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冰;胡秋根;王岩
目的 分析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和X线诊断标准.方法 回顾分析25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实验室表现和软组织、关节及骨质改变的X线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多关节19例,少关节6例.25例中18例同时出现膝、腕、踝关节肿胀,在腕关节的病例中13例合并2、3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肿胀;12例显示髋关节肿胀;8例显示多个腕骨受侵蚀、缺损及关节间隙变窄;3例见一侧上桡骨小头边缘性小缺损;1例双侧锁骨关节面侵蚀缺损;2例见骨膜反应;6例膝关节呈气球样增宽,7个关节显示方髌,2个髌骨呈锥形;6例髋臼表面欠规则,变平;6例10个骶髂关节面欠规则;1例颈椎、1例髋关节、1例骶髂关节半脱位.2例骶髂关节作CT扫描,显示双侧骶髂关节面不规则缺损,间隙增宽.2例髋关节CT扫描显示一侧关节囊新月形低密度积液征及肿胀.结论 临床上多关节疼痛,肿胀、低热、四肢出现皮疹、晨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多项异常.X线平片显示多关节肿胀及关节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半脱位,CT扫描显示关节积液是本病的重要诊断根据.
作者:邓星河;梁文威;王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肠血管的造影技术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11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肠血管病变的DSA资料,对肠血管造影的技术要点做一分析和总结.结果 11例中8例为肠血管畸形,主要表现为局部增多增粗的畸形血管团,有的伴有造影剂外溢.3例为小肠占位,其中1例为化学感受器瘤,2例为小肠平滑肌瘤,主要表现为动脉期网状肿瘤血管,实质期一定形态的深度染色.结论 肠血管的DSA检查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少恒;巩曰红;李洪福;裴维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十分迅速,随着CT、磁共振成像等先进影像诊断技术的普及,使得医学影像学教学任务日趋繁重;加上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及层次增加,而受医院编制所限,教员人数不增加,给教学带来了更进一步的困难.因此,顺应新形势的影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往影像诊断教……
作者:陈燕萍;张雪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讨论中央型肺癌的胸片、CT影像及探讨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病理证实为中央型肺癌的胸片、CT影像,并对其中14例在螺旋CT扫描后进行多平面(MPR),三维重建(3D-SSD).结果 胸片、CT影像为肺门肿块,支气管壁增厚、狭窄,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纵隔淋巴结肿大.螺旋CT后处理可明确显示中央型肺癌肿块及狭窄、阻塞的支气管形态.组织学分类为鳞癌、小细胞未分化癌、腺癌.结论 胸片、CT是诊断中央型肺癌基础方法,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可以帮助提高中央型肺癌的诊断.
作者:邱永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子宫输卵管插管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方法,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3例临床未破裂期输卵管妊娠病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做患侧输卵管插管造影,明确诊断后送导丝刺破孕囊壁,向孕囊或输卯管内注入氨甲喋呤(MTX).结果 13例经插管造影均诊断为输卵管妊娠并一次插管治疗成功.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术后7d开始下降,2~4周内降至正常,孕囊术后2周开始缩小,4周内消失,治疗成功率为100%.结论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经输卵管刺破孕囊,灌注药物是诊断及治疗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简便、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毅堂;孙笑波;徐小军;张飞月;吴珂;宋迎新;韩铭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发生于肾上腺的神经鞘瘤较为少见,我院收治一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35岁,偶有乏力感数月,近二周乏力明显.查体:BP:120/78 mmHg,腹部无压痛,双肾区无叩击痛.检验肝功能正常,皮质醇183.7 mg/ml.行上腹部CT检查发现:左侧肾上腺外侧支一类圆形占位病变,大小为4cm×3.8cm,外缘边界清晰,内部密度不均匀,见片状低密度坏死区及小……
作者:虞奇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讨论腮裂囊肿的MR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1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腮裂囊肿的MR表现.结果 MR表现为颈前三角区,胸锁乳突肌前内侧上、下走向囊形影,信号呈长T1长T2,部分呈稍短T1长T2信号改变,边界清,周围组织推压移位.当合并感染时,边界较模糊,其周围呈稍长T1长T2水肿信号,部分囊壁强化.结论 MR检查对腮裂囊肿可以清晰显示囊肿部位、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从而做出准确诊断.
作者:刘世忠;梁碧玲;黄穗乔 刊期: 2002年第04期
PACS是否实用,对医院能否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选择了较好的存储方案和优化的存储工作流.本文从实际出发,对PACS存储的有关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对怎样选择存储介质也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邹常敬;陈燕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文综合分析了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urogrphy,MRU)的成像原理、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认为MRU无创伤、无电离辐射、无需注射造影剂,特别适合年龄大体质差、肾功能损害及对碘剂过敏的患者.MRU对尿路梗阻的部位和程度均可良好显示,MRU结合MRI可提高病变的定性诊断,补充了泌尿系影像的检查方法.
作者:陈大龙;陈斌;陈燕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45岁.间隙性血尿6个月,发现下腹部肿块10 d.患者自诉6个月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血尿,以全程血尿多见,不伴有尿频、尿急、尿痛.体检:耻骨联合上方可扪及一约8.0cm×8.0cm×9.0cm大小肿块,质硬,固定,界欠清,无压痛.尿常规:RBC+++.B超:肝左右叶各见一3.0cm×3.0cm实质性占位灶.……
作者:刘海明;袁国奇;李青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颅内畸胎瘤MRI表现,提高对其MRI诊断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5例畸胎瘤MRI资料.5例均做MR平扫,其中4例加做增强扫描,3例加做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5例畸胎瘤分布在侧脑室、松果体区、鞍旁及小脑中线各1例,其中1例为发生在中颅窝成熟畸胎瘤术后复发.2例典型者MRI表现为混杂信号,在T1WI及T2WI上其内均可见高信号脂肪,钙化、骨骼均为低信号,有完整的包膜.不典型者鉴别诊断有困难.结论 MRI对颅内畸胎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部分典型者可明确诊断.
