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李世栋;徐克友

关键词:奈达铂, 吉西他滨,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摘要:目的 观察奈达铂(NDP)联合吉西他滨(GEM)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客观有效率和毒副反应.方法 全组26例非小细胞肺癌均由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应用方案:GEM 800~1000mg/m2+NS 100ml静滴30min,dl,8;NDP 80~100mg/m2+Ns500ml静滴,28d为一周期,每例至少完成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 26例均可评价疗效,客观有效(CR+PR)率42.3%,其中CR3例,PR 8例,SD 11例,PD 4例.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和轻度胃肠道反应.结论 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且毒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脑干出血9例临床分析

    分析9例脑干出血的临床诊断依据,并对CT、MRI检查及治疗预后作进一步讨论.

    作者:戴希友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强化服务意识方便医保患者

    当前,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城乡卫生服务发展迅速,医疗保险成网络.例如:新农合的实施,社区保健的发展,各大医院和定点医院的区域划分,使就医选择的路径不断加大拓宽.同时,广大参保对象对就医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怎样保证保险机构、医院、病人三者间的利益,是我们基层医保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正确解决的新问题.

    作者:丁秀杰;关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昏迷病人的护理

    1 一般护理昏边病人意识丧失,病情危重,应按危重病人的一般护理予以护理.病室安静,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床铺平整干燥,必要时加床档.病室中要准备急救药品和必要的急救用品,如氧气瓶、吸痰器、开口器、拉舌器、气管切开手术包、人工呼吸机等.

    作者:王晓燕;张秀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从我院儿保两年建卡情况看婴儿保健服务需求变化

    目的 进一步了解城市社区婴儿保健的现状及需求,使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更好地开展.方法 对我院2005年5月1日~2007年5月1日出生的300名0~1岁的婴幼儿母亲进行了婴儿保健服务需求的调查.结果 希望通过医生咨询得到保健知识的(占59.9%),其次是宣传手册(占49.9%)和书刊杂志(占46.2%).而目前常见的是从互联网上获取和了解有关信息(占70.7%).结论 医院对婴幼儿保健服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加强社区孕产妇健康教育,积极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儿保建卡率达到100%.

    作者:唐林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术前超声定位在微型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疾病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在患者群体中又以青年女性多见,大多数的甲状腺疾病既往必须依靠开放手术,但传统开放手术在颈部留下一条终生的疤痕,使青年女性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随着腔镜技术的兴起,这一技术便迅速被引入甲状腺手术领域,并进行了有益探索,现笔者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林建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

    异位妊娠是妇科急腹症,其破裂流产大出血常导致休克,若不及时诊断和积极抢救,可危及生命.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遵医行为的建立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现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吴旭光;高英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产前护理干预对分娩的影响

    在产科门诊对用户实施护理干预,对分娩有一定的影响.现将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美英;杨彩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母乳性黄疸与不明原因病理性黄疸64例临床分析

    黄疸是婴儿期常见疾病,母乳性黄疸的诊断通常靠除外其他病因及停母乳后黄疸迅速减退来诊断,但一部分母乳喂养患儿因无法停母乳治疗而不能诊断为母乳性黄疸,仅依靠药物治疗,二者比较,预后相似,现讨论如下.

    作者:白梅;黄亚铃;高军;马红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老年性急性阑尾炎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性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4例老年性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全部均手术治疗,1例死亡.结论 老年性急性阑尾炎有其临床表现、体征特点,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早手术治疗.

    作者:赖添武;莫志和;陈国锋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体会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它具有损伤重、发病急、死亡率高等特点.探讨它的抢救治疗可以减少死亡率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经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了颅脑外伤的诊治水平,但死亡率还一直徘徊在30%~60%之间[1].本院自2004~2006年共收治此类病人28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孙卫东;严拥军;王小东;黎景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肌肉注射安痛定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18岁男性患者,因肌肉注射安痛定3ml,半小时后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荨麻疹等不良反应,立即抗过敏治疗,症状缓解,2~3h症状完全消失.

