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一例

梁文;贾洪顺

关键词:输尿管上段, 尿常规检查, 腹膜后纤维化, 肉眼血尿, 小结石, 症状, 平片, 尿痛, 尿频, 尿急, 扩张, 积水, 患者, 报告
摘要: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少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53岁,因左腰部隐痛不适1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症状,尿常规检查正常,腹平片检查疑左侧输尿管上段小结石,IVP检查示:左肾盂轻度积水,左输尿管上段扩张.……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囊性淋巴管瘤一例

    囊性淋巴管瘤因临床和X线平片上缺乏特异性而容易误诊,且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拟讨论一些注意不足的问题,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患者,男,52岁,有高血压病史数年;因发现左颈前肿物(后手术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个月而入院手术;无发热、咳嗽、咳痰、胸痛、气促等症状.住院期间胸片检查发现右上纵隔肿物而进一步检查.……

    作者:朱国明;宋亭;肖有成;郑秀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B超在诊断肝外胆管结石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B超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4例术前临床拟诊为肝外胆管结石行肝外胆道手术病人的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54例中B超检查诊断为肝外胆管结石并肝外胆管扩张47例,未显示结石回声7例.超声误诊2例.B超诊断正确率为83.3%(45/54).漏诊例结石均位于胆总管下段,直径<2cm.结论B超是一种无损伤,无痛性检查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对胆总管下段的小结石较易漏诊,对伴有钙化的胆管癌与结石相鉴别有困难.

    作者:翁庆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介入栓塞治疗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行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0例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及准备工作,术中配合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全身情况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并进行出院指导,以术后病人症状缓解率及有无护理并发症评价治疗护理效果.结臬39例患者甲状腺肿大均得到缓解,临床症状缓解率达98%,无护理并发症.结论有针对性地作好术前后护理工作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行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

    作者:龙腾;刘幼方;陈景萍;罗燕玲;朱丽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宫外孕MRI与CT诊断一例

    患者,女,28岁.阴道流血40余天,下腹阵发性绞痛11d;B超检查见宫体后壁回声增强而不均匀,附件未见异常,考虑子宫肌瘤,不除外子宫腺肌症;CT和MRI检查提示宫外孕破裂出血急诊入院.……

    作者:林惠岚;成官迅;陈燕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131)I-MIBG核素显像在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同时与CT、B超及尿VMA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方法病例选择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及经临床确诊的2例高血压患者、4例肾上腺肿大患者及1例肾上腺皮质瘤患者.受检者静脉缓注(131)I-MIBG 111MBg,注射后24h、48h使用SPECT进行全身和局部显像.结果3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可见患侧有异常放射性浓聚区,心肌、肝脏不显影.其他7例非嗜铬细胞瘤患者肾上腺不显影,但有6例心肌、肝脏显影.(131)I-MIBG显像阳性率为100%,CT检查阳性率为66.7%,B超检查3例患者只能定位,不能定性,VMA检测阳性率为100%.结论(131)I-MIBG显像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优于CT、B超和尿VMA测定.

    作者:邹德环;莫耀溥;佘立群;朱旭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99m)Tc-EC与(99m)Tc-DTPA肾显像特征的比较

    目的探讨(99m)Tc-EC与(99m)Tc-DTPA肾显像结果的差异.方法共分为3组,即肾功能正常组(15人)、肾功能轻中度受损组(37人,53侧病变肾)和肾功能重极重度受损组(27,41侧病变肾).用常规剂量的(99m)Tc-EC和(99m)Tc-DTPA分次进行肾显像,得出肾血流功能图像、肾图,并求出肾放射性摄取高峰时间(Tmax)、半排时间(T(1/2))、相对肾脏指数(RI)、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①在正常组中,(99m)Tc-DTPA的T(1/2)要大于(99m)Tc-EC,差异显著(P<0.0001),Tmax和RI差异不显著.②在肾功能轻中度受损组中,(99m)Tc-DTPA的Tmax要小于(99m)Tc-EC,差异显著(P<0.05),T(1/2)和RI差异不显著.③在肾功能重极重度受损组中,(99m)Tc-DTPA的RI要小于(99m)Tc-EC,差异显著(P<0.0001),Tmax差异不显著.④肾功能受损时,(99m)Tc-DTPA的功能图像和肾图差于(99m)Tc-EC,肾功能受损越重,差别越明显.结论①在同一生理或病理情况下(99m)Tc-EC和(99m)Tc-DTPA的肾显像结果有差异,(99m)Tc-EC肾显像的图像质量优于(99m)Tc-DTPA.②肾显像时,如不要求得出GFR,肾显像剂(99m)Tc-EC为优选.

