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琼;许素华
目的探讨对他汀类降脂药引起横纹肌溶解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自2000年以来他汀类降脂药引起横纹肌溶解的护理体会.结果在临床中有0.6%的患者出现横纹肌的损伤,虽然数量小但引起的危害大.结论应重视他汀类降脂药的用药安全,及时发现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
作者:梁昕;宋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中老年人或某些慢性病人在进行慢跑或散步锻炼时,常需根据医嘱,计算行进速度或计算活动量,这时如果有一台可以计算行进步数的仪器就非常有用了.我们参考相关仪器的工作电路图,自制了一台简易计步仪,可满足上述要求,并取得很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克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探讨了实现以人为本服务宗旨,深化整体护理内涵,创建舒心病房的制约因素,包括基础性、环境性、体制性、观念性和现实性等因素.提出了转变理念、规范管理、选准目标、配套制度等方面的对策措施.
作者:王素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内瘘闭塞的原因及溶栓方法.方法用2 500单位/毫升的尿激酶生理盐水溶液40~80 ml(含尿激酶10~20万单位)对闭塞的内瘘反复抽吸、推注.结果对16例内瘘闭塞的患者进行溶栓处理,12例效果良好,血流量恢复正常,完全满足血透需要,1例血流量不足,3例无效.结论尿激酶溶液瘘管内静脉注射,溶栓效果显著,内瘘闭塞患者应及早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
作者:伍丽珍;沈雪美;王维红;邱晶;黄云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接受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护理. 方法对37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术前指导,术后注意栓塞后综合征及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37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栓塞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发热、肝功能受损、恶心、呕吐等症状,均经对症处理及精心护理后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出院后3~24个月B超、CT随访复查:碘油完全填充、病灶完全消失21例;病灶缩小50%者12例;病灶缩小25%~50%者4例.结论术后的全面观察和有效护理是患者治疗成功的保障.
作者:王艳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提高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手术安全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了245例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容易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针对性措施.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使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手术的成功率达98%,术后患者满意率为99%.结论通过对护理人员系统专业知识和手术安全预见能力的培训,提高护士对护理安全的认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手术安全有效.
作者:胡伟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12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术前胃肠道及皮肤准备,术后患者回病房进行病情观察,术后活动指导,CO2气腹的护理,出院指导等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本组12例结、直肠癌患者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患者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预防并发症发生,减轻术后不适,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孙明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病人医嘱依从性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作用,指导护士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护理质量和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确诊为慢性肝病的12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常规综合保肝治疗;B组:常规综合保肝治疗+针对病人实施护理干预;C组:常规综合保肝治疗+针对病人和家属实施联合护理干预.对3组病人医嘱依从性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3组病人医嘱依从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组病人医嘱依从性好,其病人好转率高达93.5%.结论对病人与家属进行医嘱依从性联合干预,是保证慢性肝病联合治疗有效性的有力措施.
作者:许国琼;许素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现状及护理进展.方法PICC置管方法,置管后并发症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导管堵塞的原因、预防及再通方法,导管液的选择,带管回家的护理,拔管的护理等几个方面综述.结果笔者认为PICC的临床应用,无论是抢救危重病人,还是肿瘤病人的化疗,手术及烧伤病人的静脉高营养等,均解决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化疗药物外渗的后顾之忧及高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害,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方便输入各种药物,且操作简单,直观,费用可以接受.结论在未来的输液理念中,护理工作者们将在PICC的应用领域中不断探索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方法,使用将更得心应手.PICC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付春华;于莹;赵淑燕;沈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蓝趾综合征(blue toe syndrome)是指栓子自心脏或近侧的动脉壁脱落阻塞下肢血流,导致下肢和足趾缺血、疼痛,以致坏死的一种病变,病因多为粥样硬化性栓子[1].此病的患者常有明显的静息痛,日夜难眠,极为痛苦,需及时治疗,以避免截肢致残.一般采用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导管取栓等治疗[2].
