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集中物理疗法治疗颈椎病213例疗效观察

王荣甲;曹春焱

关键词:前倾牵引, 推拿疗法, 热敷牵引, 颈椎病
摘要: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本身的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使之刺激或压迫临近组织所引起的临床症状.该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近年来中青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们自2004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坐位前倾位牵引并推拿热敷牵引治疗各型颈椎病213例,收到满意效果.在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中,颈椎牵引一直被认为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现报告如下.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及其对策的探讨

    在日常的外科护理工作当中,存在着潜在的风险性因素.并且这些潜在性风险因素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对于外科护理中的潜在风险,要进行一定的总结,找出常见的风险种类,并就此针对性的做出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本文从50例外科临床资料中进行分析,发现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详细不足之处,找出解决的措施来降低外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作者:李月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消化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

    目的:对消化道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消化道内科不合理用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合理用药方案.结果: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消化道内科共发生400例不合理用药情况,其中2009年发生150例,占37.5%,2010年100例,占25%,2011年50例,占12.5%.且不合理用药主要以药物用量过大为主,280例,占70%,100例重复用药,占25%,10例药效降低或药物拮抗,占2.5%,10例药物毒副作用增强,占2.5%.结论:合理使用药物是取得好的临床效果的前提,与患者的切身利益相关,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崔莉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92例年龄在60岁以上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治愈37例,好转6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1%,两组间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中医分型采取辩证施治,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振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熏蒸结合MOTOmed训练系统治疗偏瘫患者肩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药熏蒸结合MOTOmed训练系统对偏瘫患者肩痛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进行疗效评定,采用VAS评定.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疼痛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结合MOTOmed训练系统对偏瘫患者肩痛的疗效显著.

    作者:姚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

    护理人员在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护理中要改变传统的观念,逐步应用现代医学中的心理学观念和综合护理知识,对患者从入院治疗到康复出院进行全程的跟踪护理与监护.而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中任何能够引起患者情绪的事和物都能通过心理器官感受而作用于精神,从而增强治愈疾病的自信心,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作者:于淑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人文关怀在内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本文着重探讨了人文关怀在内科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意义.在内科护理中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有利于降低护理纠纷率,提高患者的医护满意率,帮助患者提高治疗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身心的早日康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宇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评价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国产品治疗中、重度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国产治疗中度、重度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儿科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2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将其按照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注射进口头孢唑肟,观察组则给与国产注射用头孢唑肟,剂量均按体重一次50mg/kg,每6-8小时1次.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9.06%和92.18%;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分别为3.12%、4.68%,各项数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国产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在治疗中、重度呼吸道细菌感染患儿中临床效果较好,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其安全性与进口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相当.

    作者:雷新峰;贺金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社区老年人群体检检验结果研究分析

    目的:对社区老年人群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老年人群的疾病组成,便于疾病防治工作开展.方法:对本社区10849例老人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社区老年人群患病率为73.33%,其中患有两种及以上疾病的老年人占53.57%.老年人群主要疾病构成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以及肥胖等.结论:对老年人群进行定期体检,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主要疾病构成,有利于老年人疾病预防工作的开展.

    作者:沈淼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早产儿喂养不对受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0例,平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早产儿在体重增加上显著早于对照组,且腹胀、呕吐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肠胃功能,促进早产儿健康发育,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周智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的有效治疗.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输尿管结石患者900例,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900例中一次碎石成功740例(82.2%);二次碎石成功120例(13.3%),其中共治愈860例,未治愈40例;总有效率95.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一种损伤小、见效快、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志伟;黄碧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处理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特点以及麻醉方式,探讨有效的麻醉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患者围手术期采取的麻醉方式、麻醉有效时间、麻醉药使用时间以及患者清醒时间.结果: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平稳,麻醉效果良好,围术期未发现因麻醉死亡患者,术后意识苏醒迅速,10例患者术后病情加重或合并其他部位严重损伤而死亡,死亡率为10%,6例轻度残疾者,4例重度残疾者,植物人2例,其余均痊愈出院,治疗有效率为80%.结论:术前全面检查与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加强围术期的麻醉管理,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用量,严密监测术中、术后患者的临床表现,从而保证患者围术期的安全.

