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典沙与凯舒特存在配伍禁忌

赵风岭;许春华;王延平

关键词:
摘要:随着新兴药物的发展,一些新型的抗生素药物不断研制并应用于临床,这些新药的配伍禁忌还未列入《静脉药物配伍禁忌表》中.其说明书中药物配伍禁忌也没提到.我科一病人输完典沙后续加另一组含有凯舒特的液体时,莫菲氏滴管内液体出现乳白色混浊,随即出现白色沉淀,重新更换输液器后输入,病人未出现不良反应.当在两种药液之间加输其他液体后,输液管内无混浊现象出现,病人无不良反应.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在鼻腔动脉出血中的应用

    鼻腔动脉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症状之一,来势甚猛,出血量多,比较急,血呈鲜红色,出血点可见波动,甚者呈喷射状.以往治疗是进行鼻腔填塞压迫止血,病人不愿意接受.现采用微波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王淑云;王秀华;戚莎菲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激发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医学知识的枯燥乏味,笔者采用传授新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巧用设疑、应用幽默教学、运用拟人教法、妙解成语等方法提高医学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黄玉旋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对绝经后子宫内膜bcl-2mRNA雌孕激素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对绝经后子宫内膜bcl-2mRNA雌孕激素应用效果,观察分析.方法:采用我院2003年10月至2004年3月在门诊要求取出宫内节育器的健康绝经(绝经≥1年)后的妇女66例:从未应用过激素补充治疗,分为3组,雌激素组28例,雌孕激素组26例,对照组12例.①子宫内膜厚度测量;②子宫内膜组织RNA的抽提和bcl-2mRNA水平的测定.结果:雌激素组、雌孕激素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雌激素组与雌孕激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冯大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6例HELLP综合征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护理

    目的:总结妊娠HELLP综合征的妊娠结局及护理.方法:对我院1991年1月-2004年10月收治的6例HELLP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观察.结果:孕产妇死亡为零,围产儿死亡3例.结论: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定期监测血红蛋白、血小板及肝功能是早期发现HELLP综合征的重要环节;镇静解痉、利尿、护肝、输注血小板等对症治疗;对危重HELLP患者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母儿病死率的关键;加强病情观察,加强健康宣教有利于发现并发症.

    作者:曾咏贤;祝晓玲;陈映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三例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护理

    尽管目前已成功应用许多措施防止或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然而对于梗死区域的坏死心肌或无功能心肌,现有的内外科治疗手段却是有限的,近研究应用干细胞移植取代受损心肌细胞并建立新的血管来供血运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

    作者:戚晓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PICC置管在血液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

    目的:为化疗病人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和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和局部组织产生不良反应.方法:对31例血液科长期静脉化疗患者经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行PICC插管至上腔静脉给药.结果:31例患者31例置管成功,成功率100%,置管时间短7日,长20月(603天).结论:PICC置管是一操作方便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的深静脉置管术,并能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血液病患者外周静脉网和局部组织的毒性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陈丽荣;刘红琼;郭爱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鼻咽纤维血管瘤虽属良性肿瘤,但生长扩张能力强,易侵及临近组织器官,瘤中除有大量纤维外,上有丰富的血管,可导致大出血危及生命.我科自1986年至2003年间共收治患者3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大者50岁,小者14岁.术后并发大出血者2例,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淑云;戚莎菲;谭亚荣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难穿刺静脉的处理方法

    静脉穿刺是医院看起来技术含量不高,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操作,无论是静脉补液给药,或是采血检验,都必须要用到此项操作,特别是在危重病人的抢救或大出血、严重脱水病人的紧急抢救时刻,静脉穿刺的成功尤为重要.为了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尽快建立静脉通道,给抢救赢得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现将笔者在工作中摸索的部分难穿刺静脉的处理方法与大家共同讨论.

