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HELLP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赵龙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HELLP综合征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HELLP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HELLP综合征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ELLP综合征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发病率为8.3%.参考Sibai的诊断标准,I型HELLP综合征7例,Ⅱ型HELLP综合征5例.治疗方法为在严密监护母儿情况下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尽快终止妊娠.结论 早期诊断、综合性治疗、适时适式终止妊娠,可改善HELLP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立止血使用不当加重凝血障碍1例报告

    立止血(巴曲酶)是从巴西腹蛇的毒液中分离、精制、提纯而得到的一种蛇酶针剂,其中含有两种类酶、类凝血酶和类凝血激酶.临床上用于预防术中或术后出血以减少创面量以及治疗胃肠道等脏器出血症状.

    作者:丁里玛提;石矿;顾杰;阿斯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胸肺恶性肿瘤心包转移10例临床观察

    胸肺恶性肿瘤心包转移如不及时诊治会增加死亡机率,因心包填塞导致循环衰竭可在短时间内死亡,若及早诊治不但解除心包填塞,亦给治疗原发病争取了时间.现笔者特将我科收治的肺癌、胸膜恶性间皮瘤、纵隔恶性淋巴瘤心包转移的患者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闫辉;李彦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应用的护理

    总结胃癌手术后早期应用空肠内管饲营养的经验,不断提高肠内营养应用的疗效.28例胃癌手术的患者.术前常规留置胃管.术中放置空肠营养管,术后24~48h开始实施空肠内管饲流质饮食,持续5~7d,通过必要的观察护理,患者术后体重减轻少、肛门排气时间快、主要并发症少、住院日较单纯静脉营养治疗缩短4~6d.

    作者:何玉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Q-T离散度的影响

    近年来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增加,因此QTd是判断AMI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1-2].2003年3月~2007年9月,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用参麦注射液治疗AMI患者38例,现将QTd的变化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刘正魁;袁建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颈椎病的康复护理193例

    2006年5月~2007年10月,我科收治颈椎病患者193例,主要采用电脑中频离子导入、诊疗、牵引、手法整复、中药等非手术疗法进行综合治疗,治愈显效率达81%以上.同时总结了一套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使治疗效果得以巩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士芳;段文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注重实习护生自信心培养

    随着社会对护理的需求不断增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护生的要求,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培养护士的自信心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将笔者对培养护生自信心的个人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凤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一起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核准的非法组织义诊案例评析

    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近几年,卫生行政部门加大对医疗服务的监督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优化了医疗执业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有一些不法行为,利用一些新的手段,达到推销某种产品,且越来越隐蔽,形式也更加多样,对监督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针对一起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核准的非法组织义诊案例进行评析,以期有所借鉴.

    作者:李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老年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方法的改进

    1 临床资料笔者于1997年1月至今共收治中老年斜疝病人56例,其中男55例,女1例;年龄在36~82岁之间,平均52.48岁;老年巨大疝7例;肥胖者29例.本组病人均采用改进的腹股沟斜疝修补法,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随访至今,无斜疝复发及其他远期并发症发生,对生育及性生活无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具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36例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救治体会

    目的 分析探讨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时作对侧探查或急诊CT检查.结果 136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弥漫性脑肿胀、脑水肿、大面积脑梗死、低血压、低氧血症等,迟发性颅内血肿恢复良好(52.5%),死亡率31.9%,弥漫性脑膨出死亡率85.9%.结论 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要综合分析,怀疑颅内迟发性血肿在排除术侧迟发血肿后,要考虑对侧直接探查或急诊CT探查.早诊、早治可改善预后.

    作者:龙清河;何爱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婴幼儿螺旋CT增强扫描的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总结婴幼儿CT增强扫描的技术特点.方法 选取受检患儿30例,造影剂为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镇静催眠药物10%水合氯醛或安定,剂量按公斤体重计算.结果 30例中,28例一次检查成功,2例首次检查惠儿无法镇静入睡,再次检查成功.结论 婴幼儿属于高危人群,在CT增强扫描中,正确使用造影刺,合理应用镇静催眠药物,作好造影剂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急救工作,可降低婴幼儿造影剂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刘新爱;付芳芳;黎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23名哈萨克族人血脂检测分析

    对自愿参加体检的哈萨克族人和汉族人血脂检测做了对照分析,结果报告,哈萨克族人的TC、TG、HDL-C和LDL-C均显著高于汉族人(P<0.01).这与我们阿勒泰地区地处新疆西北高寒地带及哈萨克族同胞民俗风情、生活饮食有密切关系.

    作者:左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骨盆骨折及其合并伤的救治

    骨盆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多见于交通伤、坠落伤和挤压伤.骨盆骨折是多发性损伤中常见的致死原因,死亡率在10%~30%,造成骨盆骨折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伴发的严重损伤,如血管损伤引起的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以及并发的脂肪栓塞,或由胸腹内脏器、泌尿生殖道损伤和腹膜后血肿继发感染所致产生的严重败血症和毒血症.我院自1997~2006年问共诊治骨盆骨折91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谢汉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的护理措施

    颅内血肿为颅脑外伤常见的继发性损伤,它起病急、变化快,常伴有意识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危及病人生命.严密细致的护理观察和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病人的预后及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探讨老年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模式

    近年来,糖尿病教育已被列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内容,老年糖尿病患者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并发症多,护理需求具有很多特殊性.我院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和增进糖尿病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掌握自我保健的技能,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积极配合参与糖尿病的康复治疗,满足患者多方面的需求,大大提高了家属和患者的满意度.现将具体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贺晓玲;王海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的观察与护理

    老年糖尿病是老年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常见的终生性疾病,包括60岁以后才发病或者是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至60岁以后的老年患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

    作者:赵树娥;王桂花;刘广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早产儿护理研究进展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满37wk、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活产婴儿.早产儿在活产婴儿中的发生率为5.6%,美国为7.1%~17.9%不等.国内报道早产儿死亡率为12.7%~20.8%.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弱,其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而有效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质量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的关键[1,2],现将国内外早产儿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善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急性病毒性甲型肝炎85例体会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甲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85例患儿给予一般治疗同时采用中药治疗.结果 85例均治愈.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甲型肝炎疗效好、价廉.

    作者:颜海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配有内套管的塑料气管套管应用效果观察

    气管切开术后,过去临床多使用金属气管套管.我院自2002年开始,临床应用进口掺硅聚乙烯塑料气管套管,因其具有气囊和卡口装置,除便于术后止血外,颈前手术时还可在气管切开后直接麻醉或接呼吸机.

    作者:胡国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60例子痫前期-子痫患者的妊娠结局与护理

    子痫前期-子痫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由于病因机制复杂,对孕产妇及胎儿危害较大,至今仍然是全球医学界关注的医学课题之一[1].

    作者:弓丽琪;贾艳霞;张秀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抗真菌药物氟康唑

    自从第一个现代抗真菌抗生素--灰黄霉素在1939年发明以来,对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步缓慢,长期以来,对严重的真菌感染,医生仍被迫地依赖于具有毒副作用的两性霉素B,自从1980年氟康唑(FCZ)由美国辉瑞公司发明并在1988年上市以来,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截止目前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它已逐步取代两性霉素B,成为公认的、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

    作者:张建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