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茹
目的:探讨巢式PCR在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采用巢式PCR检测梅毒螺旋体,并与常规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半巢式polA PCR检测出阳性37例,阳性率达30.83%(37/120),常规polA PCR检测出阳性7例,阳性率达5.83%(7/120),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半巢式polA PCR检测结果与常规polA PCR检测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0.68,P=0.00).这表明半秉式PCR灵敏度远高于常规PCR.结论:半巢式polA PCR具有高度敏感、特异、标本处理简便等优点,适用于检测血清等标本中围量Tp,可作为血清学方法的补充用于梅毒诊断.
作者:董月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产前检查在妊娠晚期胎盘早剥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将我院从2010年的8月份到2012年的10月份收治的645名要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对于产前的检查和诊断以及胎盘早剥的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产前诊断与随访证实的胎盘早剥的结果进行对照和分析.结果:有23名患者通过产前的检查提示是胎盘早剥,后来经过随访证实有19名患者诊断正确,其中有12名患者是通过超声检查提示的,约占63.1%;剩余7名患者是通过其他检查提示的,约占36.8%.患者的产前检查的诊断正确率是82.6%,随访证实和产前的检查诊断相比较,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可以比较准确地对胎盘早剥进行辅助诊断,其中,超声检查是有效的.
作者:陈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与传统经腹切除两种手术方式对比,选择一种佳的手术方法.方法:对良性病变的非脱垂子宫切除的患者,分为经阴道和经腹两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经阴道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48h)、术后疼痛(≥2分)、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分别为(50±35) min、(150±32.4)ml、95%、80%、5%、(9.3±5)d.腹式组分别为(70±20)min、(132±35.3)ml、50%、10%、0、(10±6)d.结论:经阴道子宫全切较腹式子宫切除的手术更符合当今微创的外科原则,手术时间短,腹腔干扰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早,疼痛轻,住院日短,腹壁不留疤痕,深受患者青睐.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可充分展示出其诸多优越性.
作者:朱晓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卡贝缩宫素联合葡萄糖酸钙预防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降低产后出血率.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卡贝缩宫素联合葡萄糖酸钙,对照组应用缩宫素联合葡萄糖酸钙,观察第三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产妇产后2h及24h出血量、出血发生率、给药前后产妇心率及产后24h Hb下降值.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h和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用药前、后心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产妇产后24h Hb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贝缩宫素联合葡萄糖酸钙可有效减少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出血及缩短第三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作者:林建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ICU护理用药的临床实践分析,探讨安全用药在ICU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方法:从药物的合理放置,药物标识明显化处理,以及对药物的合理管理;使用药物过程中病患用药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护理人员对药物的熟悉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ICU护理中安全用药的相关研究和实践,使ICU护理中护理人员强化了安全用药的意识和知识,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提高了ICU护理用药的安全性.结论:ICU护理中用药是否安全直接关系着病患的生命健康,不能马虎,必须将病患的安全隐患降到低.
作者:林丽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CT诊断眶部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为眶部肿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探计其特点及准确率.结果:50例患者中脉管性肿瘤12例、先天性肿瘤10例、炎性假瘤1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6例、黑色素瘤4例、神经鞘瘤3例、淋巴瘤3例、泪腺肿瘤2例.对它们的发生部位、形态、边缘、密度、眶骨改变、眼球壁改变及眶周受累情况进行了分析.结论:结合患者具体临床症状表现及CT所提供的影像信息,能够对大多数眶部肿瘤作出定性诊断.
作者:曹火亮;张延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口腔内科患者对牙龈出血与洁治的认知情况.方法:对口腔内科进行就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00例患者中仅有50%的人知道牙周病是牙龈出血的主要原因;仅有20%的患者认为洁治的作用是治病、预防;文化程度高的患者的正确认知率远大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复诊患者比初诊患者的正确认知率高52.5%.结论:大部分口腔内科患者对牙周病没有正确的认识,不了解牙龈出血是牙周病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应大大加强口腔保健的宣传力度.
作者:霍云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探讨120例手足口病患儿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方法:对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做出了回顾性分析,这120例患儿住院期间都做了C反应蛋白测定,把这120例患儿归为患儿组,并选取120例健康儿童做C反应蛋白测定,把这120例健康儿童归为健康组,分析对比两组的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中单纯手足口病的患儿的CRP正常,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者轻度升高,合并心肌炎患儿的CRP明显较高,患儿组的CR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儿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有利于诊断手足口病是否合并有其他感染,及早合理联用抗菌药物.
作者:零培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老年病人的手术护理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手术护理主要包括手术前的心理疏导和疾病预防,手术后的全面细致护理以及手术病情稳定后的心理护理.
