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研究

赵金凤;谢金湖

关键词:抗环瓜氨酸肽, 抗体检测, 类风湿关节炎, 诊断价值, 临床意义, 分析报告, 病历资料, 阳性率
摘要:为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中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阳性率,探讨抗CCP抗体在RA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笔者就77份病历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菌尿和结晶尿对尿液分析仪测定红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菌尿、结晶尿对尿沉渣分析仪(UF-50)和尿干化学分析仪(MA4120)测定红细胞的影响.方法 尿沉渣分析仪和镜检法分别测定菌尿、肪尿以及结晶尿、非结晶尿中的红细胞含量;尿干化学分析仪和单克隆潜血板法分别对菌尿、肪尿以及结晶尿、非结晶尿尿中的潜血进行测定.结果 菌尿组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尿中红细胞的假阳性率明显高于肪尿组,尿干化学分析仪测定尿中潜血的假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晶尿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尿中红细胞的假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结晶尿组,但尿干化学分析仪测定尿中游血的假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菌尿及结晶尿均影响尿沉渣分析仪的红细胞检测结果,菌尿对尿干化学分析仪的潜血测定也有影响,但是结晶尿对尿干化学分析仪的潜血测定没有影响,这对尿液检验的质量控制有一定帮助作用.

    作者:慕进勇;王向岩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1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估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优越性和安全性.方法 15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Allen试验,选择右侧桡动脉作为穿刺插管的部位,血管途径建立以后置入造影导管进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造影成功145例,成功率为96.67%;5例失败,改为右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获得成功,未出现穿刺部位血肿、桡动脉闭塞、术后局部皮下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结论 与股动脉入路相比桡动脉入路冠脉造影有相似的成功率,桡动脉穿刺技术和有效处理桡动脉痉挛是造影成功的关键,经桡动脉径路冠脉造影是安全、可行的造影方法.

    作者:宋小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健康教育

    1 临床资料2007年1月~2008年3月本科经过明确诊断为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115例,男58例,女57例,年龄14~85 ,成年人居多,平均年龄42岁.其中经口服农药89例,防护不当21例,误服5例.

    作者:孔凡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研究

    为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中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阳性率,探讨抗CCP抗体在RA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笔者就77份病历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金凤;谢金湖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开展新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提高手术室护士综合能力的效果与体会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医学科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手术室已经成为应用多种高新技术的场所,各类仪器设备处于佳状态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针对过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单一培训模式,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培训的目的,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建立一个新的护理管理培训模式,即培训-考核-管理-使用一体化的良性循环模式,进一步促使手术室护士熟练掌握手术急救设备的使用及其保养维护的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韩剑英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长春新碱为主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8例观察

    我院自2000年08月~2005年08月采用以长春新碱为主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8例,取得较为满意疗效.

    作者:谭秀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产前护理干预对分娩的影响

    在产科门诊对用户实施护理干预,对分娩有一定的影响.现将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美英;杨彩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医院收费系统设计概述

    1 系统特点本系统采用控制层技术和模块化结构,使数据与程序相对独立、程序与控制参数相对独立,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系统门急诊收费子系统、住院管理子系统、药库管理子系统、药房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院长查询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系统功能维护子系统等子系统,其功能覆盖医院信息的主要方面,手段先进,操作简便,实用性强.

    作者:莫良先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效果及副作用情况,并与氯0胺酮复合丙泊酚和传统无麻醉状态下行人工流产术作比较.方法 选择门诊ASA I级早期妊娠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术者9000例,随机分成三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为A组,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为B组,传统无麻醉状态下人流术者为C组.每组3000例.A组:瑞芬太尼1.0μg·kg-1持续静注60s,随后以0.1μg·kg-1·min-1持续输注,瑞芬太尼诱导结束后静注丙泊酚1.0mg/kg;B组:氯胺酮0.3mg/kg,不用释稀,于肘正中静脉缓慢注射,2min后静注丙泊酚lmg/kg,持续静注60s.C组:直接手术.结果 A组患者对镇痛效果表示高度满意,VAS为(99.1±5.5)mm.B组无痛率达98%,VAS为(98.2±12.77)mm.C组72%疼痛难忍,VAS为1mm.A、B两组用药前后脉搏(HR)、呼吸(RR)、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稳(P>0.05),出血量与C组相比无增加,无人流综合征发生.C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为13%(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安全可行、效果确切,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用量,比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更为安全.

