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眼科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与体会

于方;杨洋;吕艳

关键词:眼科护理,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提高眼科护理人员对眼科护理中健康教育的认识.方法:对眼科患者在眼科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回顾,传播有关眼病的科普知识,倡导科学的用眼卫生.结果:促进人们有能力应对眼睛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对于增强人们的爱眼意识,预防眼部疾病和配合其治疗与护理具有重要的作用,结论:健康宣教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眼科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值得推广.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8月选择符合标准的早期妊娠者40例,给予口服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观察终止妊娠效果、流产后出血量、出血时间及月经恢复等情况.结果:33例(82.50%)孕囊在服用米索前列醇后2~4h排出;完全流产37例(92.50%),不全流产3例(7.50%),流产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9.22±3.78)d;4例(10.00%)阴道出血量小于平时月经量,30例(75.00%)与平时月经量相似,6例(15.00%)超过平时月经量,月经恢复时间(36.49±4.05)d.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临床效果好,痛苦少,损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赖秀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9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劝导患者适量运动以增强体质,并戒掉抽烟等不良嗜好.对患者的康复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追踪观察.结果:本组76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显效43例(56.6%),有效25例(32.9%),无效8例(10.5%).总有效率为89.5%.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5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结论:对于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首先分析其病情是处于急性加重期还是缓解期,再予以相应治疗.抗生素的选择要谨慎,切莫乱用抗生素.同时应该劝导患者戒烟,进行适度的锻炼增强体质也是使患者病情趋于稳定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思密达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急性胃肠炎患者使用思密达这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91例急性肠胃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7例,选择思密达进行治疗,对照组44例,选择氟哌酸这种药物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显效率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急性胃肠炎的患者使用思密达治疗后,病症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

    作者:张玉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腺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保乳根治术临床比较

    目的:研究乳腺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保乳根治术这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旨在减轻患者痛苦程度,提高治疗有效性.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对我院3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分析.将这3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切除并腋淋巴结清扫方式,观察组采用保乳根治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情况与治疗效果两方面的情况,分析哪种治疗方式更具优越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情况与治疗效果方面相差不大,患者手术情况良好,没有严重并发症情况产生.结论:两种治疗方式在临床上效果相差不大,远期上治疗效果较好.但就患者自身而言,更倾向于保乳根治方法,在外观方面优势较强.

    作者:陈守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心脏的变时性关系,深入研究动态心电图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和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在判断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6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患者心脏的变时性关系.结果:病变组中冠心病患者发病几率要远远高于对照组,老年组中冠心病患者发病几率要远远高于年轻组.结论:冠心病患者极易出现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症状,而患者年龄与病发几率成正比,年龄越高,则发病几率越大,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凡年龄在65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基本都存在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病症.

    作者:郭军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对剖宫产手术之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之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14例,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分别对其行药物保守治疗与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以及手术切除治疗.结果:在治疗之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没有严重并发症出现.手术之后对患者随访,在手术之后患者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2-8周之后恢复到正常水平,平均为4.5周.在治疗之后的9-30周出现月经复潮,平均为16.5周.无患者出现复发.血常规以及肝肾功能与凝血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剖宫产手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该疾病病情比较复杂,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当方法进行治疗.

    作者:李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目的:分析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及病患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护理人员及病患各50例,在征得同意的前提下采用问卷方式对两组实行人性化管理模式前后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管理模式实行前,护理人员满意度12.00%,病患满意度6.00%;管理模式实行后,护理人员满意度42.00%,病患满意度23.00%.实行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实先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性化管理模式充分运用到护理管理中,不仅能减轻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显著提高病患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适于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血管内科加床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策在心血管内科加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的加床患者96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加床患者均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措施,而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并分别对两组加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研究组加床患者对医护人员护理服务很满意的比率和总满意度分别为60.42%和91.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1.67%和68.75%,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心血管内科加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改善和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适于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运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网络生物医学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资源的快速更新,新的查寻方法和新的信息资源不断涌现和积累,本文旨在对现有新的网络生物医学信息资源及其查寻途径做简要的介绍,为医务及医学研究人员了解本专业前沿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作者:赵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了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27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实施了术菌和术后护理、以及结合出院指导的方法.结论:我科长期开展鼻内镜手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崔霞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为更好的选择临床手术方案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20例病例,随机分为3组,依次为(一组)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组,(二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三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每组40例病例.观察手术前、中、后各衡量指标.结果:一组与二、三组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具有显著性差异.二与三组比较有差异,但不明显.三组卧床时间短.一、二组的并发率高于三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8个月后进行一般体征评分,一组患者明显低于二、三组(P<0.05).结论: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有不一样的愈后疗效,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效果好.

