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俭;温志波;王保安
患者何××,女性,56岁,住院号240934,因“频繁咳嗽、咯黄稀痰20余天”入院.病史:患者20多天前在饱食后突发右中上腹绞痛,无放射到他处,无伴发热、畏寒或咯痰,当夜活动后突发剧烈咳嗽,咯大量黄色液体,随唾液同时咳出,味苦,咳嗽时伴胸痛.之后上述症状频繁发作,平卧时加重,每两分钟咳嗽伴咳……
作者:张高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比较分析,探讨结肠运输试验检查在便秘病因学诊断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3年中根据Agachan计分确定为便秘并至少做过一次结肠运输实验的病人87例,分为:A组,全结肠运输时间正常组;B组,全结肠运输时间延长组.比较分析各组乙直肠运输占全结肠运输的比(简称乙全比)值过小的情况.结果A组32例,占总例数的36.8%;B组55例,占63.2%.A组乙全比过小者的有10例,占31.3%;B组9例,占16.4%.经X2检验,A,B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1).结论结肠运输时间的测定对于便秘病因的确定有重大帮助,其中乙直肠运输功能的测定至关重要.
作者:谢禹昌;钱学群;张根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诊断.方法搜集了8例经病理证实的上述病例资料,均行X线胸部摄影检查.结果胸片可以观察到:病变呈双侧,有网状结节影,浓密的斑片状影和云团状影以及全肺实变影.结论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表现是多变的,X线胸片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终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作者:朱俭;温志波;王保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的等宽探测器多层螺旋CT直接薄层扫描与回顾性薄层重建图像质量.方法 GELightspeed Ultra QA 模扫描及患者头部、胸部、腹部各50例进行CT扫描,比较直接薄层图像及回顾性薄层重建图像质量.结果在扫描条件及重建算法相同情况下,直接薄层扫描图像与回顾性薄层重建图像质量基本一致.结论等宽探测器多层螺旋CT的回顾性薄层重建基本可以取代直接薄层扫描.
作者:茹光腾;黄飚;曾辉;王为岗;肖远球;成佛金;周志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女,34岁.因咽痛、干咳、低热5d入院.体检无明显异常发现,胸片示:右中下肺见一约18cm×11cm大小,边缘清楚锐利,密度均匀的椭圆形肿块,右膈受压下移,心影稍左移(图1).侧位片见肿块位于前上方.CT示:右中下肺内见一18cm×15cm×10cm大小,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均匀的巨大椭圆形肿块,CT值30~37HU,未见钙化点,其内缘与纵隔相连,纵隔无明显移位(图2).CT诊断:右下肺良性肿块,考虑肺囊肿或肺隔离……
作者:冯海光;邱永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肺梗塞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多数由于下肢及盆腔的静脉血栓形成后栓子脱落,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而引起.下腔静脉滤过器的问世,对预防肺动脉栓塞起了相当有效的作用,使肺动脉栓塞率由60%~70%降到0.9%~5%.本文对这一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作了详细探讨.
作者:李少萍;文婉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GE Lightspeed Ultra多层螺旋CT的主要性能指标.方法采用GE公司的多层螺旋CT—Lightspeed Ultra及Catphan模、AAPM模测试比较其主要性能指标.结果采用不同的模体测试时,多层螺旋CT的主要性能指标会略有偏差,但都基本接近其标称值.结论多层螺旋CT-Lightspeed Ultra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特别是具有更快的容积扫描速度及后处理能力,既可进行大范围的薄层扫描,又可进行回顾性薄层重建.
作者:茹光腾;肖远球;成佛金;周志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32例胸部创伤病例,常规行胸部CT平扫.结果肺挫伤14例,肺内血肿3例,肺叶和肺段实变各1例,肺不张1例,胸腔积液6例,血胸4例,小量气胸3例,纵隔气肿3例,左侧膈疝1例.肺挫伤表现为肺内斑点状、片絮状、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可弥散于一侧肺野,病变仅显示于肺窗而不能于纵隔窗显示,于伤后数天内迅速吸收,与其病理上为渗出性病变的特点相吻合.结论CT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和轴面成像能力,在胸部创伤的诊断中具有常规X线摄片不可比拟的优点.胸部CT检查显著提高肺损伤的检出率,并根据CT表现对肺挫伤和肺撕裂伤作出鉴别诊断.
