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功抢救一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达90小时的护理体会

王秀红

关键词:
摘要:1.一般资料女,15岁,因鼻塞,流涕5天,头昏,胸闷,呕吐3天,伴晕厥.于2004年11月12日3:30Pm入院.体检:T 36.2℃,P 40次/min,R 20次/min,BP 80/40mmHg神清,急性面容,唇绀,咽充血(+),HR 40次/min,律不齐,心音低,各瓣膜区听诊区未闻及杂音,A2=P2.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急查化验,血常规:WBC 11.52×109/L,N0.86,L0.14.尿常规:尿蛋白(+++).血生化:肌钙蛋白(+),心肌酶谱LDH 670 U/L,CK 717 U/L.急做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交界性早搏,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Ⅲ°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缺血,考虑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即向家属交待病情给心电监护,吸氧4L/min,地塞米松10mg经墨非氏滴入,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及1mg静滴.3:40Pm出现四肢冰冷,BP测不出,唇绀,心音低钝,HR 50次/min,律不齐.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相关研究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社区心理护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和采用SAS、SDS量表对某社区145名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有17.4%的社区老年人有心理问题,其中20.85%存在焦虑情绪,有12.4%存在抑郁情绪;婚姻状况、家庭关系、社交活动、业余爱好、子女交流等社会因素确实与老年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和存在有关联.结论:及时提供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将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之重.

    作者:倪煜青;章秋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免疫接种过程中的护患交流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保证计划免疫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如何开展护患之间的交流,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免疫工作质量,我们的体会如下.

    作者:李广兰;张凤英;朱学莲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35例

    笔者于2002年2月-2004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出血35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组34例对比,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诊断符合文献标准[1],并经CT扫描确诊.患者均在发病后72小时内入院,出血量少于50毫升,并排除非高血压脑出血及24小时内死亡者,患者无严重的心、肺、肝、肾疾患,无造血系统疾病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48-80岁;对照组34例,男性24例,女性10例,年龄49-81岁.两组相关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赵凤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各层次的护士密闭式静脉输液的操作情况,以便制定有针对性地培训方案.方法:150名护士参加竞赛.结果:年龄对密闭式静脉输液的操作的影响呈弧形分布,文化程度对密闭式静脉输液的操作的影响不大,工龄对密闭式静脉输液的操作的影响基本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护士不是越年轻操作越好,对工龄短的护士应加强基本技能的培训.

    作者:潘俊婵;刘宪玉;邢秀丽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的急救护理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又名奥克,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及Zollinger-Ellison综合症等疾病的治疗.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症状及胃肠道反应症状等.今年3月我科成功抢救了1例静推奥美拉唑钠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现将急救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张燕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用漂浮起搏电极紧急床旁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的护理

    经静脉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是抢救心脏停搏或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的重要治疗方法.大多采用经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在X线透视下放置电极导管或经床旁盲插.漂浮电极导管的应用,为床旁准确植入电极,缩短手术时间提供了可能.我院自2002年8月-2005年8月应用漂浮起搏电极行床旁临时起搏,抢救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24例,均取得满意效果,获得了一些宝贵的护理经验,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斌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士业务素质的培养

    在危重急诊病人的抢救和各科各类手术的配合中,护士的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危重、急诊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关系到手术的质量和速度,现就加强手术室护士业务素质的培养谈一点体会.

    作者:程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的诱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目的:减少和预防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的发生.方法:回顾本院2001年以来收治的66例颅内动脉瘤病例中,对19例再出血诱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结果:情绪波动、高血压、用力排便、过早及剧烈活动、剧烈咳嗽是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的主要诱因.结论:保持病人情绪稳定、控制血压、保持大便通畅、卧床休息、预防呼吸道感染是预防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重要环节.

    作者:何肖岚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糖尿病低血糖处理体会

    低血糖是糖尿病病人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提高,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甚至低血糖昏迷的患者日益增多,一般来说,低血糖发生前常有交感神经兴奋的现象,容易发现,但有些患者症状不典型,甚至可以无任何症状而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则会危急生命,因低血糖发病较急,在住院期间往往出现在患者身边的医务人员第一人是护士,给予患者正确处理症状可及时纠正,我科对2002年-2004年在我院门急诊收治和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先将低血糖及时处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许华云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关节镜治疗退变性关节炎手术护理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也称退变性关节炎,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病,患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关节镜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近2年来我院行关节镜下治疗膝骨关节炎25例,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岳胶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较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以运动减少,肌张力强直和震颤为主要症状.本病病人男性多于女性,起病年龄多在40岁以后,40岁以前发病者很少见.本病为慢性进行性疾病.大多首先感到肌肉发硬,活动不灵活,面肌紧张.说话缓慢,行动迟缓,动作减少,行走时呈慌张步态且双手缺乏联合运动,不能做精巧动作,写字越写越小,严重者,全身肌肉僵硬,不能随意活动,终日卧床,生活完全需人照料.本病的另一突出症状是震颤,大多是静止性震颤,即静止不动时出现震颤,活动时,震颤消失.少数病人静止时无震颤,当肢体活动时出现震颤,称为动作性震颤.静止性或动作性震颤在睡眠时不出现.