    作者:董轩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效果及副作用情况,并与氯0胺酮复合丙泊酚和传统无麻醉状态下行人工流产术作比较.方法 选择门诊ASA I级早期妊娠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术者9000例,随机分成三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为A组,氯胺酮复合丙泊酚为B组,传统无麻醉状态下人流术者为C组.每组3000例.A组:瑞芬太尼1.0μg·kg-1持续静注60s,随后以0.1μg·kg-1·min-1持续输注,瑞芬太尼诱导结束后静注丙泊酚1.0mg/kg;B组:氯胺酮0.3mg/kg,不用释稀,于肘正中静脉缓慢注射,2min后静注丙泊酚lmg/kg,持续静注60s.C组:直接手术.结果 A组患者对镇痛效果表示高度满意,VAS为(99.1±5.5)mm.B组无痛率达98%,VAS为(98.2±12.77)mm.C组72%疼痛难忍,VAS为1mm.A、B两组用药前后脉搏(HR)、呼吸(RR)、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稳(P>0.05),出血量与C组相比无增加,无人流综合征发生.C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为13%(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安全可行、效果确切,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用量,比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更为安全.

    作者:钟恒凡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中等卫校依据学生心理期望开展计算机项目教学

    本文针对计算机教学特点,从学生出发,设立心理期望教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研究对策,得出必须开展计算机项目教学的结论.并结合自身在卫生学校计算机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以学生为本,组织计算机项目教学.

    作者:郑巍;李亚坤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1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估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优越性和安全性.方法 15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Allen试验,选择右侧桡动脉作为穿刺插管的部位,血管途径建立以后置入造影导管进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造影成功145例,成功率为96.67%;5例失败,改为右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获得成功,未出现穿刺部位血肿、桡动脉闭塞、术后局部皮下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结论 与股动脉入路相比桡动脉入路冠脉造影有相似的成功率,桡动脉穿刺技术和有效处理桡动脉痉挛是造影成功的关键,经桡动脉径路冠脉造影是安全、可行的造影方法.

    作者:宋小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恶性心律失常16例临床分析

    恶性心律失常是指临床发生的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起病急,发展迅速,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已成为内科,特别是心血管内科的急诊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院自2003年~2006年共收恶性心律失常16例,现就恶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作者:孙有保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整体护理在围手术期中的实施与体会

    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促进了我们手术室护理模式的改革,使病人及其家属受益、使病人享受到高品质的护理.整体护理的实施(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促使护士业务水平提高,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士的交流技巧.

    作者:赵黎;刘绍梅;王园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威海市城乡精神发育迟滞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威海市城乡精神发育迟滞患病率、分布特点、影响因素、病人的经济及治疗状况.方法 于2006年9月始在威海市区和3个县级市农村进行调查,共调查15岁及以上人口50174人.筛选后应用成人智残评定量表测查智力,以CCMD-3为诊断标准进行残疾评定.结果 共检出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118例,患病率及残疾卒均为2.35%.有随年龄增加患病率逐步降低趋势,男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农村明显高于城市(c2=12.79,P<0.01),单身者占绝大多数.近亲婚配、父母亲文化水平低、经济状况差为较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精神发育迟滞是我市居民丧失劳动力、因病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大力普及优生优育知识.提高人群整体素质,并将精神发育迟滞列为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作者:孙家果;张秀茹;勇磊;周兴朝;张倩;姚永泰;刘桂芳;林秀云;孙明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孕足月胎膜早破31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对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的影响,为围产期保健和并发症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2002年7月~2007年7月,5年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17例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膜早破可使手术产率(52.9%)、产褥病率(10.6%)、新生儿窒息率(9.2%)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胎膜早破的孕妇应根据孕周以及综合检查结果及时终止妊娠,以改善新生儿预后,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陈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罕见少年儿童多灶性脑梗死2例临床诊断治疗分析

    1 临床资料1.1 患儿,男,15岁,因在球场上打篮球时,突感头痛、失语、左侧肢体活动受限2h 入院.病前无咳嗽气紧及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病后无呕吐及抽搐.既往体健,无同类病史.入院时查体:T37.8℃,P 82次/分,BP 120/80mmHg,体重75 kg.

    作者:陈胜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护理带教中易发生的护理纠纷问题分析与对策

    在教学医院中,临床护理工作包括有护理带教工作,因此对护士的职业道德、专科水平、技术能力等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但由于临床护理带教工作环境复杂,护生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易引起医疗纠纷的潜在问题.

    作者:郑晓云;常杏萍;陈玲玉;田苗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