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的动态评估

刘毅平

关键词:特异性免疫治疗, 变应性鼻炎,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动态评估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变应性鼻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特异性免疫治疗,动态监测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的鼻部症状及SIgE、TIgE及ECP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疗程推进,观察组的症状改善幅度逐渐降低.结论:特异性免疫疗法对变应性鼻炎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人文关怀在内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本文着重探讨了人文关怀在内科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意义.在内科护理中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有利于降低护理纠纷率,提高患者的医护满意率,帮助患者提高治疗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身心的早日康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宇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肩周炎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小针刀治疗研究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通常人们俗称为“五十肩”、“漏肩风”或“凝肩症”等,是一种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常见性疾病.笔者从2011年3月-2012年6月运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45例,并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价(NRS)积分、肩关节功能积分等进行疗效评价,疗效理想,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卫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在泌尿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对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在临床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医院泌尿外科中的100例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不论是在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还是在沟通的技巧上都远高于对照组所采取的常规护理方法,两组护理差别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泌尿外科护理工作的实施中,采取人性化的护患沟通技巧,不仅对患者病症的治疗和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还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泌尿外科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余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高处坠落伤预见性护理

    探讨高处坠落伤的临床特点,实施预见性护理,降低死亡率.

    作者:谭扬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职高专《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高专护理教育以培养具有实践综合能力、适应21世纪需求的高技能护理实用性人才为目的,所以在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加强综合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为适应此目的,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则要优化实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系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作者:陈潇;李密;林晓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

    目的:对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中,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份到2013年6月份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Ⅰ组和Ⅱ组,每个组别各50例,Ⅰ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Ⅱ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外固定器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Ⅰ组患者治疗后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桡骨收缩、掌倾角以及尺偏角均明显优于Ⅱ组,关节面以及下尺桡关节情况明显优于Ⅱ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外固定器治疗,在治疗效果上更为显著,患者恢复效果良好.

    作者:谢毅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血管内科加床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策在心血管内科加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的加床患者96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加床患者均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措施,而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并分别对两组加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研究组加床患者对医护人员护理服务很满意的比率和总满意度分别为60.42%和91.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1.67%和68.75%,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心血管内科加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改善和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适于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运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胃乐新与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胃乐新颗粒与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到2013年4月消化内科收治的75例消化性胃溃疡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平均分为3组,每组25人,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包括胃乐新组和兰索拉唑组.胃乐新组单纯给予胃乐新颗粒治疗,兰索拉唑组单纯给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实验组给予胃乐新颗粒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所有患者均在5周后进行胃镜检查,观察记录两组数据,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胃乐新组显效的患者有12例,有效的患者有5例,无效的患者有8例,总有效率为68%;兰索拉唑组显效的患者有15例,有效的患者有7例,无效的患者有3例,总有效率为88%;实验组显效的患者有21例,有效的患者有3例,无效的患者有1例,总有效率为96%.3组结果对比,实验组疗效明显好于其他两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胃乐新组和兰索拉唑组,说明胃乐新颗粒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共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杨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院前急救评分方法对院前急救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院前急救评分方法对院前急救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院前急救的420例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观察组的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的例数、急救成功率、急救成功率以及延续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院前急救评分方法可在现场快速判断采取何种急诊措施,利于后续治疗,从而增加了抢救成功的几率.

    作者:陆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尿毒症前期的慢性肾功能不全40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CRF)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尿毒症前期的CRF患者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14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好转26例,显效12例,无效2例.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能有效治疗尿毒症前期的CRF,同时配合精心护理促进患者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卞玉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孟鲁司特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目的:根据本文选取的资料,综合分析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接收的12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氨茶碱以及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接受孟鲁司特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李珍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药剂科在医院抗菌药物正确应用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并探讨药剂科在医院抗菌药物使用中的价值,促进药剂科作用的发挥和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从医院药剂科的工作出发,对其内部的药学实践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结果:作为医院工作中的重要部门,药剂科的临床药师需要与医护人员一道参与到日常查房、会诊、病历情况检查等工作中,保障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与其他科室的联系,及时宣传新型抗菌药物,落实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引导医院用药的正确与安全.结论:推进医院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需要药剂科从临床药学实践入手,落实监管政策,加强科学管理.

