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胰腺炎40例诊治体会

白松涛;袁建喜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 重症急性胰腺炎, 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并发症, 治疗, 患者, 发病
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治疗非常棘手.笔者回顾分析了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4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及时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例ICP患者进行NST监测及药物治疗后及时终止妊娠.结果 经治疗及时终止妊娠后母婴预后良好.结论 及时终止妊娠,大大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作者:张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直肠癌Miles手术病人的护理体会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即Miles手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常规手术方式,由于手术方式复杂,病人创伤大,结肠造口改变了病人原来的排便方式,患者要承受身心的巨大压力,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前做好肠道清洁,术后做好造口和各种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是直肠癌Miles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

    作者:刘京荣;边美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妇科术后病人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手术治疗可以解除病人组织器官的原发病变或畸形,但手术的创伤和强烈刺激引起的疼痛可成为继发于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剧烈的疼痛不仅给病人造成精神、躯体的双重创伤,引起循环、呼吸功能紊乱及代谢、内分泌功能失调,而且严重者可影响疾病的转归.

    作者:陆惠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32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术前准备期间护理

    目的 报告了32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准备期间的护理.方法 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做好降压、纠正心律失常、扩容治疗的用药的观察和护理,合理评估术前准备效果,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本组32例病人手术获得全部成功,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笔者认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护理,是提高嗜铬细胞瘤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高宏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分析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及危害,笔者认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建立全面防护措施,施行标准化管理,严格执行清毒隔离措施等,可减少职业暴露损伤及危害,大限度地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

    作者:榻其桂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现阶段医疗纠纷处理对策的探讨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对疾病诊疗后果及其原因的认定存在分歧,患者及其亲属对诊疗工作不满,认为患者诊疗时间延长、增加额外痛苦,甚至出现死亡、伤残等情况是由于医务人员诊疗失误造成,患者及其亲属要求追究当事方责任或赔偿损失,需经过直接商议、行政调解、技术鉴定或法律裁决方可结案的医疗事件[1].

    作者:胡斌;毕玉彪;曹婧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04例临床分析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其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亦明显不同于非糖尿病病人,笔者就此进行探讨.

    作者:贾凤菊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眩晕患者的安全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眩晕患者的安全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眩晕患者可能存在的安全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对52例眩晕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病例治愈32例,好转20例.眩晕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意外跌倒,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结论 实施适当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眩晕患者的跌倒,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东芳;胡丽茎;莫木琼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重症鼻出血67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总结严重鼻出血的治疗方法,探讨应用鼻内窥镜技术在鼻出血治疗中的优势.方法 对近5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67例鼻出血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采取前鼻孔填塞止血的13例,通过前后鼻孔填塞止血的14例,激光止血4例,内窥镜下治疗35例:其中双极电凝烧灼或填塞止血30例,内窥镜下肿物摘除5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颌内动脉栓塞l例.67例均痊愈.结论 治疗严重鼻出血的关键是明确出血原因,找到出血的部位,并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采取不同治疗手段,而鼻内窥镜可准确寻找出血点,进行电凝止血,具有操作方便、痛苦小、创伤轻等优越性.

    作者:扈祚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蒙脱石散剂、阿莫西林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

    目的 观察蒙脱石散剂、阿莫西林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 对110例小儿腹泻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用蒙脱石散剂、阿莫西林保留灌肠,对照组(40例)口服蒙脱石散剂、阿莫西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包括止泻、脱水纠正、退热时间).结果 治疗组的止泻、脱水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蒙脱石散剂、阿莫西林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产后出血的预防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居于产妇死亡的4大原因之首[1],因此积极防治产后出血是产科工作的重要课题,而在防治中尤以预防为主,要想做到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作者:朱艳;邢佑红;苏言辉;陈永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间苯三酚在分娩中对产程影响探讨

    目的 观察间苯三酚在自然分娩中对产程、新生儿评分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头位初产妇78例,随机分为2组,间苯三酚组,宫口开大2~3cm,有宫颈水肿者用间苯三酚80mg静注38例;阿托品组,给予阿托品0.5cm宫颈注射40例.观察两组产妇用药后的产程变化及围产结局.结果 (1)用药至宫口开全的时间,间苯三酚组平均为(2.5±0.3)h,阿托品组平均为(4.3±0.3)h,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用药后2h的宫颈水肿消失率,间苯三酚组为97.4%,阿托品组为92.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阴道分娩率,间苯三酚组为97.4%,阿托品组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间苯三酚对促进产妇宫口扩张,加速产程进展有良好的作用,且对母儿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作者:张燕;钟月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附56例分析)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疗法临床意义.方法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从产前3个月开始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每月一次,总共3次.新生几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15d再注射一次.同时与乙肝疫苗联合应用,接种乙肝疫苗10μg/次,采用0、1、6月方案.结果 母婴联合免疫阻断治疗后,婴儿免疫成功率91%.结论 母婴联合免疫阻断疗法可使HBsAg的滴度下降.减少和阻断HBsAg进入胎儿体内,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

    作者:季金宝;刘锡华;孙祖峰;王惠民;周颖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男性尿道分泌物染色检查的病原生物分析

    男性尿道炎是男性科常见病,其病原学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自2005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涂片快速染色技术,对门诊男性科疑有尿道炎的患者6929例进行了病原生物分析:包括阴道毛滴虫、白色念球菌、加特纳菌、纤毛菌和淋病双球菌染色的形态学检验.

    作者:孙秀玉;刘宏杰;郑慧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肺结核患者化疗中合并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征及处理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化疗中合并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2~2007年收治的肺结核住院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性肝损害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损害者发生率15.6%;轻度肝损害者72.0%,中度肝损害者20.0%,重度肝损害者8.0%;发生在1~4周者20.0%,4~8周者68.0%,8周以上者12.0%,老年患者易发生;临床症状少且不典型;轻度肝损害者在原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保肝治疗,中度以上肝损害者暂停化疗药并保肝药治疗,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肝损害者比较常见,临床应用抗结核药物时,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发生肝损害及时给予有效的护肝治疗,调整化疗方案治疗,肝功能均可恢复正常.

    作者:刘浩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喹诺酮类药物对于老年病人的合理应用

    随着新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断问世,该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剂型多样、使用方便、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交叉耐药现象较少等优势,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因而其耐药性与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而老年病人如何合理地使用这类药物应引起重视.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护理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发生的原因及相应护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方法 回顾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发生与病人意识障碍程度、受伤部位、是否合并肺部损伤及院内感染有关.结论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证充足营养、恰当使用抗生素是预防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发生有效措施.

    作者:郑卓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多见于早产儿,病情凶险、预后差、病死率高,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规的治疗重点是纠正缺氧、表面活性物质疗法、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作者:陈淑娟;熊明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而手术室护士是手术室的核心组成部分,多种因素可使手术室护士受到职业危害,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明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糖尿病并发二重感染22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DM)并发二重感染,临床表现十分严重,治疗中困难较多,本文就我院22例作一临床特点分析.1资料与方法我院近年DM住院患者541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并发感染者281例(51.94%).经咽部分泌物、痰液、尿、粪、阴道分泌物等检查,有真菌感染者22例(7.82%).其中男9例,女13例,男女之比为1:1.44.年龄26~72岁,平均56.32岁.

    作者:尹光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