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
产后出血是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之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产后出血又以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为常见.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助产技术、对预防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现将46例确诊为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郑美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骨盆外固定支架在急诊处理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9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建立多路静脉通道,快速输血输液纠正休克,血压仍得不到稳定时,2例作骼动脉造影,1例作剖腹探查,全部急诊行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 18例存活,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随访1.5~3a,除1例C3型骨折行二期手术内固定治疗外,17例单纯应用骨盆外固定架治疗的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随访10.5mo,根据骨折复位、疼痛、步态、肢体长度、髋关节活动度等分为优、良、可、差4级,优良率为88.9%.结论 骨盆外固定架急诊处理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操作简单,有利于抗休克治疗,其临床疗效确切,早期稳定血流动力学,多种外科手段干预,可提高重度骨盆骨折的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
作者:陈仲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护理查房是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是培养护士对病例进行综合分析,运用评判思维方法去观察、评估、推断、计划、评价的重要手段.
作者:王国华;董俊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与遗传、内分泌与代谢因素、饮食与精神因素有关.
作者:韩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作者:张向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稽留流产是指胚胎或胎儿死亡、滞留于宫腔内尚未自然排出者.稽留流产胎盘机化,胎盘与胎膜紧密黏附于子宫壁,造成刮宫困难,甚至子宫穿孔,亦可导致机体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大出血,严重影响了妇女的生活质量及正常生育水平.
作者:蔡敬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早期妊娠内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年,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效果肯定,成功率92%~93%左右,但与人工流产相比,也存在完全流产率低及出血时间长的不足之处.
作者:史静;甘德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鼻内镜鼻窦手术(ESS)将传统根治性、破坏性手术,变为根据病变的程度,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正常粘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窦粘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的微创手术.
作者:张红伟;杨丽敏;袁艳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降低褥疮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评估建立易发褥疮病人登记本;建立翻身卡;消除各种诱发因素;做好健康指导;严格交接班制度和奖惩制度.结果 褥疮发生率为零.提高了基础护理质量.结论 只要规范管理,落实到位,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和陪护人员的积极性,褥疮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郭利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无症状缺血性ST-T变化(隐性心肌缺血),是近年心脏病学的研究课题之一,又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因此,及时诊断老年性隐性心肌缺血在动态心电图中的表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周迎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由于肺功能受损,肺泡内慢性缺氧及低氧血症,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及红细胞、血小板各自的聚集性增强,导致血管阻力加大(肺动脉高压),心脏负荷加重,组织中血液灌注减少、滞缓,使炎症消散延迟或组织破坏.
作者:金晓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关爱产褥期妇女、关爱婴儿是关系到我国创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的重要问题.
作者:骆建华;李雪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我县职工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慢性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参检职工进行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一般检查及化验、彩超、心电图、X线检查.结果 查出高血脂、高血压、体重超重等.结论 体重超重、高血脂是导致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作者:郑继玄;胡学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碘伏和微波联合使用对感染伤口愈合的效果.方法 选择伤口感染者5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采用碘伏与微波进行换药,对照组采用我院传统的方法进行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3.35d和27.64d,平均换药次数分别为10.45次和21.32次.结论 采用碘伏与微波有助于感染伤口的愈合.
作者:王晓平;崔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20世纪60年代初同型半胱氨酸首次在尿中被发现,1969年Kilmer Mecully首次提出同型半胱氨酸(HCY)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现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在脑卒中的致病因素中受到了极大关注,现已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脑卒中的一种独立风险因子[1].
作者:王宝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和探讨新生儿病房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的制度的意义,分析在新生儿院内感染中所占的比例.以便采取切实的预防措施,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科2006年1月~2007年1月53例出院患儿发生的院内感染,采取整体回顾性调查.结果 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无菌操作不严格、物品消毒、医护人员双手卫生、住院环境不合格均有关,感染部位多见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结论 应加强新生儿病房内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意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作者:陈静;杨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急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急危症,发病急剧,病情凶险,一旦发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措施,可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我科自2004~2006年收治急性脑出血病人4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韩凤珍;伊文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稳步推进,特别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与护理学的交叉渗透,使护理心理学在整个护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作者:康克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羊水及脐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EPO)与胎儿窘迫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剖宫产分娩的足月孕妇205例,所有研究对象要求无其他妊娠合并症,剖宫产术前诊断有胎儿窘迫者为研究组,共112例,以头盆不称、臀位等无胎儿窘迫者为对照组,共93例.在剖宫产时抽取5ml羊水,胎儿娩出后抽取脐血4ml,采用放免法(RIA法)检测羊水及脐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值.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羊水、脐血EPO的检测结果及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体重的比较,研究组的羊水、脐血中EPO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体重的比较(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羊水及脐血中的EPO浓度是胎儿缺氧的标记.
作者:卢海英;郭晓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在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34例住院有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患者并随机分成3组:40mg组50例,20mg组44例,对照组40例.3组患者在正常饮食、继续原发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每晚服用辛伐他汀40mg或20mg,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调脂药物.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第6wk、3mo、6mo抽血查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肌酶,并同时观察有无肌痛、肌无力、肌炎、肌溶解、头晕、恶心等临床症状.结果 40mg与20mg治疗组均降低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P<0.05或<0.01),对照组的血脂水平改变无统计学意义;40mg治疗组、20mg治疗组的治疗前后四项血脂指标改变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6mo后,两个治疗组TC、LDL-C达标率为80%~96%,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前后ALT、AST、CK和C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出现肌肉疼痛或无力,未见褐色尿和肌红蛋白尿.结论 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用40、20mg剂量辛伐他汀均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且两剂量疗效和安全性相近.
作者:徐月玲;徐红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