    作者:张金山;梁波;陈次渝;李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大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三维钆剂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大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大血管病变行三维钆剂增强磁共振造影,先经肘正中静脉快速推入钆喷酸葡胺注射液23mmol/kg,注射速度2ml/秒,注药后连续采集23组数据,源像用MIP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本组资料中,夹层动脉瘤4例,主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2例,动脉硬化4例,大动脉炎2例,肾动脉狭窄3例.与IADSA结果对照,诊断符合率100%;图像质量;优秀15例,良好4例,差1例,优良率为95%.结论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能准确显示大血管病变,是评价大血管病变的有效、无创性方法.

    作者:温志波;黄凡衡;周杰;杨建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终末期肾心肺X线改变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心肺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1984年1994年间收治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入院时的胸部X线表现.并根据患者入院时的常用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分组,同时和其胸部X线表现进行研究.结果终末期肾时肺部X线改变主要和患者血液内尿素氮浓度和高血压有关(P<0.05)、心脏改变主要和高血压(P<0.001)、血红蛋白和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P<0.05)有关.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心肺X线表现主要和血液尿素氮浓度、高血压、血红蛋白和二氧化碳结合力密切相关.

    作者:刘洪;荣耀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和效果评价

    目的提供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制定肝癌介入治疗的健康教育计划,对临床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试行实验健康教育计划,在计划实施前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照组40人及实验组55人进行健康知识调查,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后,患者所掌握的健康知识(平均分)比实施前提高16.4分(P<0.01).结论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有计划地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

    作者:刘幼方;罗燕玲;许红璐;龙腾;蔡丽娥;张伟玲;唐碧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脾动脉栓塞材料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栓塞材料在脾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用带Dacron纤维毛钢丝弹簧、明胶海绵、00000号真丝线段和碘油对39例门脉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以及肝癌并脾脏转移灶的病人分别行脾动脉主干栓塞、部分脾实质栓塞;对术前、术后临床表现、周围血常现及脾脏大小进行对比.结果带Dacron纤维毛钢丝弹簧脾动脉主干栓塞治疗门脉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术后病人出血立即停止;明胶海绵或00000号真丝线段均用于部分脾小动脉栓塞治疗脾亢的病人,术后病人外周血常现改善明显,脾脏回缩,临床症状改善;碘油化疗药乳剂行部分脾实质栓塞治疗伴有脾脏转移灶的病人,碘油在脾实质及转移灶内存留.结论带Dacron纤维毛钢丝弹簧脾动脉主干栓塞对门脉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有明显的止血作用;00000号真丝线段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癌合并脾亢病人,副反应较明胶海绵为小.碘油适用于同时有脾转移灶的病人.

    作者:姜永能;包颜明;赵卫;胡正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混合性骨转移瘤的CT诊断

    目的探讨混合性骨转移瘤C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益征象,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混合性骨转移瘤的CT和X线表现,着重研究新生骨的形态及内部结构.结果12例混合性骨转移瘤中,多发10例(83.3%),单发2例(16.7%).CT主要表现为高密度的新生骨之间央存溶骨性骨质破坏.新生骨大小不等,形态各异,6例中心部出现密度相对减低区,其中4例大片状、地图状新生骨内部见不规则小点状低密度区,2例小结节或棉球样新生骨内部见边缘清楚的类圆形低密度区,形似牛眼.9例脊椎转移中,病椎兼有椎弓根受侵犯为40.3%.2例见局限性软组织肿块,占16.7%.结论结合临床资料及CT表现将有助于混合性骨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牛眼样新生骨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魏建明;徐丽华;吴家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脑型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

    目的总结23例经临床证实的脑型多发性硬化的MR表现,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23例患者,年龄1443岁,均行低场强MR检查,采用自旋回波序列,7例行增强检查.结果病灶病变以多发,散在分布为特征T1WI多呈低信号,T2WI信号增高,病变范围较T1WI明确.病灶有不同程度强化.MR可反映病变的空间及时间上的变化.结论MR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及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意义.

    作者:孙秋德;朱世平;王建平;侯鲁强;王扬;侯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真菌性上颌窦炎的CT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真菌性上颌窦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主要CT表现:单侧发病;窦腔内不规则团块状影,密度稍高于软组织,常伴有沙粒状、小条片状钙化;窦壁增厚.结论CT检查对真菌性上颌窦炎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杨林;陈所轩;何健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胸腰椎外伤性骨折MRI诊断与X线平片对照分析