    作者:钟恒凡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的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对20例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15分法)、术后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及影像学结果评价手术效果,并分析其并发症.结果 20例平均手术时间(162±2.4)min,平均出血量(640±5.6)ml.平均随访8个月,手术前后JOA评分有差异显著(P≤0.05),JOA评分临床改善率为79.05%;患者主观满意度优良率为86.25%;骨折融合率为95%.并发症包括4例硬膜撕裂;一过性单侧神经根麻痹、假关节形成各1例.结论 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复法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李永军;陈方焘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虫草菌丝粉对NK细胞自然杀伤率的调节作用

    为了探讨虫草菌丝粉对免疫系统,特别是人体NK细胞功能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口服虫草菌丝粉胶囊的临床试验,测量了NK细胞自然杀伤率.

    作者:戴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肢体语言与护患沟通的技巧

    肢体语言是非语言性沟通的重要形式,主要是指人体运动所表达的信息,包括人的躯体外观、步态、表情、眼神、手势等.美国心理学家艾尔-梅拉别恩认为信息交流的效果(100%)=文字(7%)+单调(38%)+面部表情(55%).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肢体语言的作用,将对做好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20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对肢体语言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进行总结如下:

    作者:祁洪霞;张秀芹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1例鼻腔牙经鼻内镜摘除术的护理

    鼻腔牙亦各额外牙或逆生牙,多发生于鼻腔底部和上额窦底部,可发生于任何年龄[1].它发病因素包括:遗传倾向、发育障碍、鼻源性或牙源性感染、外伤或囊肿后的移位等,临床上少见.治疗上以手术摘除为主.我科在2007年9月收治了1例成人鼻腔牙患者并成功施行手术治疗,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刘引弟;王东芳;黄金凤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1536份临床标本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医院2006年度部分临床标本的细菌感染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按照临床致病菌的培养与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方法,对我院2006年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血液、分泌物、胆汁、中段尿共计1536份常见标本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培养、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致病菌503株,其中血液标本1025份,分泌物143份,中段尿193份,胆汁标本175份,检出率分别为10.6%、87.4%、76.0%、70.5%.药敏试验显示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菌为敏感,其敏感率为89.9%,其次为头孢他啶,敏感率为85.3%,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的敏感率高达98.4%,其次为环丙沙星,敏感率达86.6%.结论 了解常见致病菌的分布与检出及药敏情况,结合临床,达到合理、安全指导临床选用抗生素,确保治疗的目的.

    作者:何学贤;杨妤;廖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支气管哮喘的护理体会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气道缩窄.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气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发作和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治疗缓解.治疗不当,也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因此防护和治疗均至关重要.现将本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何炜智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影响视力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影响视力的因素.方法 216例(236眼)糖尿病患者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对影响患者视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影响视力的因素为角膜水肿浑浊、屈光不正、眼底病变、后囊浑浊、反应性虹睫炎、晶状体夹持.结论 糖尿病患者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提高视力的方法,术前时患者精确检查、术中熟练操作和改进术式,可以减少术后影响视力的因素.

    作者:刘艳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硝普钠微量泵静脉给药治疗心力衰竭72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硝普钠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心力衰竭患者7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普钠微量泵静脉给药,观察心脏功能改变.结果 心功能改善Ⅱ级为23.61%,改善Ⅰ级为66.67%,无效为9.72%.结论 硝普钠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的血管扩张剂.

    作者:董海玮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小儿川崎病23例临床分析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先报告,曾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小儿出疹性疾病,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同时易并发冠状动脉损害.

    作者:郭瑜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卡托普利和血塞通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因之一.如临床期DN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DN的进展难以逆转.微量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标志,它的出现预示着病情将进一步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故对于DN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笔者应用血塞通胶囊和卡托普利对52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玉环;李明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1例产生了抗A1的AB型献血者

    A型血液有两种主要的亚型,为A1和A2型.同样AB型也有两种亚型,A1B型和A2B型.在常规的献血员血型检验和患者的血型检验工作中,A1、A2、A1B和A2B血型不必加以区别[1],A1、A2归到A型,A1B、A2B归到AB型.但在其亚型存在抗A,时,应细致的区分亚型,考虑供血和输血的问题.

    作者:田宗斌;王文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