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

杨洁

关键词:临床表现, 中西医结合疗法, 预防
摘要:根据国际(GINA)方案,儿童哮喘是包含两个年龄组的哮喘患儿,一是小于5岁的小年龄组,二是大于5岁的儿童组.儿童哮喘与成人哮喘有许多相同点,如定义病理机制,病程自然发展规律等,但也有许多不全相同之处.由于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所以哮喘与成人哮喘的发生,发展规律是相同的.当儿童暴露于致敏原的环境,机体被致敏后,气到产生慢性炎症反应.致敏原多种多样,可以是气源性的,也可以是食源性的,可以是非细菌感染的化学物理因素,也可以由感染引起或诱发.感染中病毒及胞内菌是公认的病因或触发因素.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公认与小年龄组患儿的喘息息息相关;大年龄组则与支原体,鼻病毒密切相关.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的探讨

    眼科护理中存在很多的风险,眼科病人由于眼睛损伤,造成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等症状,对于眼科护理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在护理的过程中出现失误,就可能产生严重的医患纠纷,因此,应该要对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正确的规避这些风险.本文主要对眼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试图找出防范这些风险的对策.

    作者:姜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医院开展优质临床药学服务的初探

    目的:探讨医院如何开展优质的药学服务工作.方法:分析本院药学服务工作的发展变化,对医院开展优质临床药学服务经验进行总结.结果: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必须发生改变,在医、护、患者间加大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和指导.结论:临床药学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模式,提供药学信息咨询服务,来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孙嘉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面对当下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利益结构的深刻调整、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基层医院只有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紧跟时代脉搏,选准工作切入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激发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导向功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才能有效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甘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科门诊中抗生素的不合理用药研究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儿科中不合理使用情况,并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使用方案.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些患儿抗生素的使用种类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中,选取的9000张处方中,含抗生素的处方达5328张,占59.20%.单用抗生素处方3628张,占68.09%;二联抗生素处方1683张,占31.59%;三联抗生素处方15张,占0.28%.而不合理用药处方842张,占所查抗生素处方的15.80%,占所查处方的9.36%.结论:抗生素在儿科中存在滥用或过度使用情况.医院要加强儿科门诊中抗生素不合适使用监督,保证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药物的使用率,对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新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肿瘤科护理中的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目的:肿瘤是当今社会上被大家比较重视的一个病理知识,我们必须要通过降低肿瘤护理中的风险,使病人和医院,以及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都肿瘤这样的病情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方法:对肿瘤科护理安全的隐患进行分析研究,病情制定防范的有关措施.结果:使患者和患者的家属都能对医院的护理工作提高其满意度,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和医务人员综合的护理知识、技术水平.结论:实施方案后,可以降低护理中的风险,并且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护理质量.

    作者:姜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在牙周炎患者综合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44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的依从性、临床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配合治疗率、按时复诊率、自我维护治疗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教、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P<0.01).结论:牙周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临床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曹侠;王秀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一次性使用免推注式无菌溶药移液器在临床上的研究应用

    目的:研究传统的一次性注射器和一次性使用免推注式无菌溶药移液器在静脉药物复配液中对不溶性微粒含量的影响.方法:以≥10μm和≥25μm不溶性微粒数为指标,采用光阻法对注射用长春西汀在不同配液器具(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使用免推注式无菌溶药移液器)、配液环境(治疗室、静脉配置中心(PIVAS))、药物剂量(3、6支)下的复配液进行微粒测定.结果:相同条件下,一次性使用免推注式无菌溶药移液器组比注射器组微粒数目明显更少(P<0.001).结论:一次性使用免推注式无菌溶药移液器能明显减少复配液中的不溶性微粒.

    作者:许承雄;周治国;丁文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论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及模型构建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健康观念的更新,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简单分析,并对其模型构建进行探讨.

    作者:王泽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综合性医院护士核心能力学习需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对综合性医院护士核心能力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选择4家综合性医院的418名注册护士,发放调查问卷测评全部护士的核心能力学习需求.结果:不同年资核心能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资护士在专业发展、法律及伦理实践、人际关系、领导能力、临床护理以及评判性思维及科研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教育咨询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核心能力总分显示其核心能力属于中等水平,需要加强培训力度以不断推动核心能力尤其是评判性思维以及科研得分的提高.

    作者:雷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短刺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短刺的临床应用.方法:从《内经》原文及现代相关文献出发,分析了短刺的理论基础、适应症、发展及注意事项.结论:短刺法治疗各种骨伤科疾病疗效肯定,灵活的发展创新疗效更佳.