    目的评价MRI在胸腰椎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比分析21例胸腰椎骨折的MRI及X线平片表现.结果X线平片21例共32节胸腰椎发生椎体骨折,其中单椎体骨折者11例,多椎体骨折者10例;单纯屈曲压缩型13例,爆裂型4例,骨折脱位型4例;附件骨折3例,MRI扫描所见椎体骨折的类型与X线平片均相同.但对附件骨折显示较差(仅显示1例),另外MRI发现椎体轻度骨挫伤10例共计19节,脊髓损伤8例,韧带损伤10例,硬膜外血肿6例.结论X线平片是脊椎损伤的基本检查手段,MRI是脊柱损伤必要的补充手段,能发现X线平片无法显示的隐匿性骨折及脊髓损伤、韧带损伤、硬膜外血肿,另外MRI对于骨折分型、判断脊柱失稳、椎管狭窄程度、鉴别急慢性骨折及制定治疗方案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锡增;王晓华;李振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50例中晚期肺癌BAI合并放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合并放射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50例中晚期肺癌动脉灌注化疗合并放疗的近、远期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总有效率78%,总缓解率98%;其1、2、3及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0%、38%、12%、8%.1例发生截瘫.结论动脉灌注化疗合并放疗是治疗中晚期肺癌安全及有效的方法之一,其近、远期疗效显著.

    作者:王跃珍;许炳育;陈晓钟;朱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西藏那曲地区肺结核117例的X线分析(附广东省湛江市肺结核109例X线对照)

    目的提高对藏北那曲高原地区肺结核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藏北那曲地区1996年7月至1999年9月间肺结核117例,初诊均拍摄胸部平片,并与沿海城市湛江同期、同年龄109例肺结核作对照,按1998年结核病新分类法分类,作者用双盲法分析两组的X线表现,用x2检验作统计分析.结果(1)原发型肺结核比例高,占7.69%,其中成人比例高,占4.3%,对照组继发型肺结核比例高,占93.6%;(2)病变形态呈肺段大片状比例高,占16.2%,对照组呈斑片状比例高,占74.3%;(3)病变侵及4个肺野及以上占31.6%,对照组约占16.5%;少见部位多见,如下肺野结核,占12.8%,而对照组仅占0.9%;(4)以空洞病变为主比例并不高,占11.97%,对照组占32.1%.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西藏那曲地区肺结核X线表现有明显不同于南方沿海城市湛江的特点.

    作者:游剑雄;顿珠旺堆;央拉;李长松;王兆锋;扎西;尼玛江才;许家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FLAIR序列鉴别脑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与血管周围间隙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FLAIR序列在鉴别脑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与血管周围间隙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50例腔隙性脑梗塞及30例非脑血管病变对照组病人脑部MRI资料.MRI检查包括轴位SET1WI及FLAIR成像,轴位及矢状位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结果50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人脑基底节区表现为多发点状病灶.SET1WI呈低信号改变.SET2WI呈高信号.FLAIR序列表现为点状高信号30例,病程均在1个月内;中心呈低信号,周围包绕环行或半环行高信号9例,病程均长于1个月;余11例病灶具有上述两种病灶特征,病程为1年内反复发作.30例对照组病人见基底节区小点状灶,MRI表现为SET1WI及FLAIR序列呈低信号改变,SET1WI呈高信号,周围脑组织正常.结论我们认为FLAIR序列可以鉴别脑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与血管周围间隙.

    作者:刘德祥;梁长虹;黄飚;曾辉;郑君惠;谭绍恒;曾琼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67例CT分析

    目的加深对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110处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CT表现,观察其形态、演变过程.结果本组病例以青壮年为多,占67.2%.15例为单纯性硬膜下积液,52例与其他颅脑损伤并发.CT表现47例可见颅盖骨内板下新月形或弧线形水样密度影,39例可见大脑镰旁条形或线形水样密度影.本病一般初发现时积液量较少,41例在12周内积液增多.65例经保守治疗后自行吸收;2例积液渐增多且量较大,手术后痊愈.结论急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既可发生于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也可位发生于大脑镰旁,故CT扫描范围应包括额顶部上矢状窦层面;急性硬膜下积液大多数可自行吸收,但少数病例需手术治疗.

    作者:夏东;刘建平;黄花开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创伤后迟发性脑出血的CT诊断

    目的探讨创伤后迟发性脑出血的发生和发展.方法回顾分析25例迟发性脑出血头部外伤后首次CT检查和CT复查资料,分析创伤后迟发性脑出血的发生时间、血肿部位及分布特点,首次CT检查所见与血肿发生的关系.结果72%的病例于外伤后第3天检出血肿,共检出血肿38个,可单发或多发,均分布于脑叶内,其发生与局部脑挫伤有关.13例因脑外血肿手术后症状恶化,CT复查发现脑内血肿.结论创伤后迟发性脑出血与脑局部挫伤有关,伤后1周复查CT可作出及时诊断.

    作者:冯海光;邱永友;周辅昔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肺癌的介入放射学(1)非血管性介入

    一、概述1883年,Leyden应用经皮经胸穿刺活检技术从一肺炎患者身上获得了细菌学资料.3年后,Menetrier运用该技术诊断了肺癌.这是非血管性介入方法在肺癌诊疗上早应用.其后的多年里,由于没有定位导向设备,且穿刺针口径太大,故并发症明显,该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

    作者:钱元新;陈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