胎膜早破的孕妇应根据孕周以及综合检查结果及时终止妊娠,以改善新生儿预后,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陈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因素.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静脉溶栓疗法已成为AMI再灌注治疗的主线,该疗法可使AMI病人30天死亡率降至7%左右,被认为是AMI治疗史上划时代的进展,对改善AMI病人的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任龙成;刘娜;王莉;徐兴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CRF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肾康注射液静点.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aUN)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用药前后肾功能变化均值与对照组同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肾康注射液可以做为CRF病人延缓肾衰进展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张丽萍;李艳玲;任爱花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婴儿氧舱治疗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近期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将139例足月、重度HIE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 治疗1周内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有69例(92.0%)、29例(45.3%)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两周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有70例(93.3%)、33例(51.6%)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36分,分别有45例(60.0%)、13例(23.2%)头颅CT示低密度范围明显缩小或消失,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重度新生儿HIE,近期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
作者:于淑梅;杨艳霞;高鲁 刊期: 2008年第17期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气道缩窄.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气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发作和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治疗缓解.治疗不当,也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因此防护和治疗均至关重要.现将本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何炜智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高校中教职工血糖、血脂浓度水平.方法 早晨空腹采取静脉血,采用GOD-PAP法测血糖(Glu)、CHOD-PAP法检测总胆固醇(CHO)、聚乙烯硫酸沉淀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GPO-PAP法检测甘油三酯(TG),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五组进行试验:<30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岁组.结果 GLu、CHO、LDL含量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50~59岁组达高峰,>60岁组由于我校两地办学,离退休教师大部分留在原校区,参检人数少,所以结果不能代表真实的水平,仅供参考.40岁以下各组和>60岁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其测定水平明显低于50~59岁组,分别与总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50~59岁组与总均数及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性与女性比较,CHO、LDL两者之间总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GLU、TG则有明显差异(P<0.0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高校中教职工应注意健康自我监护,避免血糖血脂增高带来的危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作者:曹龙宇;苏长兰;陈彤颂 刊期: 200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