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研究

叶旺梅

关键词:剖宫产, 大出血, 宫腔纱条填塞, b-lynch缝合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例发生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病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综合处理措施,若效果不佳,则给予纱条填塞宫腔治疗法或子宫切除术等.结果:本组16例患者中2例行综合处理后出血得到了控制、13例行宫腔纱条填塞、1例因胎盘早剥纱条填塞无效后行子宫切除术.术后所有患者行抗感染等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做好术前、术中预防及处理,对降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发生率,提高孕产妇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病案质量控制对医疗保险需求的影响

    病案是指按规定记录病人疾病表现和不仅对病人疾病诊疗情况的档案.由医疗机构的病案管理部门按相关规定保存.不仅有纸质的,还有电子文档、医学影像检查胶片,病理切片等保存形式.是医务人员记录疾病诊疗过程的文件,它客观、完整、连续地记录了病人的病情变化,诊疗经过,治疗效果及终转归,是医疗、教学、科研的基础资料,也是医学科学的原始档案材料.不仅对病人的治疗还是对医疗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根据相关条例对医疗事故进行处理,患者必须知情和同意,这样才能保证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大部分的病人的医疗记录都是病人已知的疾病治疗情况的原始记录.病案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其数据来源和医疗记录都有助于临床教学和研究,可以反映医疗人员和医疗技术水平,也能反映当前住院医院病历管理的现状.病案质量是医疗质量的反映,而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正因为病案质量控制是提高病案服务质量和证据,所以可以防范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病案质量控制的实施直接体现了医院管理和医疗水平.所以,病案质量控制对医疗保险需求的影响是重中之重的.本文针对病案内涵质量控制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作出阐述.

    作者:梁洁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议临床护理中人性化管理方法的应用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了人的健康与疾病及二者转化规律的学科,其以人为本的特性决定了护理工作以人为核心的本质属性.实施人性化管理不仅是护理工作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体现响应世界卫生组织人性化管理的重要体现.

    作者:热孜古丽·库尔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是在腹腔镜下进行的胆囊切除的一种手术方式,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比传统手术创伤性小、痛苦短、恢复快等.在某些大城市在很多年前都已经在采用这种先进的技术来进行胆囊切除,由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针对性比较差、创伤大、伤口愈合慢、易出现并发症,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以及术后恢复不良的问题,因此,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在针对胆囊切术手术时基本取代了传统的开腹手术,当然在手术过程中已经手术后的护理工作是必须要做到位的.

    作者:张永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扩张型心肌病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4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症状、体征、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析,观察扩张型心肌病的各种特征.结果:心脏扩大、以向左下或向左扩大为主.心衰,以左心衰为主.心律失常,以各类室性期前收缩及传导阻滞常见.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以心脏扩大、心肌变薄为特点,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及心衰,早期发现有助于治疗.

    作者:蒋世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网络生物医学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资源的快速更新,新的查寻方法和新的信息资源不断涌现和积累,本文旨在对现有新的网络生物医学信息资源及其查寻途径做简要的介绍,为医务及医学研究人员了解本专业前沿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作者:赵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外伤性肝破裂75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肝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75例肝破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患者中非手术治疗20例,无1例死亡;手术治疗55例,死亡5例.总治愈率93.3%.结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提高肝破裂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耿铁山;赵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82例脑电图在小儿癫痫中诊断价值的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脑电图检查在小儿癫痫诊断中的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2例可疑小儿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拟诊为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患者为20例,拟诊为癫痫患者为62例,所有患儿分别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和动态脑电图检查,并总结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常规脑电图检查中,检测出痫样波的有29例(46.8%),在动态脑电图检查中,检测出痫样波的为50例(80.6%),动态脑电图痫样波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脑电图(P值<0.05).动态脑电图检查中,拟诊为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患者有18例(90%)在发作期以及发作间期未出现痫样放电情况,排除癫痫可能.结论:动态脑电图检查对小儿癫痫的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肖红;郭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微柱凝胶配血次侧不合临床探析

    目的:研究分析微柱凝胶法在配血次侧不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1年12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输血者750人,分别通过应用围拄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对750份血液标本进行配血,对两种方法的配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检查结果显示应用微柱凝胶法发现15例存在配血不合的状况,其中10例属于次侧凝集不合,另外5例属于主、次侧凝集不合;而应用凝聚胺法仅发现4配血不合的状况例,其中3例属于次侧凝集不合,另外1例属于主、次侧凝集不合;两种方法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输血与配血的过程中,微注凝胶法能够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与准确性,同时操作简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邱思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住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的同时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规律治疗1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有所降低,二甲双胍对照组与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观察组在治疗后对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能够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及餐后血糖,值得在临床诊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臻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在肝胆外科治疗中使用腹腔镜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为了更深入研究使用腹腔镜外科手术治疗肝胆病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在我院外科进行治疗的肝胆病患90人,采取抽签方式将这些病患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45人,为治疗组中的病患提供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常规手术进行治疗,同时对两组病患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治疗组中病患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都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的病患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现象,都得到治愈可以出院,对照组中有1例病患因失血过多引发休克,有3例病患术后产生感染,经过相应治疗后,病情得到治愈.结论:在治疗肝胆外科病患时,使用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病患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产生,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病患痛苦.在肝胆外科病症的诊断、治疗与预后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使病患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陈朝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