    作者:张建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我国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近几年,中医药事业在我国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我国医疗卫生的改革以及提升整个医药信息化建设有很大的意义.本文主要是把中医药的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研究作为基础,同时结合目前的中医药的发展实际,对我国的中医药的信息化的发展意义作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思考了中医药信息化的发展在下一阶段应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作者:蒋晓红;冯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浮动膝关节损伤的佳治疗方法

    目的:探究和讨论治疗浮动膝关节损伤的佳办法.方法:选取在2012年一月份-2013年二月份来我院治疗浮动膝关节损伤的患者87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张伯勋分类方法可将以上患者分成三型.Ⅰ型、Ⅱ型和Ⅲ型.每型患者为29例.然后分别对这些患者进行三种方法的治疗,包括骨牵引联合夹板外固定,外固定及支架固定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这三种方法.然后在治疗之后被动运动的治疗要持续进行.然后对这三种治疗后的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在经过治疗以后,总有优良率为76%,其中第三种方法的优良率可达到100%,而第一种的优良率低,而且这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见手术治疗这种浮动关节损伤的疗效优于另外两种治疗方法.结论:对于这种浮动关节损伤的患者,好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手术切开复位,但是需要在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价适于手术的患者的基础之上.

    作者:李荣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中有关数值修约问题分析

    《职业病防治法》明确提出了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的有关流程和注意事项,它奠定了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的重要地位.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分析作业场上危害人身安全的因素以及各个因素的危害程度,它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保证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的质量至关重要.而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涉及到大量的现场和实验室中的数据,做好这些数据的修约工作是提高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质量的基础.

    作者:胡贤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在校女生痛经治验总结

    痛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女生痛经多为原炭性,治疗采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简称理疗)和止痛药物对症治疗,通过对50例理疗治疗和50例单纯止痛药物治疗的痛经案例比较,发现理疗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作用机理,电磁板直接照射疼痛部位和穴位,通过经络调节和局部调节,改善病位的血液循环,达到治疗作用.与药物相比,减少了药物通过胃肠吸收,全身分布的大循环的环节,所以收效快、疗程短.

    作者:潘慧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锁定钢板VS髓内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锁定钢板和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患38例,将病患进行随机分组,其中有20例为实验组,19例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实行锁定钢板治疗的方法,主要为:在20例病患中有10例实行全身麻醉,其余的10例病患实行腰硬联合麻醉,使用骨科牵引床进行复位,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分离显露骨折端,根据骨折情况行股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对对照组实行髓内钉进行治疗,将骨折复位,插入髓内钉,打入合适的加压螺钉,随后在X线下调整位置,拧入远端两枚加压锁钉.结果:在手术进行的时长、出血情况、骨折愈合的时长以及X线暴露的时长等方面实验组要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时,镇定钢板和髓内钉各有不同的适应情况,需要根据病患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二次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瘘1例分析

    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瘘的临床治疗方法与体会.方法:对我科于2013年4月份我科收治并成功治疗的1例二次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瘘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例患者先接受阴道试产,后转剖宫产,但因盆腔粘连严重继而再行腹膜外剖宫产术,术后视情况对症给予一系列支持治疗.术后9天患者伤口良好愈合,出院随访至7月时出现月经复潮,无其他明显不适.结论:及时做出诊断并分析病因,继而合理选择术式给予积极预防与治疗,是帮助腹壁子宫瘘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作者:李海玲;朱觉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及其对策的探讨

    在日常的外科护理工作当中,存在着潜在的风险性因素.并且这些潜在性风险因素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对于外科护理中的潜在风险,要进行一定的总结,找出常见的风险种类,并就此针对性的做出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本文从50例外科临床资料中进行分析,发现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详细不足之处,找出解决的措施来降低外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作者:李月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自控式镇痛泵发生尿潴留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自控式镇痛泵发生尿潴留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3000例患者中随机抽取500例关节置换手术后应用自控式镇痛泵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针对性的尿潴留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VAS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骨科术后应用自控式镇痛泵患者,易发生尿潴留等并发症,需要接受针对性的临床护理.

    作者:王蔚;丁芳;宋俊雷;沈研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