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雷诺综合征的护理——附18例报告

郭小英

关键词:
摘要:雷诺综合征(Raynaud's syndrome)是肢体动脉,特别是小动脉在情绪激动或受寒冷后,所出现的阵发性痉挛.多发生于手指,呈明显的苍白色,发作缓解后依次转变为青紫和潮红[1].本症的确切病因至今不明.发病机理是由于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致[2].临床治愈率低.因本征多伴发变态反应性疾病,应在治疗的同时积极做好对本症的护理.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四川省人民医院从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住的18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西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测定及其结果分析

    免疫球蛋白的测定是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体液免疫反应的重要标志.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方法较多.其中免疫比浊法,是建立在抗原、抗体相结合的形成的复合物的基础上,在抗体过量的条件下,抗原越多形成的浊度越大.

    作者:邱月燕;杜雪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病人的饮食建议

    肾功能减退按照其损害的程度可分为下述四个阶段:肾贮备能力丧失期、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如不及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一旦发展到尿毒症期,则极易危及生命而死亡.而进入透析期的每一位患者应了解一些营养方面的知识,包括基本原理、食物成分、限制水、盐、钾、磷的意义;掌握透析间期的体重增加范围等.以下就透析病人如何调配饮食做一些粗浅的介绍.

    作者:罗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1例

    患者女,40岁,已婚,个体,住院号:4013721.因下肢溃疡四年,全身皮疹面部红斑二年,于2000年2月13日入院.患者96年无诱因出现乏力,右下肢肿胀,夜间咳嗽胸闷心悸,外院血管造影示股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温志惠;孙凌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高尿酸血症与临床

    尿酸(UA)是核酸中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在体内形成后,经肾小球滤过,90%被肾小管吸收,在近曲小管远端或近曲小管又有40%-44%被吸收(分泌后再吸收),终仅有6%-12%滤过的UA随尿液排出体外[1].血UA(BUA)增高称为高尿酸血症(HUA).一般认为UA值男性>416,女性>360μmolmmol/L,即可诊断为HUA[2].UA生成增加或/和肾脏排泄减少,均可引起HUA.近年来临床上发现许多疾病BUA增高,或BUA增高与许多疾病相伴随,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作者:扎西;王归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肺结核与肺癌并存32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老年肺结核并存肺癌的患者有逐年增多趋势.老年肺结核与肺癌并存,在临床上与单纯肺结核或肺癌有许多相似之处,误诊,漏诊时有发生,现就我院近10年来住院的32例肺结核并存肺癌患者作临床分析.

    作者:黎学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特殊高原肺水肿1例

    急性高原肺水肿是一种常见且致命的高原病,通常在快速进入高原地区后2~4天内发生.而长期在高海拔地区生活者亦有发生急性高原肺水肿的情况,但很少见.我科收治一位无急进高原史的高原肺水肿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贵文;宋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身障碍的心理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GOPD)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多发病[1,2],它多由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发展而来,发病年龄多在中年后期;是进行性发展的慢性炎症性呼吸系统疾病;它包括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气流阻塞进行性发展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3].1996年全球死因位次和人数的报告中它占居第5位[4].

    作者:闫敏;欧孝琪;王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服药中值得注意的护理问题

    口服药是临床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的药物种类繁多,新药不断出现.相应的用药方法和要求也不断更新和复杂化.怎样才能做到正确有效地进行服药,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作者:林敏;郭向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脑出血病人中枢性高热的护理体会

    我院地处海拔2801m青藏高原,大气压在71.6kPa以下.自1998年-1999年12月,我科对38例脑出血中枢性高热患者进行了积极有效的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玉梅;原爱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肝肺综合征

    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系1977年kennedy等首先提出的概念,是以肝病、肺血管扩张、动脉血氧分压异常及严重的低氧血症为三大主征的综合征.