    作者:任桂霞;沈家山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160例疼痛病人的诊疗体会

    疼痛是很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往往是病人就医的主诉,它包括整体复杂心身感受,疼痛的病因很多,其中包括内因和外因,由于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不同,故对疾病的反应程度不成正比,对疼痛的认识要一分为二,它给病人带来痛苦,但又能反映疾病的实质,所以对原因不明的疼痛,不能简单的止痛,特别禁止使用麻醉止痛,这是处理疼痛病人的原则.

    作者:郭继焕;藏荣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超声诊断膀胱肿瘤38例的分析

    1.资料与方法本文回顾和总结了我院1999年5月-2003年7月间超声诊断的38例膀胱肿瘤患者的超声资料和手术结果,并对其中有病理证实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赵惠容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的整体护理

    随着消化内镜的普及和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内镜下止血已成为常规方法.为了提高有效止血率,减少患者痛苦.本科于去年对26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止血全程的整体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梁红如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颈椎病142例的X线诊断分析

    通过对具有典型表现的142例颈椎病患者的X线平片研究分析,颈椎病应首选颈椎正侧及双斜位X线平片检查,它是一种经济、快捷、准确、可靠的检查手段.

    作者:赵正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基础用药在高脂血症(心脾两虚证)治疗中的协同作用

    灵芝菌合剂富含灵芝多糖、三萜类、核苷类、呋喃类、甾醇类、生物碱类和油脂等生物活性物质,并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胆固醇合成,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药理作用.在高脂血症的治疗中,常规用药配合使用灵芝菌合剂,有着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本文就其协同作用及机制作一简述.

    作者:王翠萍;李晓光;王祥礼;李永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诺和笔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指导

    诺和笔是诺和诺德公司生产的注射胰岛素的专用注射器.使用简单,注射无痛,携带方便,我科自1998年引进诺和笔后,配有诺和灵R笔芯、30R笔芯,诺和灵N等,大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明月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浅谈高血压病人日常护理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心脑血管病变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致死、致残病因,而高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导致靶器官损害,引起严重心、脑、肾等并发症,以控制高血压为重点是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的主要出路.

    作者:宋瑜;范丽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367例肾活检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肾活检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方法:1998年5月至2004年5月我院行367例肾活检术后病例的观察.结果:在肾活检术后出现不同种类的并发症288例次.本组对出现不同种类并发症进行密切观察,采取必要的药物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肾活检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但穿刺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严格规范手术程序,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及护理技能是提高手术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钱丽萍;孙文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脑出血病人的分期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是老年人三大死因(中风、心脏病、恶性肿瘤)之一,绝大多数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引起,发生年龄大多在50-70岁之间,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生,我科2001年9月至2004年9月共收治病人160例,针对不同的临床时期予以不同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刘斌良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夏枯草配对入药的临床治验

    夏枯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冬至后苗,交夏至便枯而得名,于未枯前采带花的果穗入药.其味辛苦性寒,入肝胆经,具有清肝胆、散郁结之功,集补泻消散于一体.笔者不揣疏漏,试就夏枯草配对入药的临床经验,略陈管见,以求正于同道.

    作者:相芳;黄浩;曹慧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鱼腥草雾化吸入治疗慢支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鱼腥草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慢支并发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将9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8例,对照组40例,在静脉滴注先锋铋的基础上,使用超声雾化吸入.观察组吸入鱼腥草注射液10-20ml,生理盐水20ml;对照组吸入庆大霉素80-160mg,霉蛋白酶4-8mg,地塞米松5-10mg,生理盐水10-20ml;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鱼腥草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慢支并肺部感染,效果较好,而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作者:蔡淑芬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改进插胃管方法的临床观察

    腹部外科护理工作中插胃管时,常有胃管误入气管或盘在口腔中,胃管刺激发生恶心、呕吐等情况.2002年我们改进了插胃管方法,成功率达100%,现将改进的插胃管方法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莉;张如凤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

主管:

主办:中华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协会 国际中华名医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