作者:徐广屏;翟颖;刘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的主要科室之一,因其病人多来自院内各科室,且病情危重,病种复杂,致使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对增高,一般在40%~80%[1].ICU医院感染问题是导致抢救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2],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影响医院的声誉,同时给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现从护理角度对ICU医院感染因素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关护理措施.
作者:陈雪妹;谈萍;黄海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微创介入腹腔置管引流治疗肝胆胰脾腹部手术后腹腔脓肿的护理.方法选择肝胆胰脾腹部手术后腹腔脓肿18例,配合医生采用介入技术置管;术后加强观察及合理用药,根据脓腔及引流情况,每日生理盐水加抗生素冲洗直至脓腔消失.结果18例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介入腹腔置管引流具有安全可靠、疗效确实、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小的优点,是治疗肝胆胰脾腹部手术后腹腔脓肿的有效方法,术后引流管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朱焕改;戴智玉;杨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为提高老年病人留置针穿刺送管的成功率.方法选择我科住院老年病人10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50人,甲组采用退出针芯后再送外套管的方法进行留置针穿刺;乙组采用常用的送外套管后再退针芯方法进行留置针穿刺.结果甲组送管穿刺成率高于乙组.结论根据老年病人皮肤及血管弹性差的特点,穿刺送管方法应有别于其他年龄段病人.
作者:莫文慧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不同给药方法与临床治疗护理效果的关系.方法将186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B组、C组.静脉推注给药(A组)113例,微量泵给药(B组)26例,先静脉推注达阿托品化后微量泵给药(C组)47例,对3组进行比较.主要评价内容为阿托品化时间、给药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结果A组给药次数明显多于其他2组(P<0.05);B组阿托品化时间明显延长(P<0.05),且平均住院天数也延长(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静脉推注达阿托品化后微量泵给药,既能快速达到阿托品化,减少给药次数,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又能保持血药浓度稳定,生命体征波动范围小,有利于治疗与护理效果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金娥;王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收入中年男性超重者与体重正常者的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的差异,为中年男性超重者提供减重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4年3月~2005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特需门诊查体的254例35~50岁男性患者询问病史,根据BMI分为2组,BMI 25.0~29.9kg/m2为超重组(n=127),BMI 18.5~24.9 kg/m2为正常组(n=127).结果超重组的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超重的中年男性,必须采取相应的减重对策,减轻体重,预防肥胖相关的疾病发生.
作者:王秀明;聂道海;曾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提高高通量血液透析护理技能和应用.方法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行45次治疗.结果治疗后经清除中分子,解决了透析中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在不同程度上患者病情均有好转.结论要提高治疗水平,护理程序要趋于针对性规范化,这是减少护理问题发生的重要环节.
作者:蒋莉;张万君;阮安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本文主要针对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特征及其在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Deafness,简称SND)临床应用中的护理、观察要点进行阐述.指出活血化瘀中药其在SND临床应用中,配合适当的护理对于SND患者的听力恢复常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曹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临床上经常看到这样现象,对于长期输液恢复期的病人,在输液过程中想离床活动、入厕或短暂外出检查时某些特殊药物输液又不能间断,还有儿科患儿输液时经常哭闹不安,为了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常常是由家属或医护人举着输液瓶,由于手臂长时间的上举,使肩背部肌肉处于长时间的紧张状态.
作者:陈琼;葛艳;王孟云;彭影;许家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运用莱宁格的文化关怀护理理论,在基础护理学教学过程中,以之为原则,以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与学生文化关怀素质为重点,将文化关怀与知识技能教学融为一体,对教学重点、教学方式等进行探索,启发引导护生转变角色,亲自去体验病人的痛苦,引导护生在操作全过程中主动去理解、关心、爱护、帮助病人,培养护生努力探索、积极奉献的人文关怀的情操,激发学生主动、刻苦学习及训练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丁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支架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19例重度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在支架治疗围手术期内行护理常规,包括术前新知识的培训,术前用药准备;术中神经症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监测,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19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损伤小,恢复快,通过围术期护理可缩短住院时间,逐渐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朱杰;马晓娟;常青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