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冬悦
目的 探讨人工肛门患者心理障碍的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将100例接受心理护理的患者用随机方法分成年龄文化相等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后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问卷调查并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心理障碍改善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 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明显减轻或消除病人心理上的压力,提高他们重归社会的信心,提高生理和社会两方面的生存质量,提高了治疗护理的效果和质量.
作者:刘凤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小脑出血占脑出血的10%~15%,常见原因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脑肿瘤、脑血管畸形、血液病及外伤等.典型的小脑出血临床表现为三联征,即眼征:双眼出现水平性眼球震颤;小脑征:头痛、眩晕、呕吐及平衡障碍;脑干受压征:意识障碍,颅神经及锥体束损害的局灶体征.小脑出血病情多凶险,如何正确选择治疗方法与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笔者采用颅骨钻孔穿刺治疗小脑出血21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陈志刚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宫外孕是危及育龄妇女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国内外报告发生率有上升趋势[1].我院自2000年6月~2008年4月共收治宫外孕患者381冽,其中.368例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宫外孕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凤琴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高校中教职工血糖、血脂浓度水平.方法 早晨空腹采取静脉血,采用GOD-PAP法测血糖(Glu)、CHOD-PAP法检测总胆固醇(CHO)、聚乙烯硫酸沉淀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GPO-PAP法检测甘油三酯(TG),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五组进行试验:<30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岁组.结果 GLu、CHO、LDL含量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50~59岁组达高峰,>60岁组由于我校两地办学,离退休教师大部分留在原校区,参检人数少,所以结果不能代表真实的水平,仅供参考.40岁以下各组和>60岁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其测定水平明显低于50~59岁组,分别与总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50~59岁组与总均数及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性与女性比较,CHO、LDL两者之间总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GLU、TG则有明显差异(P<0.0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高校中教职工应注意健康自我监护,避免血糖血脂增高带来的危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作者:曹龙宇;苏长兰;陈彤颂 刊期: 2008年第17期
脑梗死和脑出血是临床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程传军;袁建喜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一种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肾炎,以肾小球系膜IgA沉积为主要特征.IgAN是常见的原发型肾小球疾病,它是各年龄段终末期肾病(ESRD)的重要病因.
作者:刘秀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恶性心律失常是指临床发生的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起病急,发展迅速,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已成为内科,特别是心血管内科的急诊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院自2003年~2006年共收恶性心律失常16例,现就恶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作者:孙有保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当前,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城乡卫生服务发展迅速,医疗保险成网络.例如:新农合的实施,社区保健的发展,各大医院和定点医院的区域划分,使就医选择的路径不断加大拓宽.同时,广大参保对象对就医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怎样保证保险机构、医院、病人三者间的利益,是我们基层医保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正确解决的新问题.
作者:丁秀杰;关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饮酒史26年,酒量较好,为戒酒而住院.住院后应用能量合剂促大脑代谢治疗,同时给予呋喃唑酮片0.2g/次,3次/d;禁止饮酒.于入院第七天晚上自服10%水合氯醛30ml,服药当晚即感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面色潮红、心悸、无发热、无胸痛、无腹痛、有抽搐.
作者:崔隽;黄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讨论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TKR)病人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方法 针对18例TKR病人的术前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进行必要的护理和术前准备,使患者达到佳状态;同时,术前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让患者充分了解康复锻炼的必要性、重要性、艰巨性: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采取护理措施,根据病人病情早期让患者下床站地负重和习步行走训练,患者出院时交代注意事项和进一步的康复锻炼方法.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2~5d出院,住院时间14~18d,无一例感染,无一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出院时患膝屈曲活动度均超过90°,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围手术期给予TKR病人正确的指导和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王秀;刘国亭 刊期: 2008年第17期
泪道阻塞是眼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往传统治疗泪道阻塞的方法为泪道探通和鼻腔泪道吻合术等[1].前者疗效欠佳,后者损伤较大.我院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对门诊58例泪道阻塞患者施行激光泪道成形术,并术中使用典必殊眼膏填充泪道,经过2~15个月随访观察,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高亮;陶华;韩丽英 刊期: 2008年第17期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新的耐药菌株不断出现,给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解和掌握本院主要病原菌的流行分布及耐药情况,对本院2007年1~12月388株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检测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刘翠香;刘腊梅;李秋梅;杨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五年我院收治38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残胃癌缺乏典型症状;BillrothⅡ式术后发生率高;仅2例为早期胃癌,其余均属中、晚期;可发生在残胃的任何部位;根治切除率为60.5%(23/38),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30.4%.结论 对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定期随诊并胃镜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残胃癌,手术仍然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丁华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以寻找佳预防措施和治疗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总结可能与切口脂肪液化相关的因素.结果 在切口脂肪液化相关因素中,肥胖、中重度贫血、术后咳嗽、糖尿病、妊高征低蛋白血症水肿、产程延长、手术时间延长、术前未使用抗生素为常见.结论 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以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的愈合,避免住院日数延长.
作者:罗艾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分析175例臀位剖宫产的指征及手术时机,结果认为,臀位剖宫产指征应适当放宽.
作者:刘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检测25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指数(RI),结果表明,RI与PaO2呈负相关,与PaCO2及P(A-a)O2呈正相关.RI对呼吸衰竭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子书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对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的影响,为围产期保健和并发症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2002年7月~2007年7月,5年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17例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膜早破可使手术产率(52.9%)、产褥病率(10.6%)、新生儿窒息率(9.2%)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胎膜早破的孕妇应根据孕周以及综合检查结果及时终止妊娠,以改善新生儿预后,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陈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抗菌药,不仅有抗革兰阳性菌的活性,而且对葡萄球菌也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同时还扩大了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谱.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各种不良反应,现将笔者收集的40例氧氟沙星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爱连;王晖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化疗患者由于抗癌药物的反复应用与长期静脉穿刺给药易引起静脉炎及药物外渗.一旦发生药物外渗会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为使化疗药物外渗得到有效控制,我们要掌握化疗药物的基本知识、穿刺技能以及药物外渗预防措施.
作者:韩玉敏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哺乳期用药可对乳儿产生严重的危害,本文对哺乳期应用各种药物的安全性作一综述.其中某些抗生素(青霉素族、头孢菌素族、红霉素)、解热镇痛药(乙酰水杨酸、对乙酰氨基酚)对乳儿影响小,而大部分药物都可对乳儿产生严重毒性,应谨慎应用.
作者:贾桂云 刊期: 200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