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福;樊仕才;毛晓芬;陈碧君
目的探讨HASTE法单次屏气磁共振胰胆管造影(HASW-MRCP)诊断胆道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分析75例胆道病变患者的HASW-MRCP影像和手术结果,并与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比较.结果HASTR-MRCP诊断胆道病变,正确率96%(72/75);诊断胆管恶性梗阻灵敏度97.1%,特异度95%,阳性预测值94.4%,阴性预测值97.4%.35例恶性胆管梗阻中,HASE-MRCP显示癌肿32例,其癌肿发现率高于PTC(8/35).结论 HASTE-MRCP在胆道病变诊断中具有准确的定性诊断价值.
作者:江波;孟悛非;陈应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GE Lightspeed Ultra多层螺旋CT的主要性能指标.方法采用GE公司的多层螺旋CT—Lightspeed Ultra及Catphan模、AAPM模测试比较其主要性能指标.结果采用不同的模体测试时,多层螺旋CT的主要性能指标会略有偏差,但都基本接近其标称值.结论多层螺旋CT-Lightspeed Ultra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特别是具有更快的容积扫描速度及后处理能力,既可进行大范围的薄层扫描,又可进行回顾性薄层重建.
作者:茹光腾;肖远球;成佛金;周志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女,34岁.因咽痛、干咳、低热5d入院.体检无明显异常发现,胸片示:右中下肺见一约18cm×11cm大小,边缘清楚锐利,密度均匀的椭圆形肿块,右膈受压下移,心影稍左移(图1).侧位片见肿块位于前上方.CT示:右中下肺内见一18cm×15cm×10cm大小,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均匀的巨大椭圆形肿块,CT值30~37HU,未见钙化点,其内缘与纵隔相连,纵隔无明显移位(图2).CT诊断:右下肺良性肿块,考虑肺囊肿或肺隔离……
作者:冯海光;邱永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成像参数及成像序列对MRA图像的影响. 方法对7名健康自愿者的14条颈动脉分别行MRA检查,观察每一种主要成像参数改变及不同成像序列对MRA图像的影响.结果血流/组织信号对比随TR时间延长而降低;TE时间越长,颈动脉分叉部血流信号减弱越明显;射频偏转角越大,血流/组织信号对比就越高;激励层面增厚可增加成像范围,且可提高信噪比,但空间分辨率下降.3DMRA空间分辨率比2DMRA高,但成像范围受限,检查时间长.CEMRA比2DMRA成像时间短且成像范围大,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可避免复杂血流信号的丢失.结论影响颈动脉成像的序列及参数较多,恰当地选择成像参数及成像序列可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文戈;张雪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Hydrolyser导管行血栓切吸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例LEDVT患者,病变在左侧髂静脉2例,左侧髂股静脉8例,双侧髂股静脉5例.均经健侧股静脉穿刺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经患侧股静脉或胭静脉穿刺插管,行血栓切吸术,结合血管内溶栓治疗.结果本组15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100%(15/15).临床疗效显效11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3%(14/1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Hydrolyser导管行血栓切吸术结合运用溶栓等介入技术综合运用治疗下肢慢性DVT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崔慧勤;刘关保;何逸;史歌;周巨伦;杨兆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肾上腺血肿较少见,关于其影像学表现,国内外亦仅见个案报告,现报告1例如下:病人女,40岁,1998年12月有外伤史,例行胸、腹检查.当时查体:腹部表面光滑,活动度可,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改变.3d后在外院B超进行体格检查时发现肝右叶有异常回声……
作者:邱国华;梁飞虎;刘海波;李耀平;吴俊敏;冯小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的等宽探测器多层螺旋CT直接薄层扫描与回顾性薄层重建图像质量.方法 GELightspeed Ultra QA 模扫描及患者头部、胸部、腹部各50例进行CT扫描,比较直接薄层图像及回顾性薄层重建图像质量.结果在扫描条件及重建算法相同情况下,直接薄层扫描图像与回顾性薄层重建图像质量基本一致.结论等宽探测器多层螺旋CT的回顾性薄层重建基本可以取代直接薄层扫描.
作者:茹光腾;黄飚;曾辉;王为岗;肖远球;成佛金;周志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引起视网膜急性缺血,视力严重下降,是导致盲目的急症之一.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elusion,CRVO)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是引起视力丧失常见的原因.病理学已证实在CVRO早期中央静脉内存在血栓,所有CRAO病人都可能有眼动脉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栓子,近年经眼动脉内局部纤溶(Local intra-arterial……
作者:陈胜利;徐兆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不同体位造影寻找暴露动脉导管形态的佳投照方法,为堵闭术顺利进行提供必备条件.方法对695例动脉导管未闭病例行主动脉造影,其中包括左侧位造影,左、右前斜造影、正位造影,必要时加头尾角投照.分析各种造影体位对显示动脉导管的利弊.结果能充分显示PDA形态、大小、长度的投照角度分别是侧位605例,占87.1%,左前斜60例,占8.6%,右前斜22例,占3.2%其它位8例占1.1%.结论暴露动脉导管好投照位置是左侧位.当动脉导管开口较高,走向向上、向前时往往与主动脉重叠,用侧位加尾头角更合适,至于怀疑导管从降主动脉侧壁发出者宜采用斜位.
