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活血化瘀类中药在感音神经性聋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曹媛

关键词:听力丧失, 感音神经性, 活血化瘀中药, 护理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特征及其在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Deafness,简称SND)临床应用中的护理、观察要点进行阐述.指出活血化瘀中药其在SND临床应用中,配合适当的护理对于SND患者的听力恢复常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美乐滴时间化疗泵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采用美乐滴便携式时间化疗泵治疗,时间化疗的疗效及便携式化疗泵的科学性、优越性、安全性及方便性.方法治疗前做好35例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向其详细讲解机器的性能及深静脉穿刺置管的必要性,佩带化疗泵期间的注意事项,用药后不良反应的预防及自护知识,治疗后动态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密切观察机器的运转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排除.结果达到预期目标:疗效大,毒性小,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应用美乐滴时间化疗泵使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血药浓度维持稳定,而且具有安全性与方便性.

    作者:庄娥;王红;闫荣;张继红;刘新平;马新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1例诺保思泰治疗蓝趾综合征的护理配合

    蓝趾综合征(blue toe syndrome)是指栓子自心脏或近侧的动脉壁脱落阻塞下肢血流,导致下肢和足趾缺血、疼痛,以致坏死的一种病变,病因多为粥样硬化性栓子[1].此病的患者常有明显的静息痛,日夜难眠,极为痛苦,需及时治疗,以避免截肢致残.一般采用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导管取栓等治疗[2].

    作者:徐广屏;翟颖;刘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40℃雷佛奴尔溶液用于深部感染性伤口换药的效果观察

    目的选择对伤口损伤小、疗效好、费时少的伤口换药冲洗液.方法将9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40℃0.1%雷佛奴尔溶液冲洗浸泡伤口+庆大霉素纱条引流;对照组用常温0.1%雷佛奴尔溶液冲洗浸泡伤口+庆大霉素纱条引流.结果观察组伤口显效快,换药次数与伤口愈合天数均较对照组少.结论采用40℃0.1%雷佛奴尔溶液冲洗浸泡伤口,可减少各类伤口的换药次数及缩短其愈合时间.

    作者:陈志珍;邓春龄;李亚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舒心病房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的探讨与分析

    探讨了实现以人为本服务宗旨,深化整体护理内涵,创建舒心病房的制约因素,包括基础性、环境性、体制性、观念性和现实性等因素.提出了转变理念、规范管理、选准目标、配套制度等方面的对策措施.

    作者:王素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护理病案首页书写与应用

    病历书写中的护理文件是医生对患者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我院护理部自2004年7月,将护理病案正式纳入住院患者的病历中,提高了护士的观察能力和护理文件书写能力.我院护理病案的组成包括体温单、护理病案首页、一般护理记录单、危重褥疮护理记录单、介入治疗术观察表等均进入病历保存.护理病案首页在护理记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全院从2004年7月~2005年10月共书写护理病案首页3035份,现将护理病案首页的内容和应用做一简单的介绍.

    作者:张爱军;邓宝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乳腺癌与鼻咽癌患者情感特征对比研究

    目的了解乳腺癌与鼻咽癌患者情感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对策.方法应用抑郁、焦虑测评量表等(SDS、SAS、HAMD、HAMA)和影响因素调查表,对56例乳腺癌和65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乳腺癌与鼻咽癌患者SDS、SAS、HAMD、HAMA均值和阳性率均高于正常人群,但2组癌症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影响因素调查显示,2组患者在治疗费用、治疗效果、家庭责任方面均占较高比例,乳腺癌组在家庭责任、自理能力、自尊丧失、不知病情、死亡威胁及夫妻感情方面的影响明显高于鼻咽癌组(P<0.05).结论乳腺癌与鼻咽癌患者由于性别、病种、治疗手段及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导致情感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建议在常规抗肿瘤治疗的同时,应根据不同病种、不同个体给予针对性的情感和社会支持,以促进癌症患者病体和心理的同期康复.

    作者:黄华兰;王逸茹;王妙君;江敏霞;陈秀容;黄少容;张华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探讨

    目的为提高老年病人留置针穿刺送管的成功率.方法选择我科住院老年病人10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50人,甲组采用退出针芯后再送外套管的方法进行留置针穿刺;乙组采用常用的送外套管后再退针芯方法进行留置针穿刺.结果甲组送管穿刺成率高于乙组.结论根据老年病人皮肤及血管弹性差的特点,穿刺送管方法应有别于其他年龄段病人.