    作者:王国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总结手术室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探讨手术室手术感染防控护理要点,并观察总结感染防控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于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3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实施顺序将30例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患者手术实施时间为2013年1月到6月,手术实施前后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20.0%,实验组感染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手术实施过程中手术室状况、手术时外部因素存在情况及手术时间等因素均为影响引起切口感染的关键因素.结论:对手术患者行系统的护理干预以降低手术室及手术操作过程中的独立性影响因素,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刘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自噬调节通路PI3K/Akt/mTOR及其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是哺乳动物细胞内自噬非常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之一,它通过影响其下游多种效应分子的活化状态,发挥在细胞内抑制凋亡、促进增殖的作用.新研究表明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与肝癌自噬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在肝癌的治疗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抑制该信号通路己成为肝癌向治疗的热点.

    作者:屈岳育;卢焕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动脉血气剩余血用于危重患者生化检验的临床应用探析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对危重患者行生化检验时动脉血气剩余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危重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所收治的6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血液标本收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标本的检验性失血情况.结果:两组标本的AKP、Cr、TP、DBIL、ALT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标本的CK、CKMB、HBDH、hs-CRP、GLU、LDH、UA、BUN、GGT、TBA、ALB、TBIL、AST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危重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检验时,动脉血气剩余血诊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检验性失血的情况,患者的抽血次数也相对减少,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王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室综合护理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手术宣综合护理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进行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在手术后采用综合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焦虑恐惧状况都少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采用手术室综合护理,能有效缩短手术进行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焦虑恐惧心理,可使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值得推广.

    作者:白蓉;薛迎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吲达帕胺与双氢克尿噻抗高血压治疗的疗效观察及副作用

    目的:观察吲达帕胺与双氢克尿噻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以及对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入住我院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吲达帕胺组(A)、双氢克尿噻组(B).在用药前,用药六天之后,用药12天之后.均让患者取坐位,测其右臂血压,并且对症状的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和及时的分析.结果:吲达帕胺具有明显的好转,双氢克尿噻组具有明显的降压效果.两组中所出现不良反应均很小甚至没有,而且两组中的耐受性俱佳.结论:两组药物的降压效果都很明显,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从不良反应以及副作用的方面来说,吲达帕胺更胜一筹.

    作者:王华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68例上消化道穿孔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在上消化道穿孔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上消化道穿孔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围手术期护理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上消化道穿孔围手术期护理中能够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阎彩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脑血栓患者的中医治疗方法及疗效

    目的:探讨脑血栓患者的中医治疗方法和疗效,从而为医学上中医治疗脑血栓提高更好的医学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进行治疗,并将他们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中医和西医进行治疗观察,并进行治疗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生存率比对照组的要高,观察组的生存率达到98%,说明中医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结论:中医治疗脑血栓患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副作用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医学上是值得推广的.

    作者:王均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管解剖:血管外科微创技术的基础

    血管外科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腔内血管外科技术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但只有具备一定的外科手术技术,对血管的临床解剖熟捻于心,才能深刻地把握腔内治疗的适应证,从容不迫地面对一切可能在腔内血管手术时出现的问题,游刃有余的完成手术,解决患者的痛苦.

    作者:王梦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70例足月妊娠产妇羊水过少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目的:通过对70例足月妊娠产妇羊水过少的临床观察,分析其羊水过少对母婴造成的影响,探讨处理的方法.方法:选取70例足月妊娠羊水过少病例,并且选取90例妊娠正常孕妇与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羊水过少容易导致胎儿窒息而死,而且羊水过少的产妇的分娩率比正常孕妇的分娩率要低很多.结论:为了减少因为羊水过少导致的胎儿死亡发生,以及产妇的安全,应该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作者:伍玉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