作者:谈文开;李其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筛窦内巨大骨化性纤维瘤,在鼻腔、鼻窦内骨化性纤维瘤中较为少见,我们遇到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病例1:男,25岁,左侧鼻塞、左眼球突出无痛,未治疗.鼻腔检查内见桑葚大小新生物,压迫鼻中隔.CT表现(图1、2):左侧筛窦内见3.5cm×4.0cm×4.5cm边缘光滑致密……
作者:伍小勇;赵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纵隔五分区法在纵隔占位病变定位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肿块患者的胸部平片和CT图像,按照五分区法统计不同性质病变在纵隔各区的分布情况.结果前上纵隔主要分布有胸腺肿瘤和淋巴结肿大,前下纵隔分布有胸腺肿瘤、畸胎类肿瘤和心包囊肿,后纵隔只集中神经源性肿瘤1种.85.7%胸内甲状腺肿居中上纵隔,全部的支气管囊肿、食道肿瘤、胸主动脉瘤、膈疝、脂肪瘤和88%的淋巴结肿大分布在中纵隔.结论纵隔五分区法简便易记,在胸部平片和CT图像上划线标记明确,以五分区法定位为基础,结合影像征象,能更准确地对纵隔占位病变作出定性诊断.
作者:魏建明;吴家标;曾裕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诊断.方法搜集了8例经病理证实的上述病例资料,均行X线胸部摄影检查.结果胸片可以观察到:病变呈双侧,有网状结节影,浓密的斑片状影和云团状影以及全肺实变影.结论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表现是多变的,X线胸片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终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作者:朱俭;温志波;王保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T及MRI对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颈部淋巴管瘤CT和MRI表现并与手术所见对照.其中CT6例,MR6例.结果儿童颈部淋巴管瘤CT和MRI特点是①多囊性(11例);②可出现“液-液平面”征象(3例);③沿疏松结缔组织生长(11例);④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12例);⑤肿瘤包绕血管、神经及脂肪(10例).结论CT及MRI检查对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明确病灶范围MR较CT优越.
作者:范淼;李子平;成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耳聋患儿内耳CT检查的技术方法.方法对32例先天性感音耳聋患儿行螺旋CT靶扫描,扫描时保持静卧,选取适当参数和扫描范围.结果30例均可满意显示外耳、中耳和内耳结构.结论对于不能配合的幼儿检查前给予镇静催眠剂;对婴幼儿适当降低管电压;扫描范围要包括全部内耳结构.
作者:席建东;朱俭;王保安;聂世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索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入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确定硬膜外导管进入硬膜囊前间隙,尖端对准突出的椎间盘.结果240例均一次成功,经6个月的随访,优良率87.9%,有效率96.7%.结论经骶裂孔穿刺,标志清楚、方向固定、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CT引导下硬膜囊前间置管、注药、位置确切,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作者:赵向南;王达建;王新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轻型原发性桥脑出血的临床与CT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例轻型原发性桥脑出血的临床与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桥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与血肿大小及位置有关,本组病例血肿均≤3.0ml,平均1.7ml,预后较好,无一例死亡.结论轻型桥脑出血预后较好.
作者:夏东;李福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治疗妇科晚期肿瘤急性重度出血的价值.方法26例妇科晚期肿瘤急性重度出血,采用经皮双侧髂内动脉的肿瘤供血动脉和出血动脉插管.注入抗癌药和栓塞剂(超液化碘油+抗癌药乳化剂)以及明胶海绵栓塞化疗.观察肿瘤出血程度及肿瘤变化.结果26例妇科晚期肿瘤急性重度出血,全部达到临床止血目的,血红蛋白恢复到正常范围内,临床腥臭味、阴道流液体征消失.1个月后复查,肿瘤有不同程度缩小,缩小率为50%~90%.26例患者无并发症.结论妇科晚期肿瘤重度出血或急性重度出血的患者,采用急诊介入栓塞治疗效果确切,无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素云;李高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腰椎后缘软骨结节(LPMN)的发病机理及CT对LPM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LPMN的CT表现、好发部位及其原因.讨论了LPMN的发病机理.结果典型改变为:(1)椎体后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致密硬化.(2)缺损后方的骨壁呈拱形突入椎管.(3)硬膜囊及神经根可受压,可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CT能清楚显示LPMN的改变及其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影响.
作者:黎强;卢飞城;曾耀景;赵剑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自发性血患者查找出血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表面遮盖法(SSD),大密度投影(MIP)和血管微镜(microscopy)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及分析共检查颅内自发性出血患者45例,其中13例同时做DSA进行对照.结果CTA发现动脉瘤14例,动静脉畸形8例及Glan静脉瘤1例,均清晰显示与颅内血管解剖关系、病灶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结论CTA可查找到颅内自发性出血患者病因,并对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孟志华;罗小林;方先来;石广兴;卢雨零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