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年男性超重者与体重正常者的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的差异及减重对策

王秀明;聂道海;曾强

关键词:体重超重, 中年人, 男性, 护理,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探讨高收入中年男性超重者与体重正常者的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的差异,为中年男性超重者提供减重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4年3月~2005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特需门诊查体的254例35~50岁男性患者询问病史,根据BMI分为2组,BMI 25.0~29.9kg/m2为超重组(n=127),BMI 18.5~24.9 kg/m2为正常组(n=127).结果超重组的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超重的中年男性,必须采取相应的减重对策,减轻体重,预防肥胖相关的疾病发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对他汀类降脂药引起横纹肌溶解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自2000年以来他汀类降脂药引起横纹肌溶解的护理体会.结果在临床中有0.6%的患者出现横纹肌的损伤,虽然数量小但引起的危害大.结论应重视他汀类降脂药的用药安全,及时发现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

    作者:梁昕;宋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乳腺癌与鼻咽癌患者情感特征对比研究

    目的了解乳腺癌与鼻咽癌患者情感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对策.方法应用抑郁、焦虑测评量表等(SDS、SAS、HAMD、HAMA)和影响因素调查表,对56例乳腺癌和65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乳腺癌与鼻咽癌患者SDS、SAS、HAMD、HAMA均值和阳性率均高于正常人群,但2组癌症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影响因素调查显示,2组患者在治疗费用、治疗效果、家庭责任方面均占较高比例,乳腺癌组在家庭责任、自理能力、自尊丧失、不知病情、死亡威胁及夫妻感情方面的影响明显高于鼻咽癌组(P<0.05).结论乳腺癌与鼻咽癌患者由于性别、病种、治疗手段及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导致情感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建议在常规抗肿瘤治疗的同时,应根据不同病种、不同个体给予针对性的情感和社会支持,以促进癌症患者病体和心理的同期康复.

    作者:黄华兰;王逸茹;王妙君;江敏霞;陈秀容;黄少容;张华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腺样体摘除及鼓膜切开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分泌性中耳炎(SOM)为儿童多发病,并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儿童听力损失的常见病因.这种发育期间的听力损失将导致儿童的语言、教育及心理上的发育障碍[1].其发病因素复杂,与细菌感染、免疫反应有关.我科于2002年4月~2003年10月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儿59例,采用腺样体摘除术加鼓膜切开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欣;韩秋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老年急性脑卒中早期出院家庭康复训练的有效性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平衡早期出院接受家庭环境下运动、心理、智能全方位康复训练的有效性.方法将87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2周内出院为家庭组,接受家庭环境下运动、心理、智能全方位康复训练;超过2周继续接受住院常规治疗的患者为临床组.对2组患者康复训练效果利用美国康复医学会评估功能障碍严重程度量表进行评估.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功能独立性组内比较:2组患者训练前后各项指标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交流能力训练后2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2组间训练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病情平稳早期家庭康复训练同样可以达到康复目的,且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床周转率,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高柏青;邹德莉;毕娜;李燕丽;王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及溶栓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内瘘闭塞的原因及溶栓方法.方法用2 500单位/毫升的尿激酶生理盐水溶液40~80 ml(含尿激酶10~20万单位)对闭塞的内瘘反复抽吸、推注.结果对16例内瘘闭塞的患者进行溶栓处理,12例效果良好,血流量恢复正常,完全满足血透需要,1例血流量不足,3例无效.结论尿激酶溶液瘘管内静脉注射,溶栓效果显著,内瘘闭塞患者应及早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

    作者:伍丽珍;沈雪美;王维红;邱晶;黄云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史比欣与利君易舒存在配伍禁忌

    我科于2005年4月收入1名老年男性肺部感染患者,在遵医嘱治疗过程中出现1组配伍禁忌,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美光;张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输液巡视表的设计及应用

    随着近年来我科患者数量不断增多,输液量逐渐增大,护士更换液体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护理实践当中设计并应用病房输液巡视表,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运用,对提高工作效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婷;丁翠琴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探讨

    目的为提高老年病人留置针穿刺送管的成功率.方法选择我科住院老年病人10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50人,甲组采用退出针芯后再送外套管的方法进行留置针穿刺;乙组采用常用的送外套管后再退针芯方法进行留置针穿刺.结果甲组送管穿刺成率高于乙组.结论根据老年病人皮肤及血管弹性差的特点,穿刺送管方法应有别于其他年龄段病人.

    作者:莫文慧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肝病病人医嘱依从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病人医嘱依从性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作用,指导护士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护理质量和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确诊为慢性肝病的12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常规综合保肝治疗;B组:常规综合保肝治疗+针对病人实施护理干预;C组:常规综合保肝治疗+针对病人和家属实施联合护理干预.对3组病人医嘱依从性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3组病人医嘱依从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组病人医嘱依从性好,其病人好转率高达93.5%.结论对病人与家属进行医嘱依从性联合干预,是保证慢性肝病联合治疗有效性的有力措施.