    作者:汤晓梅;葛卫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吸入NO对高原人体运动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NO)吸入对高原人体运动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进驻海拨4100m高原20天的20名健康青年随机分为吸入NO(10ppm)组和对照组(口服炒面胶囊),每组10人.在吸入NO前、吸入NO 6天后踏阶运动前后分别检测血中红细胞压积(HCT)、血液粘度(ηb)、血浆粘度(ηp)、还原粘度(ηr)、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变形系数(TK)、红细胞聚集系数(VAI)及血栓形成系数(TFL)含量.结果:吸入NO前运动后较运动前,对照组和吸入NO组HCT、ηb、ηp、ηr、IR、TK、VAI、TFL均降低(P<0.05或0.01);吸入NO后运动后较运动前对照组各指标均降低,吸入NO组HCT、ηb、ηp、ηr、TK、VAI降低(P<0.05或0.01),IR、TFL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前及运动后吸入NO后较吸入前,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入NO组运动前吸入后较吸入前ηb、ηp、IR降低<P<0.05或0.01),运动后ηb、IR、TK降低(P<0.05或0.01),其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低浓度NO对运动机体可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

    作者:崔建华;张西洲;王引虎;哈振德;朱永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常规剂量氨茶碱静滴诱发心率失常2例

    氨茶碱是临床常用的解除支气管痉挛药物,虽然我国目前仍首选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哮喘,但它的局限性目前也已经被重视.

    作者:汪翠玲;马良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呼吸、心跳骤停后62分钟抢救成功1例

    患者女性,14岁,因左中、无名、小指疤痕挛缩畸形1年收入我院骨外科病房,后在左臂丛麻醉下施行挛缩屈侧疤痕松解加植皮术,手术顺利,术后回病房测血压16/10kPa,患者一般情况好,护士遵医嘱做低分子右旋糖酐试验,结果阴性,当低分子右旋糖酐滴入约20ml后患者即感胸闷、憋气、呕吐,继之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查体:血压0,全身青紫、呼吸停止,心音听不到,初步诊断: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平卧、吸氧、行心、肺复苏,予以副肾素、氟美松、心脏三联、速尿、呼吸兴奋剂、多巴胺、654-2、阿托品、小苏打、甘露醇等药物,行气管插管,抢救20分钟,心音仍听不到,后又重复应用上述药物其间不间断心肺复苏,心内注射副肾素后分别选定200J、300J电除颤6次,在第7次200J状态下电除颤成功,心脏恢复窦性心律,心率155次/分,血压19/12KPa、10分钟后出现自主呼吸,共抢救62分钟.

    作者:周延民;刘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过敏性紫癜诱发癫痫发作1例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出血性疾病.本病是机体对某些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广泛小血管炎,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高,伴渗出性出血和水肿.皮肤和粘膜累及多见,但亦可发生于胃肠道,关节和肾脏.而诱发癫痫患者临床少见,近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巴桑措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医院感染与手清洁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它是指病人在住院过程中获得的感染,也包括出院之后才出现症状者.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条件致病菌,感染源有外源性和内源性(自身感染),其患病率高(9%以上),病情复杂,诊治不易.它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日,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有的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我院于1998年成立了以院长为领导的医院感染小组对各科室病区进行监控抽查.

    作者:郭向琴;林敏;陈菊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清HA、PCⅢ检测对肝硬化的诊断意义

    对1997年至1998年的97例肝病患者,笔者采用了放免联合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以探讨其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作者:喻可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肺性脑病

    肺性脑病是因慢性肺胸疾病等伴有呼吸功能衰竭,致使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而出现各种精神神经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原性心脏病的主要死亡原因.现就该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加以简要概述.

    作者:汤德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染发剂所致头面部接触性皮炎3例

    随着我区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意识的改变,对头发的保护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染发已经很普遍,但由染发剂引起的接触性皮炎也越来越多见.现报道染发引起头面部过敏3例.

    作者:大索朗次仁;次仁卓玛;巴桑琼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未严格消毒灭菌致输液反应(附7例报告)

    1996年4月上旬我院半天内连续发生17例门诊治疗患者并发临床表现的输液反应,经全力抢救,均痊愈.事发后经各种检查及分析,证实为注射器内存在细菌毒素所致.为避免今后再发生此类事件,加强对院内感染的监测及控制,本文探讨此次输液反应的一些问题.

    作者:李海英;叶如陵;阿旺降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高海拔地区动脉血气监测在抢救急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意义

    高海拔地区急性脑出血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很高.脑出血在抢救过程中几乎都继发不同程度的酸碱失衡,并可能因此而导致抢救失败.目前,动脉血气分析已成为脑出血病人一项不可少的指导诊疗方法.本文通过对53例脑出血病人的128例次动脉血气测定,旨在探讨动脉血气监测在急性脑出血病人抢救中的作用.

    作者:韩莲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西藏医药杂志

西藏医药杂志

主管:西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西藏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