    作者:卢炳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产科无痛分娩100例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无氧铜药物分娩对生产程中给药的途径、镇痛效果、宫缩、产程时间、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孕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个,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显著,缩短了产程,并且对新生儿无任何影响.

    作者:高应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APN排班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为给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方法:每个组责任护士管床6-8张,责任护士负责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从基础护理到专科护理,从疾病知识到相关健康教育的完成.结果:APN排班模式的改革是优质护理服务深入、持久开展的基本保证.结论:使护理服务理念得到创新,护士找到职业认同感,提高了护理团队的凝聚力.随着我们护理服务理念的创新、组织分工的不断细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会开展得越来越好

    作者:彭薇;朱佩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病人抑郁和焦虑的影响

    目的:对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病人抑郁和焦虑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10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和焦虑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SDS和SAS评分变化显著,护理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SDS和SAS评分变化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SDS和S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脑血管病人的抑郁和焦虑的情绪,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雪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泌尿外科引流管理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引流管理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进行各种手术的102位患者,对其病例资料以及所采用的引流管理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对泌尿外科各种引流管的管理,大限度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患者的病痛.结论:加强对泌尿外科引流管理护理措施的探讨,不仅能够提高手术效果,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而且能够有效避免不良情形的发生,切实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小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与乙肝传染性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P)与HBV复制的关系.方法:对305例乙肝患者进行HBV血清标志物、HBV-LP、HBV-PreS1和HBV-DNA的测定,并对结果作分析.结果:HBV-DNA阳性标本中HBV-LP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HBV-PreS1的阳性检出率(P<0.005);HBV-LP与HBV-DNA有较高相关性(r=0.948,P<0.005).结论:HBV-LP与HBV-DNA呈正相关,较之PreS1,HBV-LP可以更好地反映HBV的复制情况.

    作者:夏伟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3种药物联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三种药物联合的方法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40例,对所有患儿均联合应用酮替芬(连用3月)、桂利嗪(连用7d)、博利康尼(连用3月)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40例患儿总有效率达95.0%,且治疗后FEV1的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酮替芬、桂利嗪和博利康尼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培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Kindlin-2蛋白和转移相关基因-2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样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Kindlin-2蛋白(Kindlin-2)和转移相关基因基因-2(MTA2)的表达特征,探讨MMP-7、Kind-lin-2和MTA2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留取的蜡块及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7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二组中MMP-7、Kindlin-2和MTA2的表达,探讨MMP-7、Kindlin-2和MTA2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别,关注其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MMP-7、Kindlin-2和MTA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MMP-7、Kindlin-2和MTA2的表达与肿瘤的肌层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密切相关;观察组中MMP-7、Kindlin-2和MTA2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MP-7、Kindlin-2和MTA2高表达,三者具有协同正向作用,对病变的进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崔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探究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患者30例,分析患者出现夜间低血糖症状的原因;然后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在护理干预后的6周和12周检测患者血糖水平,观察所有患者的血糖变化以及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主要与患者的饮食、治疗方法以及运动量有关.经护理治疗后,所有的患者在夜间出现低血糖的状况明显减少;他们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有良好的评价.结论:在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及其家属更加满意,值得临床中借鉴使用.

    作者:刘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功血疗效探析

    目的:探究更年期功血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接诊的更年期功血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均分为三组,各组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妇科养荣胶囊治疗,观察组单纯采用西药炔诺酮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炔诺酮+妇科养荣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三组患者在治疗24h、48h、72h时的出血控制率与控制出血时间,并对三组患者完全出血率与完全止血时间,以及用药出血反应与副作用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在24h、48h、72h时的出血控制率与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率与完全止血时间,以及用药出血反应与副作用等指标上皆明显优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完全止血率研究组不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更年期功血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患者出血控制率高,用药出血率低、副作用也较少,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安彦辉;徐丽杰;刘新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