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鹏飞
目的:研究九节菖蒲对变异链球菌体外生长、粘附的影响.方法:以变异链球菌国际标准株ATCC25175作为实验菌株,用冷凝回流法提取九节菖蒲粗提物,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再以不大于MIC的5个浓度梯度配制含药的TPY液体培养基2份,一份接种变异链球菌后将试管与地平面成30°角,厌氧培养后测定其吸光度值;另一份调定其初始pH为7.4,接种变异链球菌,厌氧培养后测定其终末pH.结果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其统计学意义.结果:九节菖蒲粗提物≥6.25mg/ml时即表现出明显的抑菌作用;当九节菖蒲粗提物≥0.78mg/ml时,对变异链球菌的体外粘附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九节菖蒲粗提物对变异链球菌的体外生长、粘附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俞晓峰;冯岩;邵旭媛;苏柏华;卢友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以2010年10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为例,此次调查共统计了560例产妇,主要对她们的产后出血原因及护理措施、止血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5600例产妇中共有14名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状况,发生率大概为2.5%;在这14名出血的产妇中,出血的因素有子宫收缩乏力、巨大儿、胎盘粘连以及前置胎盘.在所有的出血产妇中均一次性止血成功,没有死亡情况的发生.结论:产妇产后出血是导致导致其死亡的重要因素,必须根据发病原因对症下药,及时采取止血护理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的概率.
作者:蒋红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脑外伤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脑外伤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使用传统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单唾液四乙酸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47例观察组中显效24例,有效17例,无效6例,综合有效率(显效+有效)为87.23%;对照组中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19例,综合有效率为59.57%,两组患者综合有效率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程患者在显效率上表现不同,病程越短,治疗效果越好.不同发作类型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于治疗脑外伤癫痫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尽早治疗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陈伟幸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高血压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具有很高致残率,是心血管疾病发病、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如何对高血压病患进行医学护理,减轻病人痛苦,降低发病机率已经成为从事护理工作人员的一大难题.本文中,笔者首先介绍护理高血压病人所存在的一些误区,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待高血压病人的正确医学护理方法,缓解病人精神紧张,减轻高血压病人的痛苦,降低复发机率.
作者:周李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和讨论治疗浮动膝关节损伤的佳办法.方法:选取在2012年一月份-2013年二月份来我院治疗浮动膝关节损伤的患者87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张伯勋分类方法可将以上患者分成三型.Ⅰ型、Ⅱ型和Ⅲ型.每型患者为29例.然后分别对这些患者进行三种方法的治疗,包括骨牵引联合夹板外固定,外固定及支架固定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这三种方法.然后在治疗之后被动运动的治疗要持续进行.然后对这三种治疗后的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在经过治疗以后,总有优良率为76%,其中第三种方法的优良率可达到100%,而第一种的优良率低,而且这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见手术治疗这种浮动关节损伤的疗效优于另外两种治疗方法.结论:对于这种浮动关节损伤的患者,好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手术切开复位,但是需要在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价适于手术的患者的基础之上.
作者:李荣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法制建设逐步趋于完善,患者在实际就医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服务质量以及医疗护理的安全要求也日益增高.作为临床第一线的护士,肩负起与患者建立友好关系以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任.呼吸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一些风险,这些风险造成了紧张的护患关系,更重要的是这些风险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预防风险的对策,保证无风险,这样才能够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才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避免一切医患、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王建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诊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发病机制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6例重症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的诊治和护理措施.结果:21例于24h内症状消失,血钾血液恢复正常心律失常消失,5例于48h内恢复正常,生活质量良好.结论:成功的对26例重症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进行了治疗和护理.
作者:季银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微柱凝胶法在配血次侧不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1年12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输血者750人,分别通过应用围拄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对750份血液标本进行配血,对两种方法的配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检查结果显示应用微柱凝胶法发现15例存在配血不合的状况,其中10例属于次侧凝集不合,另外5例属于主、次侧凝集不合;而应用凝聚胺法仅发现4配血不合的状况例,其中3例属于次侧凝集不合,另外1例属于主、次侧凝集不合;两种方法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输血与配血的过程中,微注凝胶法能够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与准确性,同时操作简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邱思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某医院肾内科住院患者带菌药物应用情况,提高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了某医院在2010年-2013年期间肾内科住院患者,对其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对观察数据的分析使医院更安全、合理、经济、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进一步规范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发挥药物大疗效、降低治疗和预防成本.
