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切除胸内吻合口瘘的观察与护理

范和红;孙永习;田冬梅;徐佰菊

关键词:
摘要: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国内大多数医院报道[1、2],其发生率在3%以上,病死率在50%以上.1993年1月-2005年4月该院共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代食管胸腔内吻合43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1例,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读书笔记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护理工作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服务性较强的应用性科学,护生到医院临床学习,就是把学过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加以验证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培养过程.带教老师有责任在这一阶段充分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护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提高护生的带教质量,我科在带教中采用读书笔记的方法取得了一些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虞慧红;袁颖;戴碧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电话回访心血管科出院患者的健康教育

    为了提高心血管科出院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相关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我院心血管科自2003年开始对出院患者开展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形成了一个延伸护理服务教育网络,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深受群众的好评,现报道如下.

    作者:汤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尖锐湿疣患者治疗期的护理

    本文对尖锐湿疣患者治疗期的护理进行探讨.我站自2003年到2004年采用足叶草脂及激光治疗46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全部治愈,护理措施包括:加强心理护理、治疗中的病情观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以及进行性知识的卫生宣传和健康指导,强调坚持复查和随访.

    作者:李梅;范欢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年肿瘤患者在化疗中正确给药方法的探讨

    恶性肿瘤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疾病,其中老年肿瘤患者占全部肿瘤患者的8%以上.老年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可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局部放射治疗、全身治疗、中医中药、生物治疗、全身支持等治疗方法.而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是有效控制癌症的治疗措施之一.

    作者:黄淑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浅述急性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诊断

    急性间质性肺炎是一种少见的肺间质的病变,不同于一般肺炎.它爆发起病,进展迅速,在短期内可导致呼吸衰竭.笔者从事放射工作多年,对所见该病例的X线和CT影像检查做如下总结.

    作者:豆晓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处方在内科病房的应用效果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笔者经过一年来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适合内科病人特点的,以健康教育处方为主,配合语言、交谈、答疑式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谭秀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皮内连续缝合不拆线法在会阴侧切术中的应用

    会阴切开缝合以往常常采用肠线缝合粘膜、肌层,丝线缝合皮下脂肪、皮肤,而后者由于缝线过紧易导致组织水肿,甚至缝线嵌入组织内,给产妇带来很大痛苦.

    作者:陈丽春;于绍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热患者肌注双氯酚酸钠降温后的护理

    目的:探讨高热患者肌肉注射双氯酚酸钠降温后的护理意义.方法:随机选择体温超过39℃病例140例,用双氯酚酸钠25mg-50mg肌注,复测体温并记录,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做相应的处理(遵医嘱)及护理.结果:高热患者使用肌肉注射双氯酚酸钠后除中枢性高热外,其它患者均达到较好的降温效果,但用药后均出汗较多.结论:双氯酚酸钠肌肉注射降温效果好,恰当的护理可减轻患者退热过程的不适,更好地配合治疗.

    作者:谢碧贤;梁青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脑卒中患者各种留置管道的护理

    脑卒中(St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脑血管病.常好发于中老年人,是威胁人类生命和致残的重要杀手之一.在脑卒中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过程中,及时适当地建立有关治疗管道,并对这些治疗管道进行良好的护理,关系着抢救治疗的成败.

    作者:张伟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浅谈新形势下中药房的发展

    长期以来,中药房的发展模式陈旧,大量的工作都处于手工状态,人员素质不高,药物质量管理不严,降低了中医药方面的整体业务水平.传统的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市场的发展.我国加入WTO后,给中药走向世界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在中药房发展上,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改革体制,研制适应自身工作需要的设备,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发展,本文就新形势下中药房的发展趋势作一探讨.

    作者:王维;黄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70例前置胎盘的B超诊断及分析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诊断及处理丕当,能危急母婴生命安全.因此,产前胎盘的准确定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着重分析前置胎盘的声像图特征,并探讨B超诊断前置胎盘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祥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非离子型造影剂用同种造影剂碘试敏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非离子型造影剂使用前用同种造影剂行碘过敏试验的价值.方法:使用非离子造影剂前未(未试组)用同种药物行碘过敏试验191例,以及使用前先用(已试组)同种药物行碘过敏试验阴性134例,对两组病人大剂量用药后产生的临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病人年龄相仿,用药总量、注射速度一致.结果:未试组用药后发生轻度不良反应7例,已试组用药后发生轻度不良反应10例,两组均无中、重度反应发生;经x2检验,x2=2.291,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在使用前即使用同种造影剂进行碘过敏试验,也不能有效地预测其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亦即是说对非离子型造影剂在使用前行碘过敏试验意义不大.

    作者:蔡小琴;龙君敏;郭云峰;梁启堂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胃管置入意外的常见原因及防范对策

    胃管置入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操作过程中如不注意其影响因素,会导致胃管置入意外,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护士的工作效率,甚至延误对患者的抢救及治疗,因此,护士了解胃管置入意外的原因及掌握其防范对策尤为重要.

    作者:杨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从一次水痘疫情得到的卫生安全启示

    通过对我园发生的一次秋季水痘疫情的思考,得到的教训及相关启示.

    作者:杨正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五味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为常用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

    作者:赵永德;崔惠玲;李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玻璃体切割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配合体会

    玻璃体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是一种复杂的眼科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玻璃体病变及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日臻完善和手术适应症不断放宽,从我科的手术情况看,玻璃体切割手术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02年117例,2003年186例,2004年217例.其中在2004年行玻璃体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手术73例,男性48例,女性25例,年龄在13-74岁.由于手术步骤复杂,手术器械多,手术时间长等特点,现将手术护士的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丽华;许雪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门诊病人HBV前S1抗原及HBV-M和HBV-DNA与肝功能的关系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之一.长期以来,临床通过HBV标志物和HBV-DNA及肝功能的检测,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近年来随着对HBV前S1(pre-S1)抗原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HBV感染与复制等方面研究的深入,发现它对诊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临床意义[1].临床上也将检测乙肝病毒Pre-S1Ag用于对乙肝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作者:周晓云;吕惠荣;杨巧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产后抑郁症的防治

    产后抑郁症是在产后3个月或6个月内发生的抑郁情绪.多在产后2个周发病,产后4-6周症状明显.

    作者:林友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浅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病因及发病机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多病因性疾病,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常见.发病机理包括微栓子学说、血液动力学改变、椎动脉受压、血液成分改变、脑血管痉挛、盗血综合征等学说.目前多倾向于微栓子学说,有些患者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

    作者:邵克伟;张金良;田曙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对小儿发热的护理体会

    目的:发热是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更重要的是疾病发展过程的一种信号,持续时间过久,可影响正常新陈代谢.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并对肝肾以及脑组织等主要器官造成损害,影响小儿健康.方法:对于临床上只有发热症状的患儿,应首先采取紧急降温措施,防止惊厥的发生.常用的物理降温措施有温水擦浴、冷敷、冷盐水灌肠等.常用的降温药物有扑热静、来比林、美林等.其次应做好相应的基础护理:如保持病室环境温湿度适宜,每天定时开窗通风照紫外线.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保证足量液体的摄入,并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防止口腔炎口腔溃疡,褥疮及臀红的发生.另外,应高度警惕惊厥的发生,尤其是6个月至3岁的高热患儿应随时备好吸痰器,切开包等急救物品.结果:体温的正常与否,是疾病好转恶化的重要信号.结论:处理得当可促进疾病的康复,减轻患儿的痛苦,并可有效地防止惊厥等合病症的发生,保护脑细胞.

    作者:徐世珍;彭春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

主管:

主办:中华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协会 国际中华名医协会