    作者:莫文慧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减少儿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儿、家长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方法分析我院2004~2005年度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从护理风险识别、衡量与评价、处理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论述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结果儿科护理风险发生率高,患儿家长反应强烈.以院内意外伤害、用药错误为主.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减少和消除护理风险对患儿的危害,保障患儿安全,同时能保证医院的声誉和护理人员的士气,持续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琳琪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给药方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不同给药方法与临床治疗护理效果的关系.方法将186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B组、C组.静脉推注给药(A组)113例,微量泵给药(B组)26例,先静脉推注达阿托品化后微量泵给药(C组)47例,对3组进行比较.主要评价内容为阿托品化时间、给药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结果A组给药次数明显多于其他2组(P<0.05);B组阿托品化时间明显延长(P<0.05),且平均住院天数也延长(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静脉推注达阿托品化后微量泵给药,既能快速达到阿托品化,减少给药次数,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又能保持血药浓度稳定,生命体征波动范围小,有利于治疗与护理效果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金娥;王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斯蒂尔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斯蒂尔病(变应性亚败血症)是以高热、皮疹、关节症状和血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四项为主征的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1].由于反复发热,关节肌肉疼痛,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病人的情绪紧张、焦虑,给临床的治疗护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我院2001年6月~2003年12月共收治斯蒂尔病12例,现将有关的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唐玉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输液巡视表的设计及应用

    随着近年来我科患者数量不断增多,输液量逐渐增大,护士更换液体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护理实践当中设计并应用病房输液巡视表,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运用,对提高工作效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婷;丁翠琴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手术前、后的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方法掌握术前宣教、指导患者呼吸功能的锻炼、加强呼吸道的护理、胸腔引流管的护理、呼吸功能的锻炼、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注意饮食护理等,促使患者早期活动、对预防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结果通过对35例肺癌患者术后进行以上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特点、术前、术后要注意和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从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薇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央网络监护系统在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央监护网络系统在手术后护理中的临床作用.方法总结658例手术后应用中央监护网络系统的效果.结果应用中央监护网络系统可随时、连续、长时间地监测患者的重要生命体征参数,提高护理质量.结论中央监护网络系统实现多床位集中监护,是手术后病人安全的可靠保证,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廖月鲜;陆梅;陆爱金;陆迎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支架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19例重度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在支架治疗围手术期内行护理常规,包括术前新知识的培训,术前用药准备;术中神经症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监测,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19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损伤小,恢复快,通过围术期护理可缩短住院时间,逐渐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朱杰;马晓娟;常青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加强肝移植病人术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以及早发现和防治并发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方法对9例10次肝移植1例肾移植后肝肾联合移植病人进行围手术期密切观察和监测.结果1例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失功能行再次肝移植,1例死于肝移植后布加失综合症,其余8例术后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和监护,是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及早发现和防治并发症,是直接影响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徐晓红;陈爱武;高永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治疗所致低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已经跨入老龄社会,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介入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有效地降低了心血管病的病死率,但是在术中或术后出现的低血压却是极为危险的,可威胁病人生命,故及时发现及时正确处理此急症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就此问题发生的原因及护理进行分析.

    作者:苏宝香;金世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50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笔运用情况及相关知识教育的调查与评价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运用情况及相关知识的教育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胰岛素笔注射的相关知识调查评价表,评价5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注射操作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教育.结果88%的糖尿病患者连续使用注射针头>6次,超常时间、重复使用胰岛素注射针头的问题突出;72%的糖尿病患者没有掌握正确的皮肤消毒方法;近88%的糖尿病患者对自己所注射的胰岛素的剂型、作用时间等缺乏了解;62%的患者存在胰岛素笔的保存不当;86%的患者不重视或不知道出门携带救助卡.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后,患者对注射胰岛素技术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显著提高,P<0.05或P<0.01.结论糖尿病教育工作中,对胰岛素注射的技能性操作,指导要更细致、具体、全面、重复、示教与反示教结合,同时重视相关知识的强化教育,确保胰岛素注射更安全、有效.

    作者:邓玲;范丽凤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3例颅颈交界区畸形行哈罗氏架固定患者的护理

    颅颈交界区畸形主要是指枕骨底部及第一、二颈椎发育异常,其中包括有扁平颅底、颅底陷入、寰枕融合、颈椎分节不全、寰枢椎脱位、小脑扁桃体下疝(Arnold-chiari氏畸形)等[1],常伴有脊髓空洞症.

    作者:肖海凤;马玉芬;张占杰;霍晓鹏;史晓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微创介入腹腔置管引流治疗腹腔脓肿的护理

    目的探讨微创介入腹腔置管引流治疗肝胆胰脾腹部手术后腹腔脓肿的护理.方法选择肝胆胰脾腹部手术后腹腔脓肿18例,配合医生采用介入技术置管;术后加强观察及合理用药,根据脓腔及引流情况,每日生理盐水加抗生素冲洗直至脓腔消失.结果18例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介入腹腔置管引流具有安全可靠、疗效确实、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小的优点,是治疗肝胆胰脾腹部手术后腹腔脓肿的有效方法,术后引流管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朱焕改;戴智玉;杨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介绍一种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后的补救方法

    随着现代护理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浅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减轻因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而且也帮助长期输液者保护了静脉,符合人性化服务的要求.我们发现护理人员娴熟而精湛的操作技术,不仅可以消除病人对输液的紧张情绪,而且可以赢得病人的信任,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因此提高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下面介绍一种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后的补救方法.

    作者:管红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