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注重拐杖使用的宣教促进骨折病人康复

刘淑英

关键词:拐杖, 骨折病人, 现报告如下, 下肢骨折, 临床观察, 步行锻炼, 形成期, 并发症, 康复, 骨痂, 安全
摘要:下肢骨折在骨痂形成期以后都面临扶拐步行锻炼阶段,而拐杖的正确使用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全与顺利康复.经临床观察对比,经过宣教的骨折病人,无1例因用拐不当发生各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晚期短P-R间期76例分析

    对妊娠晚期P-R间期缩短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及临床意义.

    作者:苏国青;林燕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29例宫外孕的超声表现分析

    宫外孕亦称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就有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超声检查是诊断此病的佳首选方法.

    作者:游晓芬;许家财;陈文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谈新生儿病房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意义

    目的 总结和探讨新生儿病房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的制度的意义,分析在新生儿院内感染中所占的比例.以便采取切实的预防措施,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科2006年1月~2007年1月53例出院患儿发生的院内感染,采取整体回顾性调查.结果 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无菌操作不严格、物品消毒、医护人员双手卫生、住院环境不合格均有关,感染部位多见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结论 应加强新生儿病房内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意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作者:陈静;杨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消化性溃疡的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消化性溃疡(PU)是消化系一慢性常见疾病,有自然缓解与反复发作的倾向,且易复发,治疗的目的在于缓解症状,促进愈合,防止复发.

    作者:董来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胃术后功能性和机械性排空障碍的鉴别与处理

    目的 探讨胃手术后排空障碍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39例胃术后功能性和机械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措施.结果 经保守治疗后6例好转;手术探查33例.术中证实为机械性因素引起梗阻26例;7例未发现明显机械性梗阻因素,其中4例作Brauns吻合,3例仅作探查空肠造瘘术,除1例术后仍出现排空障碍自动出院外,其余病人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胃术后排空障碍可能是功能性引起,也可能是机械性梗阻造成.应根据其临床表现、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的特征加以鉴别.如没有纹窄征象,应先行保守治疗,在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基础上可加用胃肠动力药,如排空障碍是功能性原因引起,大多症状在2~3wk内缓解,若无缓解征象,应考虑手术探查.

    作者:黄权;朱旻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张口困难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鼻咽癌由于其解剖和病理学的特点,首选根治性放射治疗,但因放射剂量大(一般DT>70Gy),放疗时间长(7wk以上),易使颞颌关节及咀嚼肌发生退行性变和纤维化、肌肉萎缩、关节硬化而引起张口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致残;部分患者被迫中断放疗.因此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鼻咽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后张口困难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26例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在放疗的同时采取早期穴位注射复合液及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接受鼻咽癌放射治疗.在放射治疗后,及治疗半年,一年半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门齿间距进行测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放疗后张口缩小的发生率为12.7%,其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为30.7%.半年后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47.6%,一年半后观察组为7.9%,对照组为49.2%(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早期穴位药物注射,同时配合康复训练),有助于降低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张口困难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朱清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对老年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并发其它疾病的认识(附40例临床分析)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以及结核病疫情的持续走高,老年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在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相互影响下,出现增多趋势.

    作者:郑连忠;朱应学;申万玲;王锐;郑月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综合征20例诊治体会

    通过对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综合征的诊治体会,进一步提高其早期诊断、早期呼吸支持的必要性,胆碱酯酶复能剂的准确及时应用,以进一步降低误诊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苗淑芳;刘爱莲;王新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61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

    剖宫产术是产科常见手术之一,它是一种创伤性手术,故有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一旦发生,轻者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花费,影响床位周转,重者发生子宫切口裂开,继发出血、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作者:孙洪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应用电视胸腔镜行肺大疱套扎夹闭切除、胸膜肿瘤电灼切除及胸腔病变取材病检71例体会

    目的 探讨应用电视胸腔镜(VATS)行肺大疱套扎夹闭切除、胸膜肿瘤电灼切除及肺胸膜病变取材病检的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本组71例,其中53例为自发性气胸入院,术中证实为肺大疱,均应用VATS行肺大疱套扎、夹闭切除,12例胸膜肿瘤取材后电灼切除,6例不明原因反复胸水患者胸腔取材明确病变.结果 53例肺大疱及12例胸膜肿瘤患者均一次手术切除治愈出院,无中转开胸及复发.6例不明原因反复胸水患者,应用VATS肺胸膜病变取材病检明确了诊断.结论 应用VATS治疗肺大疱及胸膜肿瘤效果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VATS在一些不明原因反复胸水患者,尤其是恶性胸水病例中,取材病检明确诊断、意义重大.

    作者:沈发杨;梅加林;殷德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倍美力用于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摘取31例

    雌激素主要是由卵巢产生,对维持女性生殖功能及第二性征有重要作用.绝经后的妇女因卵巢分泌雌激素极少,故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皱襞消失,宫颈萎缩,使宫内节育器的取出有一定困难.

    作者:粘桂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肌间沟臂丛神经扇形阻滞法的临床观察

    臂丛神经阻滞虽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但要达到理想、完善的麻醉效果却非常不易.我们从1994年始探索应用肌间沟臂丛神经扇形注射阻滞法,与传统的肌间沟法比较,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陈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附棱丸治疗肝纤维化46例临床观察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过程,也是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中间环节,因此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尤为重要.我们自1998年来采用附棱丸治疗肝纤维化收到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为生;王茂堂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心摆药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目的 探讨中心摆药与药品质量的关系,保证病人的用药质量及用药安全.方法 调查、分析中心摆药对药品质量的影响.结果 中心摆药对药品质量虽带来一些影响,但通过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极改进,终确保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者:路元珍;王翠娥;初海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浅谈老年人生理变化及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年病人的护理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大量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伴随心理功能的减退而出现老化,其中主要包括感知觉、智力和人格特征等诸多方面.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提出新的要求.

    作者:祁永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心理咨询门诊青少年就诊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发病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120例心理咨询门诊12~25岁青少年就诊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青少年精神障碍求医方式、诊断、主诉、诱因等各有不同.结论 青少年精神障碍种类很多,诱因明显,学校和家长应重视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

    作者:聂所成;严冬梅;张钰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老年人无症状缺血性ST-T变化在动态心电图中的表现

    无症状缺血性ST-T变化(隐性心肌缺血),是近年心脏病学的研究课题之一,又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因此,及时诊断老年性隐性心肌缺血在动态心电图中的表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周迎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4例临床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一种类型,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危及患者生命,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54例,取得了显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清杰;闻留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门诊输液室工作体会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窗口,服务质量、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我们医院曾经是企业医院,2003年由铁路推向地方,由于各医院竞争激烈,使我们的门诊量一度减少,经过几年在服务理念、护理质量、管理方向的改进,渐渐赢得了病人的赞同,巩固了医院的社会地位,病人逐渐增多.

    作者:王鲜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注重拐杖使用的宣教促进骨折病人康复

    下肢骨折在骨痂形成期以后都面临扶拐步行锻炼阶段,而拐杖的正确使用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全与顺利康复.经临床观察对比,经过宣教的骨折病人,无1例因用拐不当发生各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淑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