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主动脉夹层诊疗

李文明;张明明

关键词:主动脉瘤, 症状和体征, 诊断
摘要:目的:通过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诊症状进行分析,提高对其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对终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的19例患者的急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本病表现多种多样,提高认识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减少误诊,降低患者死亡率.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致恶性脑膜瘤出血误诊为颅内血肿1例

    目的:探讨脑膜瘤出血后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1例外伤致恶性脑膜瘤出血误诊为颅内血肿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及法医病理学分析,阐明患者死亡机制及误诊原因.结论:不典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的脑膜瘤出血,易造成误诊,应结合外伤史及体格检查进行鉴别诊断,诊断不明确的应随访病情并建议行核磁共振检查.

    作者:徐捷;罗俊;张慧;孙鑫;郑旭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25例临床研究

    目的:利用乌司他丁治疗25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患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25例,均利用药物乌司他丁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一周、二周、三周后的治疗效果和血尿淀粉酶含量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运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其疗效显著,但是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其血尿淀粉酶浓度含量变化不大.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疗效显著,并且可以缩短血尿淀粉酶恢复所需的时间,在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邰少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初探

    目的:对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的临床表现进一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对2013年8-9月来我院就诊的3例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蜱虫接触史,发热并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结论:对居住于丘陵地带农村地区,有蜱虫咬伤史的患者,应考虑存在该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作者:周旸;李梅;李凤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青少年口腔正畸疗程与口腔卫生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口腔卫生干预对青少年口腔正畸疗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实验组在口腔正畸过程中进行口腔卫生教育,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在第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对两组两组疗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口腔正畸疗程与口腔卫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能够有效缩短正畸疗程.

    作者:邵丽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透、清、养三法在出疹性疾病中的运用

    出疹性疾病主要指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水痘,都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都属于中医学外感热病范畴.它们都有共同的病理过程,即初期邪从口鼻而入,侵犯肺卫,出现肺卫表证;由于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故中期出疹与肺脾二脏的关系为密切;后期由于温热时邪耗气伤阴,多表现为疹后阴伤之证.中医根据不同的病期,采用透、清、养三法治疗,常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记录书写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目的:探讨护理记录书写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改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的146份病历进行分析,重点对护理记录单、手术安全核对单、手术器械清点单等进行检查.结果:不规范书写、不完整记录、不真实记录以及病房护理质量低是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结论:护理人员应当意识到护理记录书写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医院安排的培训活动中,通过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来实现医疗纠纷的控制.

    作者:杜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的动态评估

    目的:动态评估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变应性鼻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特异性免疫治疗,动态监测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的鼻部症状及SIgE、TIgE及ECP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疗程推进,观察组的症状改善幅度逐渐降低.结论:特异性免疫疗法对变应性鼻炎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毅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的应用.方法: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换药室护理管理中开始运行安全管理,分析门诊换药室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并实施相关护理安全管理方案.结果: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我院门诊换药室通过护理安全管理,有效避免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明细高于2010年3月~2011年2月期间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护理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换药室通过护理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护理安全管理,才能有效降低换药出现各种安全事件,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作者:周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26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5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吸氧、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西医治疗,对照组是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2周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8%.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且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树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20例手足口病患者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120例手足口病患儿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方法:对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做出了回顾性分析,这120例患儿住院期间都做了C反应蛋白测定,把这120例患儿归为患儿组,并选取120例健康儿童做C反应蛋白测定,把这120例健康儿童归为健康组,分析对比两组的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中单纯手足口病的患儿的CRP正常,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者轻度升高,合并心肌炎患儿的CRP明显较高,患儿组的CR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儿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有利于诊断手足口病是否合并有其他感染,及早合理联用抗菌药物.

    作者:零培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肝脏肿块的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

    多层螺旋CT具有各项同性、极快的扫描速度、超薄层厚等优势,能显示更小的血管分支.本研究对36例患者行肝脏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旨在探讨对肝脏肿块鉴别诊断的价值.

    作者:沈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的非心脏手术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3年9月期间,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各计30例.对照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麻醉期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注射痛症状,2例患者出现躁动症状,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心脏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以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干预,效果突出且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应用.

    作者:陈岳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见问题及护理措施

    本文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见问题并探寻相应护理措施.本文研究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和访谈调查法,总结了常见问题的形成原因,提出了可行的护理措施.综合来看,几种常见问题均可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提前预防和事后控制.

