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索朗次仁;次仁卓玛;巴桑琼达
氨茶碱是临床常用的解除支气管痉挛药物,虽然我国目前仍首选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哮喘,但它的局限性目前也已经被重视.
作者:汪翠玲;马良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口服药是临床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的药物种类繁多,新药不断出现.相应的用药方法和要求也不断更新和复杂化.怎样才能做到正确有效地进行服药,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作者:林敏;郭向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它是指病人在住院过程中获得的感染,也包括出院之后才出现症状者.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条件致病菌,感染源有外源性和内源性(自身感染),其患病率高(9%以上),病情复杂,诊治不易.它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日,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有的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我院于1998年成立了以院长为领导的医院感染小组对各科室病区进行监控抽查.
作者:郭向琴;林敏;陈菊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了解那曲地区人工流产者情况,笔者对1996年1月-1999年10月的人工流产者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作者:何凤珍;李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自1997年1月-2000年5月,我科共收治出血量大于30ml[按出血量(ml)=π/6×1×s×层数计算]的半球出血126例,经对比发病3天内与15-21天时的两次CT片,发现新增加低密度脑梗塞灶48个,表明脑出血后及治疗过程中易于发生缺血性脑梗塞,现分析其发生原因及临床资料如下:
作者:赵相标;杨永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体外循环手术中库血使用量大,交叉配血频繁,转流中血球破坏严重,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也增加血液污染机会和血型不符的可能,更重要的是易感染血源性传染病,引起输血并发症及免疫抑制等.我院针对以上问题,从1991年-1999年对146例患者实行了体外循环手术中,先采集患者未经心肺转流的血液,待转流结束后再将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疗效,不但节省了血源,减少了污染及血源性传染病的感染机会,而且提高了血液质量,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陈月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求护士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以及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护士从学校走到工作岗位之初,虽然在学校已经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临床实习,但其实践能力,工作能力还远不够,她们不能得心应手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随着社会进步,医学及护理学科的发展,特别是整体护理的开展,对护理工作及护士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作者:许瑞华;罗绍华;苟菊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重度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是医学中的难题.LVRS(Lung Volume reduclion surgery)是使用减少肺容量或胸腔容积,以提高晚期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生命质量,延长其生存期的一种办法.
作者:欧孝琪;阎敏;周清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性,14岁,因左中、无名、小指疤痕挛缩畸形1年收入我院骨外科病房,后在左臂丛麻醉下施行挛缩屈侧疤痕松解加植皮术,手术顺利,术后回病房测血压16/10kPa,患者一般情况好,护士遵医嘱做低分子右旋糖酐试验,结果阴性,当低分子右旋糖酐滴入约20ml后患者即感胸闷、憋气、呕吐,继之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查体:血压0,全身青紫、呼吸停止,心音听不到,初步诊断: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平卧、吸氧、行心、肺复苏,予以副肾素、氟美松、心脏三联、速尿、呼吸兴奋剂、多巴胺、654-2、阿托品、小苏打、甘露醇等药物,行气管插管,抢救20分钟,心音仍听不到,后又重复应用上述药物其间不间断心肺复苏,心内注射副肾素后分别选定200J、300J电除颤6次,在第7次200J状态下电除颤成功,心脏恢复窦性心律,心率155次/分,血压19/12KPa、10分钟后出现自主呼吸,共抢救62分钟.
作者:周延民;刘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临床上常遇到创口、伤口常规处理经久不愈的棘手问题.本文报告30例采用医用50%石碳酸处理,结果1-4次痊愈,无毒副作用.对石碳酸的作用机理、处理适用范围和注意点进行了讨论.
作者:李德东;钱建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21岁,大学生,因左侧持续性胸痛1月,气短,不能左侧卧位,且时有夜间发热、盗汗半月来我院就诊.
作者:梁贵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40岁,已婚,个体,住院号:4013721.因下肢溃疡四年,全身皮疹面部红斑二年,于2000年2月13日入院.患者96年无诱因出现乏力,右下肢肿胀,夜间咳嗽胸闷心悸,外院血管造影示股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温志惠;孙凌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对1997年至1998年的97例肝病患者,笔者采用了放免联合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以探讨其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作者:喻可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雷诺综合征(Raynaud's syndrome)是肢体动脉,特别是小动脉在情绪激动或受寒冷后,所出现的阵发性痉挛.多发生于手指,呈明显的苍白色,发作缓解后依次转变为青紫和潮红[1].本症的确切病因至今不明.发病机理是由于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致[2].临床治愈率低.因本征多伴发变态反应性疾病,应在治疗的同时积极做好对本症的护理.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四川省人民医院从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住的18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小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1999年-2000年曾有7例子宫肌瘤患者在联合腰麻一硬膜外麻醉(CSEA)下行子宫全切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性,68岁,因乏力,纳差,腹胀,体重日渐减轻2月来我院就诊.B超检查,肝、胆、胰、脾、双肾未见异常回声.
作者:赵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们于2000年1月期间,对拉萨和成阳两地区的56名学生进行了幽门螺旋杆菌(HP)血清抗体检查,现将其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旦增;刘晓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保健科服务的对象多为老年、离退休人员,他们具有年龄高、病程长、残疾率高等多种因素集于一身的特点,保健科的护理工作即具有艰巨性及复杂性.
作者:杨志英;张凤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了解那曲地区卫生防疫队伍与学术成果的现状,于1998年11月份对该地区12所专职卫生防疫机构进行了一次专业人员素质与学术论文方面的调查,结果:此次共调查113人,其中藏族94人(83.19%),汉族19人(16.81%);男性71人(62.83%),女性42人(37.17%)平均年龄36.32岁,中级以上职称26人(23.01%);大专以上学历11人(9.73%);发表学术论文47篇;论文发表者的学历、职称、年龄与人均发表论文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本次调查,为今后制订卫生防疫工作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福生;琪布;嘎玛旺堆;昂旺加措;何凤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急性脑血管病(ACVD)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其危险因素,日趋得到重视,国内外报道很多,为了解西藏地区ACVD的主要危险因素,探讨其发病机理,为积极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收集了近十五年我科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人,择其资料较完整的124例,作临床回顾分析,探讨西藏地区藏族急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加永泽培;扎巴;阿珠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