作者:冯海光;周辅昔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引起视网膜急性缺血,视力严重下降,是导致盲目的急症之一.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elusion,CRVO)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是引起视力丧失常见的原因.病理学已证实在CVRO早期中央静脉内存在血栓,所有CRAO病人都可能有眼动脉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栓子,近年经眼动脉内局部纤溶(Local intra-arterial……
作者:陈胜利;徐兆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成像参数及成像序列对MRA图像的影响. 方法对7名健康自愿者的14条颈动脉分别行MRA检查,观察每一种主要成像参数改变及不同成像序列对MRA图像的影响.结果血流/组织信号对比随TR时间延长而降低;TE时间越长,颈动脉分叉部血流信号减弱越明显;射频偏转角越大,血流/组织信号对比就越高;激励层面增厚可增加成像范围,且可提高信噪比,但空间分辨率下降.3DMRA空间分辨率比2DMRA高,但成像范围受限,检查时间长.CEMRA比2DMRA成像时间短且成像范围大,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可避免复杂血流信号的丢失.结论影响颈动脉成像的序列及参数较多,恰当地选择成像参数及成像序列可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文戈;张雪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了婴幼儿由于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有完整临床资料及经临床证实的病例共18例.结果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3/18),硬膜下血肿4例(4/18),硬膜外血肿1例(1/18),脑内血肿2例(2/18),有8例(8/18)同时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出血,有8例(8/18)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脑梗塞.结论CT是目前帮助诊断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姜华伟;林均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T对原发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病例,分析其影像表现.11例行CT平扫,15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26例中良性肿瘤14例,恶性肿瘤12例.CT正确定位23例(88.5%),正确定性9例(34.6%),其中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3例.肿瘤全切15例(57.7%),肿瘤部分切除9例(34.6%),2例行开腹探查仅取活检.结论CT对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及肿瘤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价值,而在判断肿瘤组织类型方面价值有限.
作者:贾洪顺;梁文;杨建明;全显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先天性食管闭锁14例,其中13例行食管插管造影,1例仅行食管插管摄正侧位片.14例均摄常规胸、腹平片.7例行一期食管吻合术.回顾性分析其X线表现.结果造影显示上段食管盲端13例,食管内胃管受阻1例.其中显示上段食管气管瘘管1例;胃肠道积气10例;吸入性肺炎14例,并右上叶肺不张2例,右上及左肺不张1例.X线分类有Ⅰ型3例、Ⅱ型10例、Ⅳ型1例.结论食管造影结合胸腹平片对诊断先天性食管闭锁及分类有重要意义,盲端的准确定位对能否行手术一期吻合的判断很有价值.
作者:游剑雄;张万青;李冲;许家球;陈茂恩;韦雄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肺动脉药盒植入术治疗肺转移瘤的的疗效及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29例肺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给药组和肺动脉和/或支气管动脉联合给药组.结果肺动脉给药组的实体瘤疗效CR+PR达59.38%.1、2、3、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2%、67%、53%和47%.生活质量等都明显高于静脉给药组(P<0.05).结论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肺动脉药盒植入术治疗肺转移瘤其副作用小,疗效肯定,并使序贯性给药成为可能.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于成福;樊仕才;毛晓芬;陈碧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水成像技术在低场MRI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0.3T永磁型MRI应用水成像技术,分别行胰胆管成像45例,泌尿系成像11例,椎管成像6例,分析其成像效果和诊断价值.结果全部病例成像效果良好,胰胆管和泌尿系成像能清楚显示梗阻端形态并作出诊断,椎管成像能显示神经鞘损伤情况.结论水成像技术可在低场MRI上应用,对于提高诊断准确率有较高价值.
作者:徐梓榕;冯阳宁;冯丽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肾上腺血肿较少见,关于其影像学表现,国内外亦仅见个案报告,现报告1例如下:病人女,40岁,1998年12月有外伤史,例行胸、腹检查.当时查体:腹部表面光滑,活动度可,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改变.3d后在外院B超进行体格检查时发现肝右叶有异常回声……
作者:邱国华;梁飞虎;刘海波;李耀平;吴俊敏;冯小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筛窦内巨大骨化性纤维瘤,在鼻腔、鼻窦内骨化性纤维瘤中较为少见,我们遇到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病例1:男,25岁,左侧鼻塞、左眼球突出无痛,未治疗.鼻腔检查内见桑葚大小新生物,压迫鼻中隔.CT表现(图1、2):左侧筛窦内见3.5cm×4.0cm×4.5cm边缘光滑致密……
作者:伍小勇;赵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女性,26岁.左侧胸痛2个月,胸闷、干咳和血丝痰1月余.近一周,咳嗽、咯血丝痰消失.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双颈可扪及数个绿豆或花生大小淋巴结,质中、可活动和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支气管纤维内镜检查:双侧支气管粘膜充血,分泌物多,左上……
作者:凌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自发性血患者查找出血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表面遮盖法(SSD),大密度投影(MIP)和血管微镜(microscopy)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及分析共检查颅内自发性出血患者45例,其中13例同时做DSA进行对照.结果CTA发现动脉瘤14例,动静脉畸形8例及Glan静脉瘤1例,均清晰显示与颅内血管解剖关系、病灶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结论CTA可查找到颅内自发性出血患者病因,并对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孟志华;罗小林;方先来;石广兴;卢雨零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