作者:徐福礼;陈燕萍;赵修义;张雪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CT对食管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术前26例,术后13例)食管癌患者的CT资料.测量正常食管厚度、食管癌累及的范围、直径和管壁厚度及病变与主动脉接触面夹角,观察食管周围脂肪是否存在及术后患者转移灶的部位及数量.结果 正常食管壁厚度1.8mm(1.0~3.0mm),食管癌长度范围2.0~11.0cm,平均6.2cm、直径范围2.0~4.2cm,平均2.9cm,病变食管壁厚度1.0~3.0cm,平均1.7cm、夹角小于45°和大于90°各7例,45°~90°11例;食管癌术后患者有纵隔、胸廓、肺、肝等处转移.结论 CT对食管癌的诊断与评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吕怀志;张楚和;林春;罗正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60例(62只眼)眼外伤的CT表现,并重点分析眼球破裂伤的CT分型及其临床意义,进一步提高正确诊断率,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62只经临床证实的眼外伤,84%的患者在伤后1d内行CT扫描.常规轴位扫描,层厚3mm,层间距3mm,矩阵512×512,用骨窗和软组织条件分析眼眶骨质和眼球结构.结果 眼部异物39枚;眼眶骨折18只眼;眼球破裂伤(合并球内出血)51只眼,并根据CT表现结合临床将眼球破裂分为三型,重度破裂已无法修复,无复明希望,应行眼球摘除术,而轻、中度破裂均可行清创修复.结论 CT检查是眼外伤首选的检查方法,并可估价眼外伤的程度,为临床处理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桂林;潘爱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比较地塞米松在CT增强中两种不同给药法的抗过敏效果与这两种方法中地塞米松的不良反应.方法 两种给药方法分A、B两组,每组各观察1800例,所用药物地塞米松出厂批号相同.A组于扫描前全量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2ml)+5%葡萄糖盐水3ml,即含量为2mg/ml;B组于扫描前、后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1ml)+5%葡萄糖盐水4ml.即含量为1mg/ml.结果 A、B两组给药法的抗过敏作用效果相同,各出现1例严重过敏反应,5例皮疹.A组出现78%皮肤瘙痒,10%出现恶心,2%出现呕吐.B组5.8%皮肤轻微瘙痒,1%出现恶心.两组反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应用地塞米松抗过敏,在用药量相同而给药方法不同时,抗过敏作用效果相同,而于扫描前全量静脉注射比稀释后分别于扫描前、后静脉注射不良反应大.
作者:陈金莲;王琰;龚素茹;刘彩娟;姚永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异位妊娠的MRI资料,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4例异位妊娠均发生在输卵管,MRI检查时,2例未破裂,T1WI呈类圆形稍低信号内见更低信号改变,T2WI呈高信号改变,但胚囊壁的信号较囊内容信号更高.2例已破裂者表现为T1WI呈团块状低、等信号内散在或斑片状高信号影.T2WI呈斑片状高、等混杂信号改变.T2WI/IR压脂序列,原T1WI、T2WI均为高信号的区域仍然呈高信号.破裂的异位妊娠包块较大,且盆腔内可见积血的异常信号影.结论MRI对异位妊娠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征象,结合临床表现可作出准确诊断.
作者:黄勇;李健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性双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术急症治疗15例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其中产后大出血12例、子宫癌3例.产后大出血栓塞物为明胶海绵,肿瘤患者栓塞物为化疗药物加碘油混悬液、明胶海绵及不锈钢圈.结果 15例妇产科大出血,14例一次性完全止血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产科大出血患者均恢复规律性月经.结论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大出血具有止血迅速、确切、创伤小、保留子宫等优点,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李晓群;唐玉德;吴泳钧;文自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总结49例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1995~2002年49例脑与脊髓多发性硬化的病人,都有临床资料,包括脑干听诱发电位与视诱发电位检查.49例均做了脑MRI检查,10例加做了脊髓MRI检查,29例做了MRI增强扫描,17例首次检查后30 d内进行了复查.结果 47例有脑病灶,主要累及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小脑及脑干,病灶为斑点状、斑片状及斑块状,大斑块达到2.2cm×5.0cm,2例仅有脊髓病变,病灶至少累及2个脊髓节段,4例有脑和脊髓的联合病变.2例MRI首次诊断脑炎,1例脑干肿胀,并有斑块状强化,MRI诊断为肿瘤,1例除有脑病灶外,还表现为视神经异常.29例增强扫描中,7例未发现强化,22例显示强化,20例有斑点及斑片样强化,2例呈环形强化.17例复查MRI均显示病灶吸收好转.结论 MRI可以清楚显示脑与脊髓的MRI病灶,对非典型病灶,需要密切结合临床,系列MRI检查亦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黄新华;彭光明;曹惠霞;周文化;吴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腰椎间盘炎是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或髓核造影、经皮腰椎间盘抽吸切割术、化学髓核溶解术等介入诊疗后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它所引起的严重腰痛、腰肌痉挛和腰椎活动受限会造成患者身心健康受损.文献报道术后腰椎间盘炎发病率约为0.75%~3%,无手术史的自发性椎间盘炎也有报道.随着椎间盘创伤性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该并发症有……
作者:余文昌;杨建勇;庄文权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