    作者:许国琼;许素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简易计步仪的制作及应用

    中老年人或某些慢性病人在进行慢跑或散步锻炼时,常需根据医嘱,计算行进速度或计算活动量,这时如果有一台可以计算行进步数的仪器就非常有用了.我们参考相关仪器的工作电路图,自制了一台简易计步仪,可满足上述要求,并取得很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克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长发育的先天性畸形,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以往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对本病的治疗已从外科手术修补方法逐步转为采用介入封堵ASD.介入治疗不仅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更主要的是它较外科手术有许多优势,患者痛苦小,损伤少,不遗留任何疤痕,且住院时间短.

    作者:李晓彤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40℃雷佛奴尔溶液用于深部感染性伤口换药的效果观察

    目的选择对伤口损伤小、疗效好、费时少的伤口换药冲洗液.方法将9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40℃0.1%雷佛奴尔溶液冲洗浸泡伤口+庆大霉素纱条引流;对照组用常温0.1%雷佛奴尔溶液冲洗浸泡伤口+庆大霉素纱条引流.结果观察组伤口显效快,换药次数与伤口愈合天数均较对照组少.结论采用40℃0.1%雷佛奴尔溶液冲洗浸泡伤口,可减少各类伤口的换药次数及缩短其愈合时间.

    作者:陈志珍;邓春龄;李亚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心脏移植术后正确实施全环境保护的体会

    目的总结28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正确实施全环境保护工作经验,促进心脏移植术后监护工作的发展.方法2000年始至今成功完成心脏移植手术28例,术后1年存活率74%,长存活时间5年6个月.监护小组开展全环境保护隔离措施,使心脏移植术后监护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结果通过全环境保护隔离措施的实施,大限度地降低了心脏移植术后感染率.仅2例曲霉菌感染,1例经救治存活,1例曲霉菌血液感染死亡.术后早期感染率仅为7%,感染死亡率3.6%.结论目前,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已不再是心脏移植手术本身,而是对手术成功后围术期并发症的防治.开展全环境保护隔离措施保护患者,隔离病源,切断交叉感染途径,有效地控制感染.

    作者:苏洁;薛卫斌;郑霄;杨秀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年男性超重者与体重正常者的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的差异及减重对策

    目的探讨高收入中年男性超重者与体重正常者的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的差异,为中年男性超重者提供减重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4年3月~2005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特需门诊查体的254例35~50岁男性患者询问病史,根据BMI分为2组,BMI 25.0~29.9kg/m2为超重组(n=127),BMI 18.5~24.9 kg/m2为正常组(n=127).结果超重组的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超重的中年男性,必须采取相应的减重对策,减轻体重,预防肥胖相关的疾病发生.

    作者:王秀明;聂道海;曾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1例诺保思泰治疗蓝趾综合征的护理配合

    蓝趾综合征(blue toe syndrome)是指栓子自心脏或近侧的动脉壁脱落阻塞下肢血流,导致下肢和足趾缺血、疼痛,以致坏死的一种病变,病因多为粥样硬化性栓子[1].此病的患者常有明显的静息痛,日夜难眠,极为痛苦,需及时治疗,以避免截肢致残.一般采用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导管取栓等治疗[2].

    作者:徐广屏;翟颖;刘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减少儿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儿、家长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方法分析我院2004~2005年度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从护理风险识别、衡量与评价、处理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论述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结果儿科护理风险发生率高,患儿家长反应强烈.以院内意外伤害、用药错误为主.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减少和消除护理风险对患儿的危害,保障患儿安全,同时能保证医院的声誉和护理人员的士气,持续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琳琪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应用静脉穿刺模具提高临床实习生静脉穿刺技能的探讨

    目的探讨提高实习生静脉穿刺技能的方法.方法对12名实习生分别采用模具练习和常规练习.结果采用模具练习的实习生和采用常规练习的实习生穿刺技能有显著性差异;病人的疼痛感也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模具练习的实习生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成功率和穿刺疼痛程度均比常规练习组好.

    作者:聂陆娥;李小英;黄金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加强肝移植病人术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以及早发现和防治并发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方法对9例10次肝移植1例肾移植后肝肾联合移植病人进行围手术期密切观察和监测.结果1例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失功能行再次肝移植,1例死于肝移植后布加失综合症,其余8例术后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和监护,是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及早发现和防治并发症,是直接影响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徐晓红;陈爱武;高永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一种帽式输液携带支架的研制及应用

    临床上经常看到这样现象,对于长期输液恢复期的病人,在输液过程中想离床活动、入厕或短暂外出检查时某些特殊药物输液又不能间断,还有儿科患儿输液时经常哭闹不安,为了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常常是由家属或医护人举着输液瓶,由于手臂长时间的上举,使肩背部肌肉处于长时间的紧张状态.

    作者:陈琼;葛艳;王孟云;彭影;许家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PICC管的临床应用和护理进展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现状及护理进展.方法PICC置管方法,置管后并发症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导管堵塞的原因、预防及再通方法,导管液的选择,带管回家的护理,拔管的护理等几个方面综述.结果笔者认为PICC的临床应用,无论是抢救危重病人,还是肿瘤病人的化疗,手术及烧伤病人的静脉高营养等,均解决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化疗药物外渗的后顾之忧及高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害,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方便输入各种药物,且操作简单,直观,费用可以接受.结论在未来的输液理念中,护理工作者们将在PICC的应用领域中不断探索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方法,使用将更得心应手.PICC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付春华;于莹;赵淑燕;沈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