作者:宋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消化道穿孔技术在老年人消化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与治疗效果观察.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70例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他们随即分为两组,一组为手术组;另一组为非手术组.手术组患者采用穿孔修补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将采用非手术治疗,每组患者各35例.结果:手术组中治愈患者25例,死亡3例,其中感染性休克2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合并心肌梗死1例;而非手术组中治愈患者20例,死亡5例,其中感染性休克3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合并心肌梗死1例.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做好术前充分准备,抓住手术时机,积极手术治疗,提倡穿孔修补手术方法能够较好的治疗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
作者:计鹏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本文就潜阳丹结合放血疗法治疗面部湿疹1例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作者:黄程;秦涛;付跃馨;黄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综述了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通过护理干预,提高ICU护理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并注重关键环节的监控和管理;保证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以实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作者:林振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社区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确诊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72例患者为临床观察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措施的差异分为观察组(联合社区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36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效果,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果:联合社区护理治疗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血压血糖值控制、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社区护理能显著降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值,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方桂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抽取我院在2010年8月到2012年8月收治的阴道分娩产妇262例,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总结防治措施.结果:在262例阴道分娩产妇当中,14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占总人数的5.34%.其中2例由于软产道出现损伤而引发出血,4例由于胎盘原因而引发出血,8例由于子宫收缩乏力而引发出血.10例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在500ml到1000ml之间,4例患者在1000ml以上,14例患者在通过有效诊治与抢救之后,均保留了子宫,没有1例死亡.在出血因素当中,子宫收缩乏力是主要因素,远高于其它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及早发现并有效处理引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提高相关医护人员的素质,认真监测产妇具体情况,相关医务人员要利用扎实的基础以及娴熟的助产技术来保证分娩的安全性,使产后出血率降到低.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后遗症的高危因素,为降低此类情况发生率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儿生活质量.方法:对研究组支原体肺炎发生阻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与对照组支原体肺炎未发生阻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儿体内MP-IgM、血沉以及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白细胞水平与对照组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儿剧烈咳嗽、胸腔积液、肺部哮鸣音以及高热持续五天以上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肺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肺不张发生情况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若患儿符合阻塞性细支气管炎发生高危因素,则应积极采取各项预防措施降低此类后遗症发生率;并对已经发生阻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尽早发现病情,并给予及时治疗,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儿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秦文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行全肺切除术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癌行全肺切除术的患者105例,按照分层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05)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明显降低肺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提升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是一种一线护理方法.
作者:张凌;刘晓燕;王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于妇科急腹症诊断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总结今后在妇科手术中腹腔镜的发展.方法:对比应用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实验组与开腹手术的妇科急腹症对照组的诊治疗效分析,得出腹腔镜于妇科手术中的发展与应用的有关结论.结果:经统计分析实验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离床时间以及术后体温>38度患者数均P<0.05,故有显著性差异性,实验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妇科急腹症为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盘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护理措施,探讨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治疗护理的1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肝动脉的插管灌注化疗措施,对中晚期的肝癌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干预,树立患者战胜疾病信心,降低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结果:经过治疗护理,15例患者经过B超和CT以及MRI进行检查,显示占位病变区域缩小范围超过50%的有7例.所有患者1年生存率为66.7%.结论:通过对肝癌的中晚期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相应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秀芬;植秀振;梁红烂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应医学治疗和手术的要求,基于医学物理理论研究而发明的高频电力在医学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频电刀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功能也是越发的完善而多样化,虽然高频电工因为诸多的优点而在医学上有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潜在的危险也是十分严重,如若在手术操作中一旦出现问题,高频电刀频率高、有效面积小以及电流大等特点就会化为造成操作问题的原因之所在.因此,如何在手术中做到安全使用高频电刀,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大程度的避免潜在的危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本文选择就手术室高频电力的安全使用进行一番研究.
作者:匡亚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选择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以分析其应用特点.方法:针对腹股沟疝病例55例实施手术治疗,手术时间均为2010年7月-2013年8月,术中有28例病例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称为观察组,27例病例接受常规疝修补术,称为常规组,统计两组的修补时间和修养时间,对比并发症发生比例、接受止痛操作比例及复发比例.结果:修补时间和修养时间对比,观察组均比常规组短(P<0.05),差异性符合有效标准;并发症发生比例、接受止痛操作比例对比,观察组均比常规组低(P<0.05),差异性符合有效标准;观察组复发比例为2.1%(1/28),常规组复发比例为10.6%(5/27),观察组均比常规组低(P<0.05),差异性符合有效标准.结论: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选择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可降低对生理条件的改变,始终保持无张力操作,缩短修养时间,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和永建;唐树珍;杨忠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