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骨钻孔穿刺治疗小脑出血

陈志刚

关键词:颅骨钻孔, 穿刺治疗, 小脑出血, 脑动脉硬化症, 锥体束损害, 脑血管畸形, 治疗方法, 意识障碍, 眼球震颤, 平衡障碍, 脑出血病, 临床表现, 常见原因, 血液病, 水平性, 三联征, 脑肿瘤, 颅神经, 高血压, 眩晕
摘要:小脑出血占脑出血的10%~15%,常见原因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脑肿瘤、脑血管畸形、血液病及外伤等.典型的小脑出血临床表现为三联征,即眼征:双眼出现水平性眼球震颤;小脑征:头痛、眩晕、呕吐及平衡障碍;脑干受压征:意识障碍,颅神经及锥体束损害的局灶体征.小脑出血病情多凶险,如何正确选择治疗方法与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笔者采用颅骨钻孔穿刺治疗小脑出血21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昏迷病人的护理

    1 一般护理昏边病人意识丧失,病情危重,应按危重病人的一般护理予以护理.病室安静,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床铺平整干燥,必要时加床档.病室中要准备急救药品和必要的急救用品,如氧气瓶、吸痰器、开口器、拉舌器、气管切开手术包、人工呼吸机等.

    作者:王晓燕;张秀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65例

    目的 利用人工网片材料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方法 采用美国Bard公司专利定型产品Marlex Mesh Perfix Plug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 与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术后疝复发率和切口疼痛发生率低.

    作者:卢忠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腹腔镜下行宫外孕手术的护理体会

    宫外孕是危及育龄妇女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国内外报告发生率有上升趋势[1].我院自2000年6月~2008年4月共收治宫外孕患者381冽,其中.368例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宫外孕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凤琴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化疗期药物外渗引起静脉炎组织坏死的预防及护理

    化疗患者由于抗癌药物的反复应用与长期静脉穿刺给药易引起静脉炎及药物外渗.一旦发生药物外渗会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为使化疗药物外渗得到有效控制,我们要掌握化疗药物的基本知识、穿刺技能以及药物外渗预防措施.

    作者:韩玉敏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指压胃管置入法在胃管插入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上常出现某些昏迷、气管插管或危重病例胃管插入困难的情况.尽管采用了管芯引导、气管导管引导、直接喉镜辅助、改变体位等措施协助插入胃管,但这类患者往往不能配合医护人员,再者由于咽喉部有气管导管占据,按常规留置胃管的方法有时难以成功.我科于2007年采用指压胃管置入法插管26例,均获得成功.

    作者:王晓平;刘爱莲;崔燕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肌肉注射安痛定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18岁男性患者,因肌肉注射安痛定3ml,半小时后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荨麻疹等不良反应,立即抗过敏治疗,症状缓解,2~3h症状完全消失.

    作者:董轩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分析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因子(VEGF)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运用双抗体夹心ELISA的方法检测了3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VEGF、IL-6、IL-17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者(60.82±13.42)相比,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52.36±25.61)高表达VEGF(P<0.01).结论 VEGF表达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

    作者:孙伟娜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强心剂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美托洛尔6.25mg口服,每日2次,视病情逐渐增量至25~50mg,每日2次,以15d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55%,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玉峰;袁建喜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体会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它具有损伤重、发病急、死亡率高等特点.探讨它的抢救治疗可以减少死亡率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经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了颅脑外伤的诊治水平,但死亡率还一直徘徊在30%~60%之间[1].本院自2004~2006年共收治此类病人28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孙卫东;严拥军;王小东;黎景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母乳性黄疸与不明原因病理性黄疸64例临床分析

    黄疸是婴儿期常见疾病,母乳性黄疸的诊断通常靠除外其他病因及停母乳后黄疸迅速减退来诊断,但一部分母乳喂养患儿因无法停母乳治疗而不能诊断为母乳性黄疸,仅依靠药物治疗,二者比较,预后相似,现讨论如下.

    作者:白梅;黄亚铃;高军;马红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多发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6,也是上肢常见的骨折.目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仍以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居多.此方法对桡骨远端关节外的简单骨折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单纯的石膏外固定很难做到关节面良好的对位和稳定的固定,进而造成桡腕及桡尺关节骨性创伤性关节炎.

    作者:刘圣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也需要根据心理特点给予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法 针对患病婴儿、幼儿、学龄期儿童、惠儿家长不同情况特点,分别时待,精心护理,使护患间形成一种相融、互信的氛围.结果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进行不同的护理,使患儿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能感到安全,能更好地配合治疗,以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结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护理专业的范畴和内容在不断扩大,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强调人文科学,重视心理护理,已成为当今医院现代化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

    作者:刘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非Q波心肌梗死(NQMI)16例临床分析

    32例NQMI LDH1/LDH2皆>1,平均为1.24.早在发病后9h出现,平均持续13.5d,认为可作为NQMI诊断指标.心电图按Ogawa分类,Ⅰ、Ⅱ、Ⅲ型CK均值分别为286、406、304U,此分型与心肌酶谱活力升高无相关性(P>0.05).

    作者:潘恩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测定25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指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检测25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指数(RI),结果表明,RI与PaO2呈负相关,与PaCO2及P(A-a)O2呈正相关.RI对呼吸衰竭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子书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 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10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血肿清除组(54例)与保守治疗组(54例),观察两组手术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微创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保守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保守组(均为P<0.01).超早期手术(6h以内)病死率高,可能与出血未止及再出血有关.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手术时机以发病6~24h内为佳.

    作者:王峰;王海军;王瑞龙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原发性脑干出血9例临床分析

    分析9例脑干出血的临床诊断依据,并对CT、MRI检查及治疗预后作进一步讨论.

    作者:戴希友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卡托普利和血塞通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因之一.如临床期DN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DN的进展难以逆转.微量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标志,它的出现预示着病情将进一步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故对于DN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笔者应用血塞通胶囊和卡托普利对52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玉环;李明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人工肛门病人心理障碍的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人工肛门患者心理障碍的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将100例接受心理护理的患者用随机方法分成年龄文化相等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后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问卷调查并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心理障碍改善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 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明显减轻或消除病人心理上的压力,提高他们重归社会的信心,提高生理和社会两方面的生存质量,提高了治疗护理的效果和质量.

    作者:刘凤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69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停用其他降压药.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每次2.5mg,每日1次,疗程8周,出现不良反应即停药.如用2周后,血压下降不理想,将剂量增至每次5mg.结果 经过8周治疗患者坐位血压明显下降,血压降压显效率73%,有效率为20.6%,总有效率为93.6%.治疗过程中血压变化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心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效果确切、持续平稳、作用时间长.

    作者:刘洋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高压氧治疗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近期疗效及护理

    目的 探讨婴儿氧舱治疗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近期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将139例足月、重度HIE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 治疗1周内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有69例(92.0%)、29例(45.3%)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两周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有70例(93.3%)、33例(51.6%)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36分,分别有45例(60.0%)、13例(23.2%)头颅CT示低密度范围明显缩小或消失,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重度新生儿HIE,近期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

    作者:于淑梅;杨艳霞;高鲁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