    作者:闫正博;郭雪芬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宫颈妊娠保守治疗的护理

    宫颈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常见临床特征之一是无痛性阴道大出血,若处理不当或抢救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本文总结我院6年来收治的宫颈妊娠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劳东玲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儿科输液病人的健康教育

    儿科输液室每天接待大量输液的患儿、患儿及家属在输液前不了解输液的一般情况、输液总量及所需的时间,更不了解治疗药物知识,自己调节滴速等等.由于儿科的特殊性,沿用传统的教育形式和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效果不够理想,为体现以患儿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适合儿科患者的特点,以健康教育处方为主,配合语言、交谈、答疑、板报、挂图、手册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患儿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作者:纪许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一例食管颈段癌行全食管全喉切除术的护理

    食管颈段癌侵及喉部或喉癌侵及食管颈段是比较少见的病例.我科收治了1例食管喉癌的病例,施行了以上手术,经过精心护理,患者顺利恢复,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敏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成功抢救一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达90小时的护理体会

    1.一般资料女,15岁,因鼻塞,流涕5天,头昏,胸闷,呕吐3天,伴晕厥.于2004年11月12日3:30Pm入院.体检:T 36.2℃,P 40次/min,R 20次/min,BP 80/40mmHg神清,急性面容,唇绀,咽充血(+),HR 40次/min,律不齐,心音低,各瓣膜区听诊区未闻及杂音,A2=P2.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急查化验,血常规:WBC 11.52×109/L,N0.86,L0.14.尿常规:尿蛋白(+++).血生化:肌钙蛋白(+),心肌酶谱LDH 670 U/L,CK 717 U/L.急做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交界性早搏,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Ⅲ°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缺血,考虑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即向家属交待病情给心电监护,吸氧4L/min,地塞米松10mg经墨非氏滴入,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及1mg静滴.3:40Pm出现四肢冰冷,BP测不出,唇绀,心音低钝,HR 50次/min,律不齐.

    作者:王秀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高龄妇科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妇科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对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20例老年妇科手术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9例均获得成功,1例(糖尿病人因术后咳嗽切口裂开)刀口二次缝合,愈合出院.结论:采取正确完善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尹秀玲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评判性思维在开胸术后病人护理程序中的应用

    目的:在开胸术后病人的护理程序中应用评判性思维,促进护理程序的良性循环有效控制开胸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在护理程序的护理评估、实施、护理评价三个主要阶段采用自我检查、理性分析、效果比较的方法对开胸术后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识别、判断并做出积极的反应.结果:开胸术后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由6%下降至2%,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数由15天下降至13天.结论:评判性思维是一种抽象的意识形态,在护理程序中只有通过自我检查、理性分析、效果比较的方法才能实现评判性思维,将其应用于临床可以有效控制开胸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人的住院天数,促进护理程序的良性循环.

    作者:林英;高照渝;赖丽珍;石杰;李蕾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护理程序在腮腺混合瘤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腮腺混合瘤又名多形性腺瘤,是腮腺肿瘤中常见的一种,其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活动给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使之达到佳健康状态[1-2],我科对接受腮腺混合瘤手术后围手术期的患者运用护理程序,通过及时收集资料,准确判断护理问题,采取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获得良好成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志莲;肖利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哮喘急性发作期小儿雾化吸入的临床观察及体会

    哮喘是一种表现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可逆性、梗阻性呼吸道疾病,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到各种危险因素时,气道出现阻塞和气流受阻,临床造成喘息.吸入疗法是治疗哮喘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总结了2002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科入住的182例喘息性发作的患儿,用药物雾化吸入的治疗体会.

    作者:高春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结肠灌注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结肠灌注机对结肠清洗的效果及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疗效.方法:按结肠灌注机的操作程序进行清洗和治疗.结果:42例门诊病人中2例顽固性便秘病人疗效不满意,其余40例病人经灌注清洗的肠道清洁度高,便于检查,其中5例溃疡性结肠炎得到有效治疗.

    作者:张巧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

主管:

主办:中华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协会 国际中华名医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