    作者:孙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吗啡与不同镇痛药联合使用对腹式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实验比较吗啡与不同镇痛联合使用对腹式子宫切除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对腹式子宫进行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C共3组,每组患者10例进行效果分析.A组进行单次硬膜外吗啡注射,B组进行硬膜外单次吗啡与酒石酸鼻喷剂布托啡诺联合用药,C组进行硬膜外术后吗啡与罗比卡因持续性输注镇痛.通过观察记录VAS评分和医疗费用,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SPO2的变化情况以及有无呕吐,恶心,延迟性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现象.结果:对3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对比.VAS评分观察,B组C组的镇痛效果要优于A组(P<0.05),B组和C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各组的镇痛效果均符合临床手术后质控标准.各组的镇痛医疗费比较,C组大于B组大于A组.结论:对腹式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单次硬膜外吗啡联合酒石酸鼻喷剂布托啡诺,镇痛效果更明显,医疗费用比较合理,性价比和医疗质量中较高,所以推荐在对腹式子宫切除术后进行镇痛时使用该种用药方法.

    作者:谢端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运用自动技术提高检验质量

    目前由于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使新的技术、新的测定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检验,这既给临床检验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对怎样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进行了论述.

    作者:美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霉菌性阴道炎的危险因素

    目的:通过广泛调查,探讨霉菌性阴道炎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积累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150例霉菌性阴道炎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因素.结果:导致霉菌性阴道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生育次数、人工流产次数、滥用抗生素情况、生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居住环境等,30-40岁患病率高,有妊振史患病率高于无妊振史,抗生素使用率越高患病率越高,文化程度越低,患病率越高,经济条件、居住条件、家庭经济状况越差患病率越高.结论:掌握霉菌性阴道炎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指导患者有效预防,降低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蒋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早期保健知识教育对儿童发育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保健知识教育对儿童发育的影响,并对其影响结果进行评估.方法:选取80例儿童,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进行早期保健知识教育,对照组未进行早期保健知识教育.对两组儿童的发育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出现发育不良或患病的几率为5%,对照组为37.5%,观察组发育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P<0.05);且观察组儿童的MDI评分、PDI评分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保健知识教育对儿童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社区干预保健计划的实施有效的提高了医师的专业技能,增强了父母对亥子的保健意识,促进了儿童早期健康的发展.

    作者:杨同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提升病案编码员肿瘤疾病分类能力相关对策分析

    2011年北京市开始推广使用预付费制度,而作为预付费制度分组的基础,国际疾病分类(ICD)的质量将对预付费制度标准起着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医疗保险的成本核算以及医患保三方的利益.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分类了肿瘤疾病的内容,这不论对于综合医院还是专科医院的肿瘤患者而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ICD-10制定了标准的肿瘤疾病分类编码,既为预付费制度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又是广大肿瘤患者预付费组别的重要依据.

    作者:王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376例鼻咽癌调强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总结我院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本院在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调强放疗技术治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共376例,鼻咽原发灶、阳性淋巴结的大体肿瘤体积处方剂量66.0~72.6Gy,临床靶体积处方剂量为60.0~64.0Gy,淋巴结阴性引流区处方剂量54.0~56.0Gy.单纯放疗34例,放化综合治疗352例.结果:治疗中3~4级骨随押制及3级粘膜炎发生率分别为19.9%及59.0%;治疗后3月评估肿瘤CR率90.9%、PR率9.1%;2年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88.3%、90.4%及93.1%,失败以远处转移为主(48例).结论:IMRT治疗鼻咽癌获得了较好疗效,与化疗结合的综合治疗可能加重骨髓抑制及放射性粘膜损伤;需继续深入研究IMRT在鼻咽癌治疗中的运用.

    作者:卢秋霞;唐溢聪;林力;石锦平;吴永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56例分析

    目的:分析并调查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56例因为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安排专人对造成患者不良反应的中药制剂的类型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且观察患者的器官状况以及临床表现和相关指标,再做出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构成比为21.43%,参麦注射液为14.29%,炎热清注射液为10.71%,红花注射液为17.86%,生脉注射液为8.93%,复方苦参注射液为12.50%,热毒宁注射液为3.57%,复方风湿宁注射液为10.71%.而累积系统为全身系统的有23.21%,消化系统的有14.29%,神经系统的有28.57%,呼吸系统的有26.79%,血液系统的有5.36%,皮肤系统的有1.79%.结论: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调查和监管力度加强,科学的指导临床用药,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红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