    作者:张霖欣;余铃;张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如何提升超声诊断教学质量

    超声诊断专业不同于其他医疗专业,要动态的观察图像成像特点,传统的平面式的教学方法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此结合近几年的超声诊断学教学经验,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作者:魏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颅内血管狭窄支架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颅内动脉狭窄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会导致局部脑血流灌注不足或血栓形成,患者表现为头晕、肢体瘫痪,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主要病因有脑动脉粥样硬化、先天畸形、外伤、炎症、肿瘤、动脉瘤和手术损伤等.既往经典治疗方法是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仍有较高的卒中率.传统的治疗手段对于重度脑缺血的患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介入治疗因其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定位准确、并发症低等特点,越来越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的治疗.颅内支架的出现使急诊溶栓后直接安放支架治疗狭窄成为可能,特别是新型血管内支架的应用,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方法,围手术期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常连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有晨峰组(MBPS组)32例和非晨峰组(非MBPS组)76例.两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术(IVMI).结果:MBPS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为71.8%(23/32),显著高于非MBPS组的31.6%(24/76)(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晨峰者有更明显的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损害,血压晨峰是影响左心室肥厚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廖婉玲;徐贻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锁定钢板VS髓内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锁定钢板和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患38例,将病患进行随机分组,其中有20例为实验组,19例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实行锁定钢板治疗的方法,主要为:在20例病患中有10例实行全身麻醉,其余的10例病患实行腰硬联合麻醉,使用骨科牵引床进行复位,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分离显露骨折端,根据骨折情况行股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对对照组实行髓内钉进行治疗,将骨折复位,插入髓内钉,打入合适的加压螺钉,随后在X线下调整位置,拧入远端两枚加压锁钉.结果:在手术进行的时长、出血情况、骨折愈合的时长以及X线暴露的时长等方面实验组要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时,镇定钢板和髓内钉各有不同的适应情况,需要根据病患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两种不同静脉穿刺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为减轻病人的疼痛反应,改进了一种新的静脉穿刺法.方法:选择病人10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接两种不同的静脉穿刺法进行穿刺,对两组患者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共100例,观察组无痛率18.7%,对照组无痛率9.4%.结论:快速直接穿刺血管法明显优于常规斜刺法.

    作者:贺志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现代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现状

    现代医学本质上是生物医学.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与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相结合,认识生命运动的规律,并用以维持、促进人的健康.生物医学工程已经深入于医学,从临床医学到医学基础,并深刻地改变了医学本身,而且预示着医学变革的方向.本文通过对于现代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将现代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做了介绍.

    作者:康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艾滋病婚内传播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艾滋病在家庭内、夫妻间传播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以1996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的艾滋病双阳家庭作为本组调查的对象,分析艾滋病在婚内传播的危害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预防措施.结果:截止至2013年9月底,晋宁县内共检查出艾滋病双阳家庭101对,其中由吸毒人员经性活动传播给对方的59对;男方吸毒女方卖淫1对;有婚外性行为经婚姻关系传播对方的42对.引起子女感染的12对共13例.结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注射毒品和异性传播为主,在双阳家庭中,通过夫妻性行为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而且严重威胁察庭中其他成员尤其是子女的健康,因此艾滋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加强预防措施,避免HIV在家庭成员内传播.

    作者:凌会;凌英;沈汉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社区护理人员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发病率逐步迈入中青年化.让护理人在各社区开展对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从而有效的控制诱发因素,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利福平注射液在肺结核强化期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利福平注射液在肺结核强化期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08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4例,采用利福平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54例,采用利福平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强化治疗2个月后效果及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观察组治疗效果相对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且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福平注射液强化期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的病情改善有很大帮助,在临床治疗肺结核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临床强化期推广应用.

    作者:刁士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肺复张应用于体外循环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心外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进行肺复张,观察复张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选择心外体外循环术后患者30例,对其进行肺复张,采用CPAP通气模式进行,FiO2不变,PEEP为0,在5~10s内逐渐将压力上调至40cmH2O,维持40s,然后在5~10s内将CPAP压力下调至复张前的压力,改用基础通气模式,采用LIP+2cmH2O为PEEP,其他参数不变,期间不能吸痰.观察复张前后氧合指数和静态顺应性(staticcompliance,Cs)的变化,以及复张中有创持续动脉压(ABP)的变化.

    作者:陈淑萍;郭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