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90例疗效观察

刘悦菊;乔海燕

关键词:异位妊娠, 药物治疗,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中药
摘要: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及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90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病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单用甲氨蝶呤,B组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及中药,2组均用药后记录患者自觉症状和一般情况,每周检测血β-HCG、血常规、肝肾功能及B超了解子宫及附件情况.结果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及中药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甲氨蝶呤.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及中药治疗异位妊娠具有起效快、保守治疗成功率高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初发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指导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因此而产生了许多压力,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对100例初发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初发精神病家属的心理存在着许多问题.

    作者:冯士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病例对照数据的统计分析

    随着生物技术和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简单利用病例对照考察疾病与某些因素的关系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的需要.通过生物技术测定的病例对照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等,建立重大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模型已经成为未来发展趋势.笔者考察了探索性数据分析的方法,阐述了ROC曲线原理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初春;王善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43例脑性瘫痪临床漏、误诊分析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儿童严重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能早诊断、早治疗,除极严重者外,均可以治愈或基本正常.但早期临床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极易造成临床上漏诊和误诊.

    作者:张平;刘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注重拐杖使用的宣教促进骨折病人康复

    下肢骨折在骨痂形成期以后都面临扶拐步行锻炼阶段,而拐杖的正确使用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全与顺利康复.经临床观察对比,经过宣教的骨折病人,无1例因用拐不当发生各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淑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研究

    目的 为探讨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价值.方法 将120例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随机地分成三组进行治疗,即思密达灌肠组40例(A组)、思密达口服组40例(B组)、卡那霉素灌肠组40例(C组),三组用药疗程均为15d,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思密达灌肠组临床疗效高于其它两组.结论 思密达灌肠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疗效肯定,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姜杰;王长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酒精性肝病60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作者:张向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妊娠晚期短P-R间期76例分析

    对妊娠晚期P-R间期缩短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及临床意义.

    作者:苏国青;林燕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全牙列颌垫用于无明显移位下颌骨骨折的研究

    目的 探讨全牙列颌垫用于无明显移位下颌骨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无明显移位的下颌骨非粉碎性骨折病人,恢复其正常颌关系后取模,制作全牙列颌垫,让病人戴用三月后去除.结果 X线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骨折断端对位良好,骨折线已变模糊.临床检查骨折线断端无松动,颌关系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简单的下颌骨前牙区单线骨折,能手法复位正确颌关系的情况下,可采用下颌全牙列颌垫法治疗.本法简单、方便、创伤小、效果确实可靠,为下颌骨骨折治疗方法的有益补充.

    作者:单保忠;刘同军;马锋;房建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低蛋白血症与药物不良反应

    低蛋白血症病人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尤其对于蛋白结合率高,安全范围小的药物.本文通过对低蛋白血症与药物不良反应关系的分析,提醒医务人员在使用此类药物时,要注意补充蛋白质及调整药物的剂量,尽可能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马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卧床脑血管病人褥疮的预防

    目的 降低褥疮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评估建立易发褥疮病人登记本;建立翻身卡;消除各种诱发因素;做好健康指导;严格交接班制度和奖惩制度.结果 褥疮发生率为零.提高了基础护理质量.结论 只要规范管理,落实到位,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和陪护人员的积极性,褥疮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郭利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的一种术式,它比传统的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住院日短、恢复快等优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绝大多数病人所接受.它是通过内窥镜在电视屏幕监测下进行技术操作的,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经过技术训练,熟悉手术器械及手术步骤,达到熟练的配合.现将手术室该类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秀梅;窦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银粉在根充术中的应用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坏死及根尖周病的一种方法,通过清除根管内的坏死、坏疽物质,进行适当消毒,充填根管,以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围组织的不良刺激,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病变的愈合.

    作者:张翠;程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氧氟沙星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抗菌药,不仅有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而且对葡萄球菌也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同时还扩大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谱.

    作者:王桂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自凝刀微创治疗子宫肌瘤85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经阴道自凝刀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院85例接受自凝刀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肌壁间肌瘤51例,浆膜下肌瘤11例,黏膜下肌瘤19例,宫颈肌瘤4例.结果术后1、3、6mo进行随访,总有效率达94.11%,其中黏膜下肌瘤及宫颈肌瘤有效率达100%.结论自凝刀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王朝馨;官慕芹;林立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性颅脑损伤后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变化的研究

    目的 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部分凝血指标变化对判断损伤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检测7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4h、3d、7d、14d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血浆含量,结合临床格拉斯哥评分(GCS)分型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预后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伤后24h内两项纤溶指标的检测结果与伤后7d、14d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Fg检测结果与伤后3d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DD含量与GOS呈负相关;Fg与GOS呈正相关.结论 DD、Fg对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临床应用的监测指标.

    作者:方强;王志强;朱子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老年食道、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27例老年食道、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针对老年食管、贲门癌围手术期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术前心理护理、营养指导、术后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等护理干预,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张娟;张书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关于社区护理的探讨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标志.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与死亡谱改变、家庭小型化以及医疗费用上涨,探索社区护理新途径,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的需求,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已成为21世纪护理工作研究的重点.

    作者:孟青;杨喜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护理体会

    探讨了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造影前护理、造影时护理及造影后护理.

    作者:韩坤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观察及护理

    近年来,对急性脑梗死进行再灌注治疗成为脑血管病研究的热点,溶栓治疗作为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措施被临床所接受.我科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佟丽华;张志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易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心源性猝死,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邵勇;任景艳;胡伟;郭美华;任景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