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性急性阑尾炎的诊治体会

赖添武;莫志和;陈国锋

关键词:老年性急性阑尾炎,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性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4例老年性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全部均手术治疗,1例死亡.结论 老年性急性阑尾炎有其临床表现、体征特点,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早手术治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无痛人流的护理体会

    人流是避孕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传统人流术会给病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痛苦.无痛人流术是我院终止早孕常用的方法,深受患者欢迎,近年来我院门诊用异丙酚在静脉全麻下行无痛人流术,具有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的优点,但终归在静脉全身麻醉状态下进行手术,其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在合理用药的同时应在心理护理、急救防治上做好准备.

    作者:高英;吴旭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miation,以下简称LDH)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现将LDH非手术疗法综述如下.

    作者:郭立彪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克扑粉治疗小儿尿布皮炎245例疗效观察

    目的 时照观察克霉唑与扑尔敏联用和单用氧化锌、皮炎平及达克宁霜对尿布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把收住院和门诊诊治的病例随机分为4组经常规处理后,治疗组以克霉唑与扑尔敏联用,对照组分别以氧化锌、皮炎平及达克宁霜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3个对照组(P<0.01).结论 克霉唑与扑尔敏联用治疗尿布皮炎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作者:杨采莲;张百鸣;柳超勤;徐顺凤;贺利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菌尿和结晶尿对尿液分析仪测定红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菌尿、结晶尿对尿沉渣分析仪(UF-50)和尿干化学分析仪(MA4120)测定红细胞的影响.方法 尿沉渣分析仪和镜检法分别测定菌尿、肪尿以及结晶尿、非结晶尿中的红细胞含量;尿干化学分析仪和单克隆潜血板法分别对菌尿、肪尿以及结晶尿、非结晶尿尿中的潜血进行测定.结果 菌尿组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尿中红细胞的假阳性率明显高于肪尿组,尿干化学分析仪测定尿中潜血的假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晶尿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尿中红细胞的假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结晶尿组,但尿干化学分析仪测定尿中游血的假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菌尿及结晶尿均影响尿沉渣分析仪的红细胞检测结果,菌尿对尿干化学分析仪的潜血测定也有影响,但是结晶尿对尿干化学分析仪的潜血测定没有影响,这对尿液检验的质量控制有一定帮助作用.

    作者:慕进勇;王向岩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33例急性阑尾炎的B超诊断体会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但是在临床上由于病情变化多端,诊断仍会复杂和困难.作为术前诊断手段,B超诊断的价值逐渐得以肯定.本文将对33例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予以分析并探讨提高显示率的技巧,以便抛砖引玉,进一步提高实时灰阶超声在临床中的诊断作用.

    作者:张光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运用护理程序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其血糖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全面有效地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本科应用护理程序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丛佩兰;刘福岩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1例产生了抗A1的AB型献血者

    A型血液有两种主要的亚型,为A1和A2型.同样AB型也有两种亚型,A1B型和A2B型.在常规的献血员血型检验和患者的血型检验工作中,A1、A2、A1B和A2B血型不必加以区别[1],A1、A2归到A型,A1B、A2B归到AB型.但在其亚型存在抗A,时,应细致的区分亚型,考虑供血和输血的问题.

    作者:田宗斌;王文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1536份临床标本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医院2006年度部分临床标本的细菌感染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按照临床致病菌的培养与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方法,对我院2006年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血液、分泌物、胆汁、中段尿共计1536份常见标本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培养、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致病菌503株,其中血液标本1025份,分泌物143份,中段尿193份,胆汁标本175份,检出率分别为10.6%、87.4%、76.0%、70.5%.药敏试验显示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菌为敏感,其敏感率为89.9%,其次为头孢他啶,敏感率为85.3%,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的敏感率高达98.4%,其次为环丙沙星,敏感率达86.6%.结论 了解常见致病菌的分布与检出及药敏情况,结合临床,达到合理、安全指导临床选用抗生素,确保治疗的目的.

