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真菌药物氟康唑

张建丽

关键词:抗真菌药物, 两性霉素,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严重不良反应, 真菌抗生素, 真菌感染, 临床, 疗效显著, 灰黄霉素, 发明, 毒副作用, 氟康唑, 应用, 医生, 上市, 美国, 安全
摘要:自从第一个现代抗真菌抗生素--灰黄霉素在1939年发明以来,对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步缓慢,长期以来,对严重的真菌感染,医生仍被迫地依赖于具有毒副作用的两性霉素B,自从1980年氟康唑(FCZ)由美国辉瑞公司发明并在1988年上市以来,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截止目前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它已逐步取代两性霉素B,成为公认的、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建立军队高中级干部健康管理模式的探讨

    目的 研究解决军队高中级干部医疗保健存在问题的方法.方法 针对军队高中级干部医疗保健存在的问题,引进和利用健康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军队高中级干部健康管理模式.结果 推行军队高中级干部健康管理模式,将干部医疗保健的战略前伸,可加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是降低医疗支出的佳选择;重心下移、实行分级管理、建立家庭病床是提高床位有效使用和周转的佳途径;主动的维护和上门服务,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结论 推行军队高中级干部健康管理模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有前景的方法.

    作者:田京利;张莉;辛德清;仲伟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是由脑血管因素作为病因引起的疾病,以非对称性肌张力增高、慌张步态、呆滞、无静止性震颤和左旋多巴疗效不佳为临床特征.VP与帕金森病(Parkinson vdisease,PD)在诊断方面容易混淆,且两种病的治疗方法又不一样.笔者将VP的诊断、治疗以及影像学特点进行简述.

    作者:石星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肝癌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手术治疗肝癌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粒子的手术配合.结果 顺利完成放射性粒子手术的配合.结论 良好的手术配合是取得粒子植入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张永莉;杨瑞民;董启梅;王福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36例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救治体会

    目的 分析探讨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时作对侧探查或急诊CT检查.结果 136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弥漫性脑肿胀、脑水肿、大面积脑梗死、低血压、低氧血症等,迟发性颅内血肿恢复良好(52.5%),死亡率31.9%,弥漫性脑膨出死亡率85.9%.结论 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要综合分析,怀疑颅内迟发性血肿在排除术侧迟发血肿后,要考虑对侧直接探查或急诊CT探查.早诊、早治可改善预后.

    作者:龙清河;何爱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甲硝唑片局部治疗智齿冠周炎疗效观察

    智齿冠周炎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病,应用甲硝唑治疗智齿冠周炎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冠周炎早期病例200例,年龄18~30岁,均无间隙感染,不给予全身用药.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00例.

    作者:王秋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咯血28例疗效观察

    咯血在临床上常见,难治性咯血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困难,我科自1998年开始用地塞米松治疗此类病人,发现其止血效果好、见效快,非常显著.

    作者:汪红;葛春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再出血16例的诱因.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再出血的16例.占25.8%.结论 护理是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关键,密切的病情观察,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治疗的保证.

    作者:支向红;周玉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2002年以来,我们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蒂部进行改进后转位修复足跟、踝及足背皮肤缺损,临床应用7例,效果良好.

    作者:刘明华;王在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总结鼓室成形术对6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一2007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6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的病史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鼓室成形术进行治疗,并获得术后随访1a.结果 术后两周,移植物全部存活;术后1a 58例鼓膜生长良好,无一例感染复发;术后纯音听力提高30dB以上者41例,占66.13%,提高20~30dB者10例,占16.13%;提高10~20dB者11例,占17.42%.结论 鼓室成形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好.

    作者:唐斌;郭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抗真菌药物氟康唑

    自从第一个现代抗真菌抗生素--灰黄霉素在1939年发明以来,对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步缓慢,长期以来,对严重的真菌感染,医生仍被迫地依赖于具有毒副作用的两性霉素B,自从1980年氟康唑(FCZ)由美国辉瑞公司发明并在1988年上市以来,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截止目前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它已逐步取代两性霉素B,成为公认的、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

    作者:张建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药物保留灌肠对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46例腹泻惠儿运用参麦注射液,每次接1ml/kg加入2/3张液体中静滴,具体输液量根据脱水性质和电解质紊乱程度而定.灌肠药物为思密达及654-2注射波,<1岁思密达1.5g;1~2岁思密达3.0g,654~2注射液每次按0.5mg/kg,混合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保留灌肠,每日1~2次,疗程2~6d.结果 46例病例中,痊愈15例,占32.6%,有效28例,占印.9%,无效3例,占6.5%,总有效率为93.5%.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确切.

    作者:庄五兵;柳朝平;袁学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湿润暴露疗法治疗烧烫伤的临床护理体会

    烧烫伤是热力(火焰、灼热气体、液体、固体等)所引起的损伤,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稍有疏忽,就有被烧烫伤的可能.烧烫伤是外科的常见病之一,烧烫伤创面的处理是治疗烧烫伤的关键,护理也至关重要,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影响整个病程.我科于2003年1月~2007年10月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湿润暴露疗法治疗烧烫伤病人189例,疗效满意,现谈谈其护理体会.

    作者:王继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医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科采用保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曹会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临床常见三种病原菌的耐药分析

    妇产科感染,尤其是对甲氨西林等抗葡萄球菌抗生素耐药的金黄色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目前已成为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主要问题.

    作者:周国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308例临床研究分析

    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我院于2003~2007年5月止共收治各类肠梗阻患者800例,其中粘性连肠梗阻308例,占38.5%,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昌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药房管理的几点体会

    医院药房是集管理、技术、经营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药品分销的主体,其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药安全、有效,防范医患纠纷;提高医院的治愈率及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药房管理至关重要.现就我院药房工作谈几点体会.

    作者:卢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51例无痛人工流产术围手术期护理

    人工流产术是指妊娠14wk以内,凶疾病、防止先天性畸形儿出生、遗传病及非法妊娠等原凶而采用人工终止妊娠的手术[1],虽然手术安全简单,但流产中的疼痛往往是患者难以忍受的,无痛人工流产术是给予一定剂量的镇痛、镇静剂,使患者在无痛状态下进行人工流产术.2007年4月~5月,我院按患者意愿选择做无痛人工流产术151人次,术后患者均述手术镇痛效果好,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高霞;李德霞;郭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分析

    1 临床资料患者一,女,30岁,因剖宫产术后2a,下腹部切口疼痛1a余,于2003年7月入院.人院查体:见切口中央有一直径约2+cm的包块,质软,B超检查为囊性包块,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壁包块切除术.

    作者:王兴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笑气吸入分娩镇痛临床效果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1月~2007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足月妊娠、单胎头位、无产科并发症和内科并发症及胎儿异常等高危凶素的,临产后疼痛明显、年龄22~33岁、自愿使用笑气吸人镇痛分娩的初产妇432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条件下无镇痛措施的初产妇390例作为对照.

    作者:孙珍训;李传青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从循证医学信息源的增长看其趋势发展

    循证医学(evidente-based nursing,EBN)从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我国后,引起了医务人员的关注,并且作为研究热点问题在医学领域广泛开展.笔者拟就所拜读的有关循证医学文献计量学文献对其发展状况加以简析,旨在了解循证医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作者:潘卫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