作者:谢惠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早期治疗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02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行胸部x片及检测外周血、血生化检查、检测血清抗体等实验室检查确诊.所有病例均早期应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结果:10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据胸部X线征象显示:支气管肺炎改变20例(16例为单侧,4例为双侧);均一的实变影22例.间质性肺炎改变20例;肺门阴影增浓40例;所有病例均早期应用红霉素阿奇霉索治疗,效果良好.大多数在治疗1天后退热,1周后停止咳嗽;所有患儿经治疗后2周内X线阴影完全消失,均无复发.结论:支原体肺炎诊断应结合胸部X线征象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本病早期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戴迭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策在心血管内科加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的加床患者96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加床患者均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措施,而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并分别对两组加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研究组加床患者对医护人员护理服务很满意的比率和总满意度分别为60.42%和91.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1.67%和68.75%,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心血管内科加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改善和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适于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运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比观察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治疗后显效32例、有效8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治疗后显效22例、有效1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拉嗪缓较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良反应轻围,疗效较好,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作者:魏晨曦;杨东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我院46例新生儿脓疱疮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患儿进行临床看护、消毒隔离护理、皮肤护理、疱疮面及水泡的护理、创面护理、观察护理、营养饮食护理;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和出院宣教护理.结果:我院46例新生儿脓疱疮患儿,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17例4天内得到治愈,29例8天内得到治愈,且均全部治愈,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对脓疱疮患儿进行有效科学的护理,有利于临床的治愈效果,避免出现继发感染等情况,对护理新生儿脓疱疮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作者:王颖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消化道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消化道内科不合理用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合理用药方案.结果: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消化道内科共发生400例不合理用药情况,其中2009年发生150例,占37.5%,2010年100例,占25%,2011年50例,占12.5%.且不合理用药主要以药物用量过大为主,280例,占70%,100例重复用药,占25%,10例药效降低或药物拮抗,占2.5%,10例药物毒副作用增强,占2.5%.结论:合理使用药物是取得好的临床效果的前提,与患者的切身利益相关,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崔莉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老年病人的手术护理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手术护理主要包括手术前的心理疏导和疾病预防,手术后的全面细致护理以及手术病情稳定后的心理护理.
作者:宋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骨折后疼痛、肿胀、出血问题一直是影响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早期冷疗具有有效控制疼痛、减轻局部充血水肿、缩短手术等待时间及康复的作用.冷疗法是急性创伤早期行之有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简便经济的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有效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减少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为提早实施手术争取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病床周转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殷士花;任慧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难治性鼻出血的部位及主要供应血管,为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回顾分析78例难活性鼻出血的病例资料.结果:下鼻道顶部及下鼻甲后端占50%(39/78),嗅裂及鼻中隔占12.8%(10/78),中鼻道及中鼻甲占35.9%(28/78),钩突占1.3%(1/78).78例中除10例鼻中隔偏曲骨嵴处出血行鼻中隔矫正术外,其余均行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1次治愈77例(98.7%),2次治愈1例(1.3%).随访1个月无复发,1次治愈率98.7%.结论:难治性鼻出血绝大多数为蝶腭动脉供应.鼻内窥镜下找出血部位并电凝治疗,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丁肖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给出合理的减小误差的对策.方法:选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血检科出现明显误差的5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对误差进行合理分析.结果:造成此50份标本误差的原因,除2份标本原因不明外,其他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可分为4个方面:①采集原因,共15份,占30%;②送检原因,共10份,占20%;③检验原因,共18份,占36%;④病患本身的原因,共5份,占10%.结论:在血检中,使血液标本出现误差,导致其不合格的原因有多种,应从多个方面着手加以预防,严格规范各个环节的相关操作,重视送检工作,注意与病人的良好沟通,以提高血检标本的合格率,减小其误差.
作者:张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颅内动脉狭窄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会导致局部脑血流灌注不足或血栓形成,患者表现为头晕、肢体瘫痪,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主要病因有脑动脉粥样硬化、先天畸形、外伤、炎症、肿瘤、动脉瘤和手术损伤等.既往经典治疗方法是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仍有较高的卒中率.传统的治疗手段对于重度脑缺血的患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介入治疗因其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定位准确、并发症低等特点,越来越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的治疗.颅内支架的出现使急诊溶栓后直接安放支架治疗狭窄成为可能,特别是新型血管内支架的应用,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方法,围手术期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常连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不同心理护理对患者输卵管卵巢切除术的成功率.方法:从我院选取20名需做输卵管卵巢切除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试验组护士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并给予仔细合理的心理护理,对照组就按一般护理处置,观察并记录对比两组患者做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后的疗效差异和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治疗7天后成功率为70%,对照组成功率为10%,试验组患者治疗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并给予仔细合理的心理护理有效的提高了输卵管卵巢切除术的成功率.
作者:陈岩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