    目的:研究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搜集在医院进行就诊的80例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资料,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只是进行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要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后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住院12小时之后的诊治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住院进行治疗12小时之后,其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稳定医护人员及患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及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陈桂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患有慢性胃溃疡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11年4月到2013年4月之间的慢性胃溃疡患者中选取100例病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给试验组的患者提供一般形式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加入针对性的护理内容,给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一般形式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多项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患者终护理效果比对照组的终护理效果更加具有显著的优势.结论:对患有慢性胃溃疡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措施的同时,加入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痊愈速度,并且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都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方面进行推广.

    作者:王永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刍议骨科门诊患者疼痛的护理

    目的:根据本文选取的资料综合分析减轻骨科门诊患者疼痛感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11月到2011年11月接收的120例骨科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基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本护理的基础上还要接受综合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判定这些措施对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的作用.结果:这120例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之后疼痛感有效得到减轻,但是对比两组患者的表现发现对照组患者的疼痛减轻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骨科患者进行合理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是提高骨科门诊患者的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术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之一,确诊后首选手术治疗,一般行经尿道膀恍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但术后复发率高达50%以上[1].近年来,我们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术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聂生文;温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胃癌急性穿孔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原则.方法:本院2003至2012年收治的30例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穿孔修补20例;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15例,根治性胃癌切除15例.结果:穿孔修补病例生存期平均5.3个月;姑息性切除病例生存期平均14个月;根治性切除病例生存期平均33个月.结论: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胃癌穿孔疗效显著,患者生存时间长.

    作者:向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阴经电针疗法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阴经电针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月到2013年7月进入我院门诊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通过临床治疗观察来分析治疗病情,从我院这类病患者中进行病情分析,通过阴经电针疗法进行治疗中风患者,按患者就诊时间、病情类型、病情轻重程度等方面选择出50位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主要是以阴经电针疗法为主,其他基础治疗为辅,制定一定的治疗周期,治疗期过后,将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身体各方面进行对比.结果:中风偏瘫患者通过针灸治疗,通过肌张力降低程度显示,32位轻度患者有26人痊愈,轻度患者由治疗前32位到21位,这21位患者其中有15位曾是重度患者,只有6位治疗效果不明显,在四肢完全受限的患者中,治疗前有18人由于肌张力增高活动完全受限,但治疗后只有3人四肢活动受限,在这18位患者中,有效有15人,根据治疗后数据统计,痊愈26例,所占比例是52%,有效15例,所占比例是30%,无效9例,所占比例是18%.总有效率为82%.通过患者生活自理程度的表现来看,治疗前,50位患者中仅有3位患者生活是可以自理的,治疗后,除去治疗前可以自理的3位患者,有25位患者是从需要辅助生活阶段到完全可以生活自理,这有效率高达83.33%,在治疗前,29位患者生活中有时需要一定的辅助,目前只剩16位患者,其中有12位是治疗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只有4位患者治疗没有明显效果,无效率13.79%,治疗前,有18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通过这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目前只有6位患者生活还不能自理.结论:50位患者通过针灸治疗,肢体肌张力明显降低,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明显改善,由此可知阴经电针疗法可以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这种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细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带教现状与发展

    如何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已成为临床带教管理人员面临的新课题,广大护理界同仁针对临床教学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现对目前我国的临床教学情况进行陈述如下.

    作者:张皎平;李彩;郭翠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自拟五子六味加减方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体会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方式愈加不规律、不健康,再加上环境污染和工作繁重等因素的制约,致使男性不育症发病率逐渐递增.中医药在诊疗男性不育症的辩治方药、辩治理论及辩治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果,经研究表明,中医药诊疗男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极佳.本文重点论述五子六味加减方治疗男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仅供各位医学同仁参考之用,如文中所述内容有所偏差,还望各位专家、学者多多批评指正.

    作者:朱焕涛;朱立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术中配合.方法:对我院骨科20例患者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进行总结,评价术后效果.结果:经手术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手术均顺利结束,无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手术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及熟练的术中配合时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姜云;周建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产妇在第二产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对分娩效果及舒适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产妇在第二产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对分娩效果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初产妇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采取平卧位分娩,观察组在第二产程按照产妇的意愿采取半卧位、蹲位以及侧卧位等自由体位,接生时才采用平卧体位.比较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长度、新生儿窒息率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为(41.20±12.39)min,显著小于观察组[(59.89±21.37)min],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为10.00%,观察组为2.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产后下肢酸麻率大于观察组(P<0.05).结论:产妇在第二产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对分娩效果显著,且下肢酸麻率较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钱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