    作者:何学贤;杨妤;廖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某高校教职工体检血糖血脂浓度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中教职工血糖、血脂浓度水平.方法 早晨空腹采取静脉血,采用GOD-PAP法测血糖(Glu)、CHOD-PAP法检测总胆固醇(CHO)、聚乙烯硫酸沉淀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GPO-PAP法检测甘油三酯(TG),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五组进行试验:<30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岁组.结果 GLu、CHO、LDL含量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50~59岁组达高峰,>60岁组由于我校两地办学,离退休教师大部分留在原校区,参检人数少,所以结果不能代表真实的水平,仅供参考.40岁以下各组和>60岁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其测定水平明显低于50~59岁组,分别与总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50~59岁组与总均数及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性与女性比较,CHO、LDL两者之间总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GLU、TG则有明显差异(P<0.0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高校中教职工应注意健康自我监护,避免血糖血脂增高带来的危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作者:曹龙宇;苏长兰;陈彤颂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388株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新的耐药菌株不断出现,给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解和掌握本院主要病原菌的流行分布及耐药情况,对本院2007年1~12月388株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检测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刘翠香;刘腊梅;李秋梅;杨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体外循环术后呼吸道的护理

    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手术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损伤.术后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同时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功能尚不稳定,需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可能造成的肺部感染也会产生大量的呼吸道分泌物[1].

    作者:王雪峰;张红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临终病人关怀护理

    临终阶段,以医疗为主转变为对症照料为主,从治疗疾病转变为关怀病人,此时护士成为主要角色.

    作者:阮丽英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异位妊娠92例临床分析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对其及时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我院2003年3月~2006年5月收治的92例异位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秀华;孙淑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母婴早接触早吸吮对母乳喂养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母婴早接触、早吸吮对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 对506例产妇进行调查,观察组208例按常规处理后在30min内将其呈蛙状侧头俯卧于母亲胸腹部,并使婴儿的嘴对准母亲乳头进行皮肤接触,对照组298例为非早接触、早吸吮,分别观察母乳喂养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在较短时间内能有节奏地吸吮乳头、出生后72h内的吸吮时间长、产后乳房充盈时间快、产后泌乳时间提前及泌乳量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早接触、早吸吮,对促进乳房提前泌乳,保证母乳喂养是极其重要的,对母婴均有利.

    作者:方达秀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肢体语言与护患沟通的技巧

    肢体语言是非语言性沟通的重要形式,主要是指人体运动所表达的信息,包括人的躯体外观、步态、表情、眼神、手势等.美国心理学家艾尔-梅拉别恩认为信息交流的效果(100%)=文字(7%)+单调(38%)+面部表情(55%).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肢体语言的作用,将对做好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20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对肢体语言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进行总结如下:

    作者:祁洪霞;张秀芹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健康教育

    1 临床资料2007年1月~2008年3月本科经过明确诊断为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115例,男58例,女57例,年龄14~85 ,成年人居多,平均年龄42岁.其中经口服农药89例,防护不当21例,误服5例.

    作者:孔凡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测定25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指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检测25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指数(RI),结果表明,RI与PaO2呈负相关,与PaCO2及P(A-a)O2呈正相关.RI对呼吸衰竭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子书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立其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立其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32例毛细支气管炎惠儿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立其丁,并与对照组31例喘憋型肺炎患儿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喘呜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指标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立其丁配合常规综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黎碧婵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以寻找佳预防措施和治疗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总结可能与切口脂肪液化相关的因素.结果 在切口脂肪液化相关因素中,肥胖、中重度贫血、术后咳嗽、糖尿病、妊高征低蛋白血症水肿、产程延长、手术时间延长、术前未使用抗生素为常见.结论 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以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的愈合,避免住院日数延长.

    作者:罗艾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效果及副作用情况,并与氯0胺酮复合丙泊酚和传统无麻醉状态下行人工流产术作比较.方法 选择门诊ASA I级早期妊娠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术者9000例,随机分成三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为A组,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为B组,传统无麻醉状态下人流术者为C组.每组3000例.A组:瑞芬太尼1.0μg·kg-1持续静注60s,随后以0.1μg·kg-1·min-1持续输注,瑞芬太尼诱导结束后静注丙泊酚1.0mg/kg;B组:氯胺酮0.3mg/kg,不用释稀,于肘正中静脉缓慢注射,2min后静注丙泊酚lmg/kg,持续静注60s.C组:直接手术.结果 A组患者对镇痛效果表示高度满意,VAS为(99.1±5.5)mm.B组无痛率达98%,VAS为(98.2±12.77)mm.C组72%疼痛难忍,VAS为1mm.A、B两组用药前后脉搏(HR)、呼吸(RR)、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稳(P>0.05),出血量与C组相比无增加,无人流综合征发生.C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为13%(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安全可行、效果确切,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用量,比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更为安全.

    作者:钟恒凡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