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托必利分散片联合多塞平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附112例分析)

张增繁;吴晓秋;韦昭华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便秘型, 依托必利分散片, 多虑平
摘要:目的 探讨依托必利分散片联合多塞平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12例便秘型IBS随机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试验组给予依托必利分散片每日3次,每次5mg,于餐前30min口服,多塞平25mg,每晚睡前口服,对照组单用依托必利分散片治疗,疗程均为6周.结果 试验组疗程末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51.8%,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依托必利分散片联合多塞平治疗便秘型IBS有良好的疗效.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52例慢性脊髓压迫症的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脊髓压迫症的误诊原因.方法 以52例慢性脊髓压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详细记载其主要首发症状、病情演变过程、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以及曾经误诊为何种疾病、终确诊为何种疾病.以x2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①发病多以根痛、运动障碍、感觉障碍为首发症状,其中首发根痛者常见.②在根痛期就诊者明显少于在脊髓压迫期就诊者.③在根痛期确诊者,明显少于在脊髓压迫期确诊者.④原发病中以肿瘤及转移瘤所占比例高.结论 ①根痛的早期识别是早期诊断的关键.②向患者普及本病相关知识是提高早期就诊率,解决惠源性误诊问题的方法之一.③提高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是解决医源性误诊问题的措施之一.

    作者:夏经光;王林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术前超声定位在微型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疾病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在患者群体中又以青年女性多见,大多数的甲状腺疾病既往必须依靠开放手术,但传统开放手术在颈部留下一条终生的疤痕,使青年女性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随着腔镜技术的兴起,这一技术便迅速被引入甲状腺手术领域,并进行了有益探索,现笔者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林建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水合氯醛诱发呋喃唑酮双硫仑样反应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饮酒史26年,酒量较好,为戒酒而住院.住院后应用能量合剂促大脑代谢治疗,同时给予呋喃唑酮片0.2g/次,3次/d;禁止饮酒.于入院第七天晚上自服10%水合氯醛30ml,服药当晚即感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面色潮红、心悸、无发热、无胸痛、无腹痛、有抽搐.

    作者:崔隽;黄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35例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35例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与取出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5例均成功取出.结论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救治成功的关键是及时确诊、尽早手术.

    作者:王银霞;张富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5例特大心脏黏液瘤的围术期监护

    报告了5例特大心脏黏液瘤的围术期监护.护理要点为:术前充分准备,加强心肺功能监测,动态监护血压变化,积极改善全身状况,做好限期手术准备,术后加强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的监护,做好呼吸系统及体温的护理.积极有效的围术期监护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作者:雷雨晶;毕秀红;孙洪微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负压吸宫术后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780例分析

    为了观察负压吸宫术即刻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的可接受性及临床避孕效果,我们对780例负压吸宫术后自愿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育龄妇女进行追踪随访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晓红;赵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老年性急性阑尾炎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性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4例老年性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全部均手术治疗,1例死亡.结论 老年性急性阑尾炎有其临床表现、体征特点,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早手术治疗.

    作者:赖添武;莫志和;陈国锋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与治疗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2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治疗组)与利培酮(对照组)治疗,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2.6%,对照组有效率63.0%,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耐受性和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郝景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母乳性黄疸与不明原因病理性黄疸64例临床分析

    黄疸是婴儿期常见疾病,母乳性黄疸的诊断通常靠除外其他病因及停母乳后黄疸迅速减退来诊断,但一部分母乳喂养患儿因无法停母乳治疗而不能诊断为母乳性黄疸,仅依靠药物治疗,二者比较,预后相似,现讨论如下.

    作者:白梅;黄亚铃;高军;马红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异物嵌塞致肠梗阻45例诊治体会

    我院1984~2007共收治异物嵌塞肠梗阻45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莎娜;付学成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IgA肾病的治疗进展

    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一种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肾炎,以肾小球系膜IgA沉积为主要特征.IgAN是常见的原发型肾小球疾病,它是各年龄段终末期肾病(ESRD)的重要病因.

    作者:刘秀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流行性出血热误诊为消化道出血2例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例1 男,30岁.因头痛、发热、上腹痛,伴恶心、柏油样便于当地乡卫生院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出血合并感染,给予抗酸、抗感染、止血及支持治疗4d无效,于21307年10月6日转入我院.

    作者:闫俊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立其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立其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32例毛细支气管炎惠儿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立其丁,并与对照组31例喘憋型肺炎患儿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喘呜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指标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立其丁配合常规综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黎碧婵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卡托普利和血塞通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因之一.如临床期DN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DN的进展难以逆转.微量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标志,它的出现预示着病情将进一步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故对于DN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笔者应用血塞通胶囊和卡托普利对52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玉环;李明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测定25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指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检测25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指数(RI),结果表明,RI与PaO2呈负相关,与PaCO2及P(A-a)O2呈正相关.RI对呼吸衰竭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子书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颅脑损伤病人保持大便通畅重要性的观察体会

    笔者多年从事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经反复临床观察发现,颅脑损伤病人因颅脑外伤因素或因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慢,出现大便秘结,腹胀厌食,顽固性嗝逆,意识恢复缓慢,甚至病情加重等临床棘手症状,我们采取通气通便的治疗方法,保持大便通畅,症状改善明显,病情恢复较快,现整理3例介绍如下:

    作者:赵淑玲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 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10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血肿清除组(54例)与保守治疗组(54例),观察两组手术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微创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保守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保守组(均为P<0.01).超早期手术(6h以内)病死率高,可能与出血未止及再出血有关.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手术时机以发病6~24h内为佳.

    作者:王峰;王海军;王瑞龙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糖尿病足的诊疗现状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1999年WHO 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

    作者:职冬悦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母乳喂养中乳汁分泌不足的护理干预

    随着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在当今社会,纯母乳喂养成为全球人们的共识.母乳经济、安全、可靠、方便,还富含免疫球蛋白、ⅱ抗体、维生素、葫萝卜素等.对于哺乳期的母亲,母乳喂养有利于子宫的复旧、减少出血,利于产后恢复、延迟排卵、减少妇科癌症的发生.对于婴幼儿,母乳喂养可以促进大脑和牙齿的发育,提高免疫力,还能增加母子感情.因此保持充足的泌乳是关键.通过实践,将影响乳汁分泌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

    作者:孟祥华;董宪梅;卢燕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1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估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优越性和安全性.方法 15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Allen试验,选择右侧桡动脉作为穿刺插管的部位,血管途径建立以后置入造影导管进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造影成功145例,成功率为96.67%;5例失败,改为右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获得成功,未出现穿刺部位血肿、桡动脉闭塞、术后局部皮下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结论 与股动脉入路相比桡动脉入路冠脉造影有相似的成功率,桡动脉穿刺技术和有效处理桡动脉痉挛是造影成功的关键,经桡动脉径路冠脉造影是安全、可行的造影方法.

    作者:宋小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